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环保管理 | 1篇 |
综合类 | 116篇 |
基础理论 | 14篇 |
污染及防治 | 5篇 |
评价与监测 | 5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通过分析8个小海高位池养殖区的采样点沉积物中7个典型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定量确定养殖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Cu、Pb,污染指数分别为1.14和1.08;其重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CuPbCdHgZnCrAs,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CdHgCuPbAs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1.12,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3.
以成都经济区中德阳绵竹有机氯农药异常区为重点,选取跨越异常区主风向(西北-东南)的长剖面,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和降水样品以及与大气采样点相对应的土壤样进行测试分析。采样自2007年6月18日起,每三个月(一个季度)收集一次,为期一年。研究表明表层土壤中HCH最高含量值均位于海拔400~700m之间,大气降水对土壤HCH的贡献量很大,是去除大气中HCH的有效形式。由于山脉阻碍和改变气流的活动情况,空气对流强度增加,温度下降显著,形成大量山前降水,使得有机氯农药沉降效率较高。高海拔地区有机氯农药含量的多少取决于有机氯农药本身的挥发性、蒸汽压、距离有机氯农药源区的距离以及传输通道的环境条件(高程变化、风向、温度、降水量、降水频度等)。 相似文献
134.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多环芳烃的干湿沉降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为研究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1 a(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32.36~1 655.27 ng.(m2.d)-1,平均值为855.00 ng.(m2.d)-1,大石围天坑的PAHs沉降量为51.98 g.a-1;PAHs的组成以苯并[b]荧蒽、、苯并[a]芘、苯并[k]荧蒽、蒽、菲、萘7种为主,占总量PAHs的78.5%;大气PAH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西峰>北垭口;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夏季PAH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4.6倍,春、夏季以4~6环PAHs为主,而秋、冬季以2~3环PAHs为主;研究区大气PAHs沉降通量与降雨量、风向、风速、温度气象因子及污染源的方位密切相关;大石围天坑群大气PAHs沉降通量在春季、夏季呈季节性增高可能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广西工业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35.
基于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前后武汉大气细颗粒物(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管控前、管控期和管控后PM2.5的质量浓度和化学组分,并通过PMF结合后向轨迹的聚类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开展来源解析.研究揭示了军运会前后武汉市PM2.5对本地和周边区域管控措施的响应,可为PM2.5的区域精准防控提供依据.在减排措施影响下,管控期间ρ(PM2.5)为(31.3±12.0)μg·m-3,比管控前降低14.7%;而二次组分有明显生成,其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SNA)质量浓度升高25.6%.管控后由于湿度降低和西北气团的影响,SNA的质量浓度降低36.9%,矿质元素的质量浓度升高4.7倍.源解析表明管控前后机动车尾气的整体贡献率变化不显著(P<0.05).管控期工业排放和燃煤贡献分别较非管控期降低68.1%和43.7%,二次源贡献上升89.5%.由于并未针对机动车尾气采取大规模控制,管控期NO-3和NO<... 相似文献
136.
为探究武汉市后官湖沉积物多环芳烃(PAHs)污染现状及其沉积记录,该研究于2020年9月在后官湖采集了7个表层沉积物和1根沉积柱样品,通过210Pb和137Cs联合定年法构建了后官湖沉积柱年代序列。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16种优控PAHs含量,并采用特征比值法对PAH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后官湖表层沉积物PAHs平均浓度为(247.90±32.01) ng/g,属于中等污染水平,以3环和4环PAHs为主,空间分布无显著差异。后官湖沉积柱沉积速率为0.73 cm/a,采集的沉积柱可反映近160年来的沉积过程。沉积柱中16种PAHs平均含量为56.84 ng/g,污染水平较低。根据PAHs的组成特征,将沉积过程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PAHs的组成特征差异明显,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能源结构的转变。21世纪之前,PAHs含量和GDP、常住人口等社会经济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近年来,PAHs含量则主要受蒸发量和气温等气象条件影响,表明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7.
四川绵竹—阿坝剖面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和来源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GC-MS)对四川绵竹 阿坝剖面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及其来源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壤中PAHs的生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冬季和夏季土壤中∑16 PAHs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2.78~1131.57 ng/g和64.5~461.29 ng/g,整体表现为冬季含量高于夏季,且与高程不存在相关性;冬季和夏季土壤中PAHs均主要来源于木材、煤的燃烧,部分采样点受石油燃烧污染;将土壤中多环芳烃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Bapeq)与荷兰目标值(32.96 ng/g)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夏季PAHs基本无潜在生态毒性风险,而冬季高度脆弱地区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毒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8.
某炼油厂退役场地土壤与浅层地下水酚类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炼油厂退役场地21个土壤监测点和8个地下水监测点的样品分析,研究了该场地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分布.结果表明:该场地上层滞水酚污染严重,挥发酚含量远超过地下水质标准的要求.场地承压水水质良好,有轻微的酚污染.该场地近1/2面积的土地,酚类化合物污染严重;依据原厂区工艺布局图,场区浅层地下水和土壤的酚污染具有区域相似性,酚含量高的区域集中在原工厂生产车间以及储油罐和产品仓库;土壤中污染物水平扩散不强,垂直扩散深度不一,部分超过地表10 m以下的深度.通过GC/MS对典型土壤中2-氯苯酚、2-硝基苯酚、2,4-二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2,4-二硝基酚以及4,6-二硝基-2-甲酚7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种酚类化合物含量范围为0.01~232.96 mg.kg-1,其中2,4-二硝基酚和4,6-二硝基-2-甲酚含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139.
百朗地下河沉积柱芯有机氯农药的高分辨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广西百朗地下河大石围天坑河段沉积柱芯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质量分数,探讨了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定年研究了百朗地下河流域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总有机氯农药含量为0.42~10.63 ng/g,平均值为2.74 ng/g。百朗河流域历史上主要使用的有机氯农药有六氯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狄氏剂和艾氏剂5种表层沉积物分析显示近年地下河流域仍有新的γ-HCH(林丹)和DDTs输入。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表征百朗地下河流域在1955-1960年间六氯苯被最先使用,1961年替换为六六六,同时使用的有狄氏剂、艾氏剂农药,而滴滴涕使用可能稍晚,与我国有机氯农药的生产使用历史基本一致。研究提出了大石围天坑河段沉积柱芯中有机氯农药污的染峰值滞后于使用高峰期,与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颗粒在地下河中的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0.
利用半渗透膜装置(SPMD)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分季度为期1年的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大气OCPs主要为DDTs,HCHs,氯丹和甲氧基氯,DDTs的含量约占总量的62%~88%。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有机氯农药时空分布差异明显,OCPs含量夏季高于冬季;各地区大气有机氯农药的年均含量为3 8~27 5ng d,香港和珠海较低(平均为5 0ng d),广州(GZ01)最高,年均值达27 5ng d。大气中m(DDT) m(DDD+DDE)均大于1,表明近期该地区大气中仍有新的DDT输入,对α-HCH和α-氯丹的手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它们的旋光异构体比值(年均值)(ER(+-))分别为0 75和0 69。夏季大气与土壤中α-HCH的ER(+-)相当,而冬季大气ER(+-)要低于土壤,表明夏季大气α-HCH基本来自于土壤中α-HCH的挥发,而冬季大气α-HCH可能来自土壤挥发与外来源迁移的组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