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通过原位水质监测仪监测某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6项常规水化学指标,研究不同测量方式、不同测量深度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石油污染的地下水水面以下0.5 m处,原、异位测量的水温、p H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浊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对比研究期内,可观测到这种差异最大可达:水温5~6℃,p H值0.2,溶解氧3.0 mg/L,氧化还原电位11 m V,浊度55 NTU。这种地下水环境条件的改变,必然会引起一系列水文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的变化。原位测量水深0.5~4 m范围内,水温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最大变幅0.16℃;p H随深度增加变化不大;DO受温度和生化耗氧作用影响,随深度增加而降低;ORP与DO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最大减幅达62 m V;电导率随地下水深度增加其值不变;最大浊度值113 NTU出现在水深4 m处。  相似文献   
22.
地下水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PRB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等特点。国外大量研究表明,此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原位修复技术中的PRB方法及其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对地下水中重金属、有机物和三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在我国开发应用该技术的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尼洋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为研究尼洋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2014年先后采集河水7组,井水13组,泉水10组,共计30组水样.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尼洋河流域河水、泉水和井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尼洋河流域的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河水、井水及泉水中阳离子均以Ca~(2+)、Mg~(2+)为主,占阳离子总量的84%以上;阴离子以HCO_3~-和SO_4~(2-)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97%以上;TDS介于79.11~290.48 mg·L~(-1)之间,平均值为165.21 mg·L~(-1),矿化度较低;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SO_4·HCO_3)-Ca·Mg(Mg·Ca)型水为主;水化学样品均分布在Gibbs模型左中部,说明该流域水化学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表明,尼洋河流域水化学组分受硅酸盐岩的溶解控制,碳酸盐岩的溶解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在被石油及其产品等有机化合物污染的土壤中,采用便携式多气体检测仪进行土壤气的测试,是一种新的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调查方法,可以实现土壤污染程度快速筛查的目的。为此,快速的判断石油类场地的污染状况,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采集水土样送实验室作细化分析,也避免污染场地样品采集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