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1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662篇
安全科学   982篇
废物处理   139篇
环保管理   431篇
综合类   2850篇
基础理论   506篇
污染及防治   365篇
评价与监测   243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18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91.
为了给废水处理生产中最佳孔径的生物载体选型提供依据,本研究系统考察聚氨酯海绵生物载体5种孔径(0.6~4mm)大小对生物膜微型动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鞭毛虫、肉足虫等是运行前期与中期的优势种属,游泳型与固着型纤毛虫、轮虫是后期的优势种属.不同孔径载体在不同时期,微型动物多样性、稳定性等参数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小孔径(0.6mm)载体微型动物仅在运行中期内表现出较高多样性,中小孔径(1mm)载体多样性总体偏低,中大孔径(3mm)和大孔径(4mm)载体微型动物多样性波动剧烈.小孔径、中小孔径载体内微型动物稳定性好,中大孔径载体稳定性波动大,而大孔径载体最不稳定.中等孔径(2mm)载体内微型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高,多样性高且稳定(后期H=2.12、R=1.19、λ=0.16),其微型动物群落最为稳定(后期WH=0.13),且表现出较好的废水处理效果,中等孔径是理想的生物载体内部孔径大小.在生物膜系统中,微型动物多样性稳定指数WH可作为废水中CODcr去除效果的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地铁建设不断加快,在地铁隧道上方施工已成常态。为研究基坑开挖影响下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评价不同变形控制措施的实际控制效果,以武汉市轨道交通6号线琴台变电站地下电缆通道工程为例,采用两阶段法计算了基坑开挖影响下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无加固、压力注浆加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和压力注浆+水泥土搅拌桩综合加固控制措施4种工况下下卧隧道的隆起变形值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初步预测基坑开挖引起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该理论计算方法可靠、实用;压力注浆+水泥土搅拌桩综合加固控制措施使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和横断面收敛变形值分别减小至2.3 mm和0.35 mm,控制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际推广意义,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王渊源  阎鑫  艾涛  李卓  牛艳辉 《环境科学》2022,43(4):2039-2046
Co3O4具有优良的活化过硫酸盐的性能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但Co3O4粉体易团聚、使用过程中难以分离、易流失和重复利用率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通过水热法制备碳化三聚氰胺泡沫负载Co3O4非均相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催化剂活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其最优催化工艺参数:催化剂投加量为35 mg·L-1、PMS质量浓度为50 mg·L-1和pH为7、RhB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30 min反应后对RhB降解率为98%.结果表明,增大碳化泡沫负载Co3O4非均相催化剂投加量和PMS质量浓度能明显提高对RhB的降解率;而增加RhB初始质量浓度和提高pH值会明显抑制RhB的降解率.催化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温度对RhB降...  相似文献   
994.
炼化浓盐水处理与资源化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化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是各炼化企业节水减排的主要措施之一。炼化企业反渗透(简称RO)污水脱盐回用装置在运行中暴露出末端高含盐污水的处置难题,影响了污水回用生产的连续运行。文章阐述近年来炼化企业高含盐污水处置现状、存在问题、国内外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炼化企业特点,提出以热法、膜法为核心技术的浓盐水处理工艺耦合方案,为炼化企业解决污水回用瓶颈技术难题、实施污水"零排放"与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破坏生态系统8为代价。生态建设以社会-经济-自然人类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以区域或行业为单元,或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或以生态恢复为宗旨而进行的。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生态革命的新思路进行战略规划,以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原理为指导进行技术规划,同时提出优先发展的生态产业类型、技术和方法,第一性生产量最大、生  相似文献   
996.
CaCl_2+磷酸盐法处理含氟废水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用向含氟废水中加入适量的钙盐和磷酸盐生成氟磷酸钙的方法除氟.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合适的pH值,钙盐和磷酸盐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澄清时间,反应后可使氟的浓度降至5mg/L.  相似文献   
997.
硅质钝化材料与促生菌剂组合施用对水稻累积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应用中,由于钝化材料一般不具有特异选择性,在钝化重金属的同时往往会同步钝化土壤中的养分,从而导致作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基于课题组前期研发的对Cd具有强吸附能力的改性钼矿和改性泥岩等两种硅质材料和一种兼具解磷、促生长作用的促生芽孢杆菌菌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验证其降低水稻累积Cd效应的影响,并对钝化材料和功能菌剂的组合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未添加促生菌剂的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单施促生菌剂及其与改性泥岩组合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为21.6%和37.8%。各修复处理对稻米产量的增产效果排序为:改性泥岩+促生菌剂促生菌剂改性泥岩改性钼矿,增产幅度为0.5%-8.8%,其中改性泥岩+促生菌剂的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而改性钼矿+促生菌剂未表现出增产效应。各修复处理均显著地降低了稻米中Cd含量,降低效果排序为:改性钼矿改性钼矿+促生菌剂改性泥岩改性泥岩+促生菌剂促生菌剂,降低幅度为35.3%-65.0%。除单独施用促生菌剂处理外,其他处理实施后水稻籽粒Cd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量值(0.2 mg·kg~(-1))。采用的改性钼矿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降低Cd从土壤向根系的迁移,而改性泥岩的作用机理处理降低Cd从土壤向根系的迁移外,还会通过增加Cd在茎叶中的滞留效应达到降低籽粒Cd累积的效果。综合组合处理对土壤养分的活化和对水稻的促生效果,在该研究试验用地上,具有弱碱性的改性泥岩与促生菌剂的技术集成是一种兼具促生和降低Cd在水稻中累积效应的Cd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济南市建筑垃圾产生和处置现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及建筑垃圾处置发展趋势,指出了济南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济南市建筑垃圾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99.
Heart rot is a common soil-borne disease in the pineapple industry, but the situation can be allevia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bio-fertilizers with beneficial microbiomes. Clarifying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bio-organic fertilizer on the high incidence of heart rot is critical in monocultural pineapple cropping patterns. In our study, the soil of continuous cropping pineapple orchards was collected. Three types of carriers (rapeseed cake, peat soil, and coconut bran), biocontrol strains (Bacillus subtilis HL2 and Streptomyces strain HL3), and organic fertilizer (YJ) were composted into different bio-fertilizers (KC, KN, KY, LC, LN, and LY), which were used in pot experiments.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the bio-fertilizer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response of pineapple heart rot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to different fertilizing methods.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heart rot in bio-fertilizer KC was the lowest, which decreased by 20% and 13.3%,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HF (chemical fertilizer, 16-16-16) and YJ (organic fertilizer).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all biofertilized treatments (KC, KN, KY, LC, LN, and 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F. However, the α-diversity indices of the bio-fertilizers (KC, KN, and K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C, LN, and LY, and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bacteria GP4, GP6, Bacillus, and Azohydromonas were enriched in KC, KN, and KY, while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treptomyc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LC, LN, and LY. Furthermore,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se bacterial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pineapple heart rot. In summary, the application of bio-organic fertilizers ca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ineapple heart rot by altering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timulating beneficial soil microorganisms, which is important for re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in continuous pineapple orchards. © 2022 Author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