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污泥回流比对厌氧/好氧工艺除磷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距离输送的合流制污水为进水,考察不同污泥回流比下厌氧/好氧(A/O)工艺对COD、N、P的去除效果,深入研究污泥回流比对生物除P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回流比对COD及NH+4-N的去除没有明显影响,但对TN、TP、PO3-4-P的去除影响较大.随着污泥回流比的增大,聚磷菌(PAO)的厌氧释P量逐渐减小,P的去除率逐渐降低.减小污泥回流比,可延长A/O工艺厌氧池实际HRT,增加PAO在厌氧池可有效利用的碳源,使PAO在厌氧池充分释P,从而提高除P效率.  相似文献   
132.
溶解性惰性COD(S1)是决定污水处理厂出水COD能否达标的关键指标.针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S1测定的影响,对S1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修正.实际生活污水的测定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在长距离输送的合流制污水的实测过程中发现:晴天条件下,瞬时样的S1/COD和Si/SCOD(溶解性COD)变动较大,在24 h混合样中St/COD和S1/SCOD较为稳定,分别为(9.2±0.3)%和(27.3士2.1)%;暴雨天气下,S1/COD和S1/SCOD会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3.
在0.3 m×0.3 m×0.36 m方形搅拌槽中初步探讨了不同的搅拌器类型、安装高度以及曝气强度对投加了沸石粉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悬浮状态的影响,并根据固液悬浮理论确定了最佳的搅拌参数.同时,进行了不同搅拌速率下沸石对污水中氨氮的离子交换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曝气的情况下,选用三叶推进式搅拌器,搅拌器离底高度为1/3搅拌器直径时所需要的临界搅拌速率最低.曝气有助于反应池中污泥的悬浮,对于30 g/L的污泥,当曝气强度由10 m3/(m2·h)增大1倍时,临界搅拌速率降低了50%.搅拌速率为120 r/min时,沸石对污水中氨氮的离子交换速率受膜扩散过程控制,当其增大为180 r/min时,其控制步骤为粒内扩散,沸石粉活性污泥达到完全均匀悬浮的临界搅拌速率不足以满足传质的要求.需增大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34.
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简称能效)是指地区尺度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地区能效评估指数体系是由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指数构成的系统。地区能效评估是对地区能效进行诊断,识别出能耗中的低效环节和高效节能领域,提出最经济的提高能效的建议。基于能源平衡表将能效按部门分解,利用标准化处理法得到分部门能效指数,通过加权得到综合能效指数,构建了一整套地区能效评估指数体系,为能效诊断、节能潜力评估奠定了基础。并结合2006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能效数据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地区能效评估指数体系能够满足对地区能效定位与诊断等节能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5.
槐树组织培养中超度含水态苗发生与防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槐树(Sophorajaponica)花药愈伤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形成超度含水态苗的条件研究表明:短期培养的愈伤组织及在含有较低ρ(BA)的培养基上多形成正常苗,而经长期培养的愈伤组织及在含有较高ρ(BA)的培养基上产生了大量的超度含水态苗;在MS附加ρ(IAA)0.2mg/L、ρ(BA)5.0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经连续1.5a以上的继代培养后,其表面产生的芽均为超度含水态芽;将这种愈伤组织和超度含水态芽转人含不同浓度和种类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后发现:BA和高ρ(KT)明显促进了超度含水态苗的形成;而一定ρ(NAA)和ρ(2,4-D)则显著地促进了正常苗的形成.对培养过程的观察显示:在各种培养基上形成的正常菌中,有一部分是由超度含水态的芽和苗转化而来,即由其顶端或腋生分生组织进一步发育转化而来,而另一些则由愈伤组织上重新产生.  相似文献   
136.
137.
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元梯度分离法测定11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醛酮类化合物的最小检测量从0.45到2.04ng,各化合物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0.38%,在所测定的含量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每种化合物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并研究了涂敷2,4-二硝基苯肼硅胶吸附采样夹的制作方法,且应用于大气环境中醛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简单、快速,11种醛酮类化合物的平均解吸效率在98.3%~105%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8.
在全球变暖和城市化的共同影响下,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韧性评估是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管理四个维度的基础上,选取15个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估指标,采用熵权法和VIKOR方法构建评估模型,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洪涝灾害韧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东省洪涝灾害韧性等级分布主要从珠江口两岸城市向四周降低,韧性等级最高的为深圳市,韧性等级最低的为清远市;灾害韧性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集聚,其中高-高聚类的城市分布在珠三角地区,而低-低聚类的城市分布在粤北地区;从灾害韧性在灾前、灾中和灾后的变化情况来看,深圳市、清远市、韶关市和揭阳市的变化幅度最小。根据城市灾害韧性敏感性分析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可以推动城市韧性水平建设。  相似文献   
139.
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河流域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其人居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并且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人居环境空间与自然、社会各要素的耦合过程,源于人地关系变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动态、综合、系统性的适应机制。因而揭示系统适应性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人居环境困境的关键。为此,本文以“地方性与适应性”为视角,邀请来自黄河流域青、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的专家学者,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城乡发展、遗产保护等视角解读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特征,并为适应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寻找可持续策略。核心观点如下:总体而言,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适应性具有多尺度空间关联性和历史地理依赖性;黄河流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段的自然环境面临着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推动人地耦合关系的绿色化;黄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沿线聚落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交融性特色,多民族协同共荣发展是必由之路;黄河中上游因复杂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窑洞等特殊的聚落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转变和消失,留住传统聚落的文化基因,亟需分级分类推进其演化进程;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内外辐射带动是流域全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城市结构的优化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0.
大气中不同形态汞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作为一种环境优先污染物,汞对人体和其它生物毒性很大。大气是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场所。不同形态的汞由于理化性质不同,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准确测定大气环境中各种形态的汞对于了解其在大气中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1990年以来,大气汞的采集和分析方法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自动测汞仪、低汞空白和高时间分辨率的采样及分析技术相继出现,使得准确测定大气中不同形态的痕量汞成为可能。文章就国内外近10多年来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主要介绍了气态总汞、颗粒态汞、活性气态汞、甲基汞等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