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静态实验考察了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影响,同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构造了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高溶解氧条件下,底泥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P<0.01),脱氢酶活性高于背景值;厌氧条件下脱氢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溶解氧组、缺氧组及背景值(P<0.05);缺氧条件下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溶解氧组及厌氧组(P<0.05);蛋白酶活性受溶解氧水平变化的影响较小。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表明,溶解氧变化对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溶解氧组>厌氧组>缺氧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下,底泥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地,高溶解氧条件下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程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高溶解氧组及缺氧组底泥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程度升高,厌氧组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程度降低。总之,高溶解氧条件更有利于形成底泥有机物完整的代谢循环,提高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2.
次声监测数据处理技术是我国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必备技术之一。重点介绍逐次多通道互相关(PMCC)算法原理、处理流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并利用典型次声事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MCC在处理次声监测数据方面具有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年武汉市都市发展区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近地表温度(LST),运用地统计学、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都市发展区、生态绿楔以及主城区四季LST时空分布规律和各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更全面、科学地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借鉴.结果 表明:(1)与单一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相比,线性逐步回归(LSR)可以寻找最优的多驱动因子组合模型,与LSR拟合的结果相比,GWR模型R2值提高了0.04~0.09,且AIC值均明显减小;(2) LST存在空间聚集关系,“高-高”聚集主要发生在主城区、新型城镇发展区、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等更容易造成高温聚集的人工表面,其中夏季“高-高”聚集网格数最多且占比最大,而“低-低”聚集四季均主要发生在各大湖泊水系;(3)绿楔生态用地降温幅度各异,春季降温幅度不明显,夏季降温幅度最显著,各绿楔生态用地降温均超过2℃,且在一定范围内,LST随着与绿楔距离增大而升高,达到一定距离时,会随着与绿楔距离增加而趋于平缓或呈下降趋势;(4)与前人研究相比,景观格局对LST变化的解释程度整体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快速城市化导致人工表面积增加,相应的人工绿地也将增加,使得城市景观格局更加零散,导致LST受多种相互作用因素的影响;(5)影响四季LST的驱动因子空间差异较大,夏季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与冬季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和人为活动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这些驱动因子对全域升温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南方7省1951~2008年112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极差标准化数据处理技术,设计了可反映我国南方地区冰冻天气时空分布的综合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定义了冰冻日、单站冰冻天气过程、综合冰冻指数及区域持续性冰冻过程,并基于综合冰冻指数分位数,对冰冻天气过程进行了分级。给出了发生区域持续性冰冻过程年度的冰冻起止时间和地理分布范围,通过对冰冻日、雨凇雾凇日、冰冻指数及其重现期等项目分析,揭示了我国南方地区冰冻天气时空分布规律,主要有:(1)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区域持续性冰冻灾害天气最严重的前5位分别为2008、1955、1984、1964、1957年度,其中2007~2008年度最严重。1951~2008年冰冻日数和冰冻指数减小明显;(2)贵州是我国南方地区冰冻天气最为严重省份,其次为安徽、湖南和湖北。冰冻天气与海拔高度相关性较好,海拔越高,冰冻越严重;(3)我国南方地区的冰冻天气,贵州和湖南南部地区以冻雨为主,其他地区以降雪为主。经评估分析,综合冰冻天气指数具有时间和空间可比性,可较好地描述大范围冰冻天气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NCAR的2.5°×2.5°格点的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我国南方19个冰冻雨雪灾害年的36个冰冻雨雪天气个例的环流形势,总结了发生冰冻雨雪天气的4种天气类型:北脊南槽型、乌山脊型、横槽南支型和高纬低涡型,后两种天气类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易造成南方严重的持续冰冻雨雪灾害;进一步分析南方持续冰雪天气的物理量场和要素场特征,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850~700 hPa辐合中心较垂直上升速度中心提前1~2 d出现,预示低温雨雪增强;冻雨严重年份在700 hPa维持大于0℃的融化层,南支槽前的西南急流为雨雪天气提供了水汽和热量输送,这种配置利于冻雨天气的发展和维持。天气类型的建立及气象要素的统计有利于为南方冰雪灾害天气预测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6.
电晕线加热降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臭氧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浓度与电晕电流、电晕线线径、电晕线加热功率及供电电压间关系。结果表明:臭氧浓度随电晕电流线性增加;随电晕线线径的减小和电晕线表面温度的提高而下降;电晕线加热是降低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臭氧浓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实验在常压下将黑液酸化、过滤后直接用于制备木素磺酸盐,旨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一种经济可行的黑液资源化途径。该工艺取消了木素的纯化过程,流程短而且设备简单、成本低,但磺化产率偏低。本文主要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磺化剂加入量和pH对磺化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商场中的百货商品有相当一部分是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类型的危险化学品。它们通常具有怕火、怕热、怕潮、怕撞击、怕摩擦、怕霉变、怕风化、怕接触性能相抵触的物品的特点。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有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夏季。如1978年7月,安徽省某百货商店就因赛璐珞直线尺和三角尺受潮变质、积热不散而自燃起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万元。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构造了深圳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研制的路线图,重点是利用深圳市气象局1954-2003年50年间的暴雨记录,用指数分布和P-Ⅲ分布进行分布曲线拟合和选优,得到了理论上的雨强-历时-重现期三联表,在此基础上再分别采用最优法、二分搜索法和广义逆法等3种方法求解分公式和总公式参数,根据误差最小的原则确定最优方法。结果表明:由指数分布拟合分布曲线,经过上述步骤求解得到的公式参数,误差最小,符合相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景观理论为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为支撑,对三期遥感影像数据,1990年和2002年TM数据、2014年ETM+数据进行土地覆被变化监测,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面积转移矩阵统计,对9种社会与自然驱动力因素降维转化,分析景观格局变化主要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景观类型面积排序:林地草地农田水域居民地裸地。1990—2014年期间林地所占比例由78.03%下降到68.97%,农田比例由6.85%上升到10.91%。居民地所占比例升高了4.1%。(2)农田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岷江、大渡河两侧以及西南山地附近。林地减少的区域主要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汇的西北部。1990—2002年,林地分别向草地和农田转化了14061.0 hm~2和13891.0 hm~2;此外,水域向裸地转化了214.3 hm~2。2002—2014年,林地向草地、农田、居民地分别转化了3932.0 hm~2、3240.0 hm~2、801.0 hm~2;同时草地景观向农田、居民地进行了转化,分别为10164.0 hm~2、826.0 hm~2。(3)PC1和PC2主成分载荷超过0.8的变量中,导致区域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农业耕作面积扩大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