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91.
藏北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元  王玮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7):1209-1220
藏北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草地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生态屏障安全和当地的畜牧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着藏北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利用复合生态系统场方法,构建了以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通过对1985-2008年那曲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分析,定量评价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藏北那曲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位已超过了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发展势缺乏潜能,协调性较差,可持续发展度很低,草地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92.
综述了石菖蒲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植物通过吸附吸收、促进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等来实现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的去除.分析了植物特性、植物搭配、环境因子以及水力负荷等对石菖蒲净化水质效率的影响.归纳了石菖蒲的生态习性和人工湿地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对今后石菖蒲在人工湿地水污染控制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华北平原夏玉米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库盈亏定量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体系的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对前人的15N示踪试验数据进行整理核算,分析肥料氮、作物氮、土壤氮三者之间的关系,探明夏玉米季化肥氮的去向及土壤氮库的盈亏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区玉米产量最高时施氮量平均为190 kg·hm-2;秸杆吸氮量高于籽粒,且吸氮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土壤残留量和损失量有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土壤氮库盈亏量与施氮量之间呈现线性极显著正相关,在秸秆50%和100%还田的两种条件下,施氮量为198 kg·hm-2和137 kg·hm-2时,土壤氮库达到平衡;推荐施氮条件下夏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远高于传统施氮,过量施氮会引起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的负效应,增加土壤氮素残留和损失;施氮量在40~360 kg·hm-2范围内时,3种秸秆处理方式下,氮肥各去向绝对量与施氮量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氮肥各去向比率与施氮量之间只有地上部吸收率和籽粒吸收率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由此,明确了华北平原夏玉米合理施氮量:秸秆50%还田时,为198 kg·hm-2;秸秆100%还田时,为137 kg·hm-2,揭示了华北平原夏玉米施氮量与土壤氮库盈亏量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这为确定华北平原夏玉米合理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避免肥料浪费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95.
2006至2010年五年间,我国总共发生较大尺度的大雾天气过程约500次,每年发生的次数范围在70-200次之间,平均每年90次左右.根据2005年建成较完整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网后的监测数据分析,2006-2010年期间,影响113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大雾天气过程次数范围在每年18-45次之间,平均每年30次左右,总计150次.在此期间,影响113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大雾天气过程累计的影响时间总计297天,平均在每年60天左右.影响环保重点城市的大雾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11、12和1月,其中11月最多,占全年雾日数的12.8%.在大雾的天气务件下,113个重点城市总共的超标天次平均每年在370天次左右,每年范围在184-547天次之间.大雾受静稳天气影响,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加剧.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雾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每年大雾天气过程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时间长、范围广,尤其在秋冬季对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造成了大范围的影响.大雾天气是一种天气现象,需要加强预测预报,同时提前做好防范,通过清洁能源的利用,进一步节能减排,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96.
石家庄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且水污染非常严重。石家庄市水资源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等,治理石家庄市水污染,应从流域,区域和污染源治理等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新的技术等措施协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97.
王玮  张智文 《环境科技》2005,18(Z1):109-111
以ASP网页编程为基础,从制作环保网站的实际应用出发,以"淮南市环境保护网"为例,对"环境质量状况日报发布系统"的编程要点进行了描述,为其他城市环保系统制作类似网站模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8.
甲胺磷农药降解菌HS-A3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长期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降解菌HS-A32,能以甲胺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生长.HS-A32菌降解甲胺磷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甲胺磷的最适降解浓度为1 000 mg/L,降解率达82%.聚酰胺薄层色谱(TLC)可检测到降解产物中有NH4 生成.HS-A32菌能以多种碳、氮源生长,外加可利用的碳源和氮源能促进甲胺磷的降解.通过16S rDNA扩增、测序,运用BLAST检索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HS-A32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HS-A32菌还能降解甲基对硫磷等多种有机磷农药.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99.
机动国车排放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9年7月谭裕沟隧道和1999年9月梧桐山隧道TSP,PM10和PM2.5中PAHs的分析结果,研究了机动车排放PAH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机动车行驶排放出的大量PAHs主要存在于粒径较小的粒子中,苯并[a]芘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00.
衡山酸性云水对森林冠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场同步采样的方式采集并分析了衡山山顶针叶、阔叶林冠层云水和纯云水样品。比较表明这三类样品的化学组成有很大差别。与云水比较,针叶林冠层云水酸度增加,说明针叶林冠层可放出酸性物质,增加云水的酸度;而阔叶林冠层云水则相反,对云水中的酸有中和作用。在酸性云水作用下,森林冠层被淋失一定的营养物质,这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构成危害。同时,研究还表明植物等天然源排放出的有机酸可对云水体系构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