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66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通过测定模拟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20种蒽醌类化合物对大型(Daphnia magna)的48h半数活动抑制浓度(EC50), 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光致毒性.比较了两种助溶剂(二甲基亚砜和丙酮)对这些化合物光致毒性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光致毒性的机理.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助溶剂不影响这些化合物对大型潘的光致毒性.蒽醌类化合物因其取代基的不同(-NH2、-OH、-Cl、-Br、-NO2)、取代基位置的不同和取代基数目的不同,而表现出对大型潘光致毒性的不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ELUMO)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EHOMO)之间的能级差,可用于初步判断蒽醌类化合物 溞大型的潜在光致毒性.  相似文献   
92.
细菌SOD对微生物紫外光辐射损伤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培养至对数中期的大肠杆菌、钝齿棒杆菌和啤酒酵母等3种微生物的细胞适度稀释液,分别涂布于培养皿上使受紫外光照射,在细胞受辐射后死亡率大于90%时停止照射,立即加入一定剂量的细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以观察SOD对微生物活力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SOD可使受辐照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且量效关系明显,而照前添加SOD则无上述效应.检测表明,紫外光照射可引发细菌的超弱发光,且该种超弱发光可因氧气的充入而瞬间增强,鲁米诺也能增强这种超弱发光,加入甘露醇对发光无影响.当紫外光照射后加入SOD能使发光强度大为减弱,表明此种超弱发光与的活动有关,并对SOD拮抗紫外线杀菌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上的农用价值与利用原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作为废弃物对环境的潜在威胁,促使人们对其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视。文章针对红壤地区土壤普遍缺乏营养元素的问题,通过分析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探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壤上的农用价值与利用原理。结果表明,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富含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而红壤地区土壤又普遍缺乏这些元素;它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能,在酸性土壤中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因而具极高的农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上适量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供肥性能和持水能力,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从而达到废弃物农业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葡萄糖和氯化钠对米根霉利用鱼粉废水生成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根霉AS3.254能较好地利用鱼粉废水生成乳酸,葡萄糖和NaCl浓度能显著影响该过程的实现.当外加葡萄糖浓度为30g/L,发酵培养72h的鱼粉废水CODCr去除率为97.8%,乳酸产量为19.4g/L,生物量为3.56g/L;最大乳酸得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0.66g/g和55%.鱼粉废水中较高浓度氯化钠(NaCl)能抑制菌株生长,降低其产酸能力.当NaCl浓度大于12g/L时,菌株生长被完全抑制,产酸能力完全丧失.图4表1参20  相似文献   
95.
UV/H2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UV/H2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含表面活性剂废水,考察了反应时间、体系pH值、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H2O2投加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降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4、H2O2投加量为1mL/L,反应时间为20min时,表面活性剂DBS的去除率为96%,AOS的去除率为93%,且UV/H2O2体系中,表面活性剂DBS和AOS的降解反应均符合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6.
用陶粒处理含锌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陶粒处理含锌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陶粒用量、废水酸度、接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除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pH4—10、Zn^2 浓度为0mg/L—200mg/L范围内,按锌与陶粒质量1:80的比例投加陶粒处理含锌废水,锌的去除率达99%以上,处理后的含锌废水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7.
四种净水工艺对水源水微量有机物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UV254和CODMn代表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替代指标.对常规处理、生物陶粒预处理、生物滤池、生物活性炭(BAC)、颗粒活性炭(GAC)、纳滤和光催化氧化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处理流程,研究各流程对UV254和CODM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工艺流程都有一定的处理效率,其中以生物滤池和纳滤为主的组合流程处理效果最佳.此流程对UV254的去除率接近100%,CODMn的去除率达到78.6%,大大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8.
青霉菌HHE-P7利用酱油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HE-P7在酱油废水中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实验表明,酱油废水由于碳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HHE-P7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20000mg/L,K2HP041.0g/L,培养3d。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L高岭土水中投加10~15mL微生物絮凝剂(MBF7),pH调至9,则絮凝率为90%以上;微生物絮凝荆在水系中主要起吸附架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采用自主研发的静态实验设备和小型水泥回转窑模拟装置,分别模拟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生料中不同类型重金属在不同温度、反应时间下的挥发特性及流向规律。重金属Pb、Zn、Cd的挥发率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同温度下窑煅烧气氛下生料中Pb、Zn、Cd及As的挥发率均低于空气气氛下的挥发率;As挥发率随温度升高先逐渐升高后逐渐减少,重金属氯化物挥发率较高。添加重金属的生料粉在800℃以下的温度煅烧后,物料中主要的晶相为CaCO_3、SiO_2及金属氧化物,CaMg(CO_3)_2的衍射峰主要存在600℃以下。由800℃开始,CaCO_3发生分解,并出现CaO衍射峰;从1 000~1 400℃下,生料粉在重金属作用下逐渐生成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在动态模拟条件下,熟料中As、Cd、Pb及Zn的平均固化率分别为85.48%、83.19%、84.49%、85.20%。绝大部分重金属均存在于熟料中,而挥发到大气中的重金属仅为0.002%~0.2%。  相似文献   
100.
1996—2015年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干旱区高寒湿地是极端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其景观格局演变受众多学者的关注。论文以1996、2006、2010年TM,2000年ETM和2015年OLI五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 a,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减幅为5.62%,减速为1.91 km2/a。湿地面积变化以2010年为分水岭,前15 a湿地面积较为稳定,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在77.24%~78.26%之间波动;近5 a湿地面积呈缓慢萎缩趋势,面积比例减少5.28%。2)景观水平上,景观破碎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强,斑块形状趋于复杂;类型水平上,湿地斑块破碎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呈集中分布。3)当日最高气温低于18.7 ℃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趋于稳定,破碎度变化不明显;当日最高气温高于18.7 ℃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萎缩,破碎度增加。日最高气温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影响明显大于年降水量。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呈现退化态势,湿地环境趋于逆向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