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76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51.
沙尘天气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及太阳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空气污染指数(API)、地面气象数据和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2009年3月一次典型沙尘天气发生时的大气环境质量及太阳辐射变化,并分析了2008年10月—2009年6月不同污染情形下各太阳辐射要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API与辐射关系明显,沙尘天气导致总辐射、直接辐射和反射辐射减小.净辐射白天减小而夜间增大. 能见度和气压等气象要素对沙尘过程影响明显. 沙尘到来时,能见度降低,地面处于低气压控制下;沙尘过境后地面被高压控制. 随着污染的加重,总辐射与反射辐射相关关系显著,变化不大但略有偏差;直接辐射和总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的相关性先降低后增加;散射辐射与总辐射的比值持续增大,但增加的速度随着污染的加重趋于平缓,且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552.
ZrO2掺杂的V2O5/TiO2催化剂表征及催化还原NO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不同锆掺杂量的钛锆复合载体(TiO2-ZrO2),运用XRD和BET研究其微观结构,结果显示钛锆物质的量之比1∶1时复合载体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可达256.01 m.2g-1.以此为载体制备了V2O5/TiO2-ZrO2催化剂,并添加少量CeO2对其改性.采用XRD、BET、H2-TPR、原位FT-IR等手段研究其活性组分的表面分散状态、氧化还原特性和表面酸性.结果显示,V2O5高度分散在载体上;与纯V2O5相比,复合载体上V2O5的还原峰向低温方向发生了偏移;催化剂表面包含了大量的B酸和L酸.模拟氨气催化还原NO(NH3-SCR)的脱硝反应活性测试表明,V2O5/TiO2-Zr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宽的活性窗口,少量CeO2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低温活性.  相似文献   
553.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生物传感器法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乙酰胆碱酯酶(AChE)固定在醋酸纤维膜上,将该膜组装在一支pH玻璃电极敏感膜表面,制成用于测定有机磷农药的电位型生物传感器,优化其制备方法。当溶液中存在有机磷农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酶活性的降低引起pH玻璃电极电位的改变,其改变程度与溶液中农药的浓度大小有关。用本文方法测定了蔬菜中的对硫磷、辛硫磷、氧乐果、敌敌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54.
溶胶-凝胶法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测定有机磷农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乙酰胆碱酯酶固定在醋酸纤维膜上,再将酶膜固定在聚四氨基钴酞菁(p-CoTAPc)修饰的玻碳电极(GCE)上,制备了可应用于有机磷农药测定的生物传感器,采用计时安培法对有机磷农药(对硫磷、辛硫磷、氧化乐果)进行检测,检测限分别可达2.0×10-9mol·l-1,1.4×10-9mol·l-1和1.1×10-8mol·l-1.  相似文献   
555.
城镇污水处理最佳实用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前我国城镇迫切需要经济、高效、节能、技术先进可靠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即所谓的“三低一少”技术。“三低一少”技术是指低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需求,二次污染物排放少的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国内新研究开发的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和蚯蚓生态滤池就是其中成功的代表。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和蚯蚓生态滤池这两种新技术在污水处理效果、剩余污泥产率方面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并可节约20%-45%的工程造价,50%-65%的运行费用,操作管理简单方便,对处于目前发展阶段的我国中小城镇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56.
利用H2O2为氧化剂,高温密闭条件下对硝基苯废水进行了降解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氧化剂种类、硝基苯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硝基苯降解率的影响.利用HPLC分别对降解过程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H2O2在密闭高温条件下形成的自由基攻击硝基苯分子,硝基苯降解过程按硝基苯→硝基酚类→二氧化碳和水的途径进行,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微量邻、间、对硝基酚类物质不会累积.H2O2在反应过程中消耗不显著,具有相对的化学稳定性.H2O2热氧化硝基苯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表观=0.0073 min-1.  相似文献   
557.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有稀土金属Er的上转换发光剂40CdF2·60BaF2·1.6Er2O3,此上转换发光剂在488 nm可见光的激发下,产生了5个波长均小于387 nm的上转换紫外光发射峰.采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制备出了上转换发光剂掺杂的纳米TiO2可见光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乙基紫染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三基色灯下发出的)可见光的照射下该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催化降解性能,并与未掺杂的纳米TiO2粉末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作为掺杂成分的上转换发光剂可有效地将可见光转化为紫外光并被纳米TiO2粉末吸收利用,在可见光照射12.0 h后乙基紫降解率达到了99.68%,大大高于未掺杂纳米TiO2时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558.
辽河浮游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基准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中国水环境生态学基准体系,并验证其合理性,于2011和2012年夏季,对辽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所收集到的资料,初步验证了辽河水系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基准值的合理性.两次采样共检出6门169种及变种;细胞密度均值分别为4.91×106,7.04×106个/L,优势类群为硅藻和绿藻.共检出污染指示种59种,其中乙型中污指示种最多,为53种;检出优势种35种,主要为硅藻.综合各生物指标显示辽河水系夏季为富营养型中度污染水体.Shannon指数(H)在1.18~3.56之间,均未达到本文参考的基准值3.65,分析结果显示用于计算基准值所选取的参照点较为合适,通过分析辽河水系及我国其他一些河流的Shannon指数与水质状况,初步认为,该基准值偏高,建议辽河水系设定基准值的下限H=3.29.  相似文献   
559.
为了考察赣南某钨矿尾矿砂及其周围土壤中砷的赋存状态及释放特征,通过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对尾矿砂和矿区周围土壤中的砷进行了全量分析,同时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和静态释放试验对不同形态的砷进行提取与分析。结果表明:尾矿砂中砷的质量比达到63.2 mg/kg,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残渣态砷占总砷的39.4%;周边土壤中砷的平均质量比达到83.83 mg/kg,已受到了严重的砷污染,土壤中砷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形式存在,占总砷的36.13%~38.63%;而且离尾矿砂堆越近,土壤中砷的富集越明显。尾矿砂和土壤中砷的释放能力受外界条件和体系pH值等因素的影响。经振荡处理后,尾矿砂和土壤中砷的释放量有明显提高;砷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能力小于碱性条件下的释放能力,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释放量会随pH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60.
为探索后奥运时期京津冀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在中国科学院华北兴隆大气本底观测站,对夏季大气主要污染物(NOx、SO2、O3和PM2.5)进行了连续3年的在线观测,结合气流轨迹模式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兴隆站大气本底夏季ρ(NOx)、 ρ(SO2)、 ρ(O3)和ρ(PM2.5)的平均值分别为(11.5±5.9)、(8.3±7.0)、(137.6±38.4)和(50.9±33.0)μg/m3;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2.5,ρ(O3)和ρ(PM2.5)日均值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ρ(O3)为200 μg/m3,ρ(PM2.5)为75 μg/m3〕的天数分别为102和60 d,占观测期间有效天数的39%和23%,表现为大气氧化性增强、二次污染逐年上升;受偏南气流影响,太行山沿线区域和山东半岛—渤海湾地区是兴隆夏季大气本底污染的主要贡献区域,特别是京津冀城市区域夏季高浓度O3和PM2.5,对华北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物浓度的整体上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