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采用高效菌强化膜生物反应器对溴氨酸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生物强化前后系统对溴氨酸的降解能力及其内部微生物生理状态变化.并采用核糖体基因间隔序列分析技术(RISA)解析了高效菌投加前后污泥系统的群落变化.实验表明,投菌后在进水负荷增加的条件下,上清液和膜出水的溴氨酸脱色率分别约为50%和65%,相应的COD去除率分别约为25%和50%,和投菌前基本保持一致;TTC-脱氢酶活性和胞外聚合物(EPS)浓度略有波动,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即恢复到投菌前水平.群落分析表明高效菌可以在系统中稳定存在,并且不对原菌群结构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2.
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AGS)常温异位湿式储存过程中泥相与水相之间的物质迁移转化规律,为阐释AGS稳定性下降提供机理解释。储存过程为厌氧环境,AGS的颜色由淡黄色逐渐变黑,结构由致密逐渐变松散。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储存31d后颗粒表面皱缩,局部出现裂痕。AGS与水相之间存在明显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主要表现在兼氧菌、厌氧菌逐渐代替好氧菌,AGS的胞外聚合物(EPS)下降,不能支撑AGS的基本骨架,导致AGS的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3.
据统计,我国有近千家生产印制电路板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被刻蚀下来的铜离子随废水排放。一个年产20万m~2电路板的小型工厂,一年内就要排放掉近30t铜。这不仅浪费了铜,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因此,治理刻蚀工艺含铜废水具有现实意义。 传统的中和沉淀法处理刻蚀工艺含铜废水投资高、占地面积大、耗用大量化学试剂;该法处理过的水含盐量(尤其C1~-)高,不能直接回用。  相似文献   
114.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以日本锦鲫(Carassius auratus)作为实验生物,运用SDS变性胶(SDS-PAGE)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1mg/L 2-硝基-4’-羟基二苯胺(HC Orange No.1)在不同暴露时期对鲫鱼鳃组织应激蛋白HSP70诱导表达的情况,并探讨了鲫鱼鳃组织HSP70作为该有机污染物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鲫鱼鳃组织HSP70在暴露2d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开始有显著的表达(P〈0.05),并随着暴露天数的增加其表达量显著增加;在暴露4d后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在暴露7d后其表达量开始下降,但可能由于长时间的有机物毒性胁迫,造成了鲫鱼鳃组织损伤和病变,HSP70在随后的暴露时间段内表达量明显下降,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因此,鲫鱼鳃组织HSP70并不适宜作为该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界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5.
彭景  霍琳  宋媛媛  曹艳芳  唐熔灿 《安全》2017,38(9):24-28
本文旨在对集成电路类电子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主要分析研究集成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可靠性评估方法。对仿真数据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分析并指出集成电路这一类电子产品可靠性失效特点,利用指数分布和威布尔分布下的区间估计评估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并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6.
环境因素的改变,会造成农产品质量低下、产量减少等现象。为更好研究环境因素与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间的关系,从环境污染造成农产品质量低下、天气因素造成农产品产量减少、其它因素三方面,分析环境因素对农业电子商务影响。以环境污染、天气因素、其它环境因素三者,作为研究环境对农业电子商务影响的目标,通过SOT-W分析方法,分析在环境污染、天气因素、其它环境因素三者变化的前提下,环境因素对农业电子商务影响的变化。得出在天气情况良好的前提下,减轻环境污染,是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7.
吲哚是一种典型的氮杂环芳烃污染物,在焦化废水和畜牧废水中大量存在.本研究从近海泥沙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高效吲哚降解菌DCX,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其为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 sp.).该菌株能够以吲哚为唯一碳源,在28 h内将100 mg·L~(-1)吲哚完全降解.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TOF-MS)的结果表明,靛蓝、靛红、靛红酸及邻氨基苯甲酸是菌株DCX降解吲哚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此外,本研究中发现,外加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菌株DCX降解吲哚,特别是加入酵母浸粉后,反应体系中会产生大量靛蓝.利用表面响应法确定菌株DCX转化吲哚合成靛蓝的最优条件为:吲哚207.49 mg·L~(-1),酵母浸粉2.9 g·L-1,接菌量4.23%(V/V),并且在最优条件下,靛蓝产率达到最高(9.90%),比初始条件提高了4.38倍.  相似文献   
118.
准确的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依赖于精确的气象条件模拟,尤其依赖于大气边界层的准确模拟.为理解边界层过程如何影响空气污染物的传输与混合,利用WRF-Chem模式不同边界层方案(YSU和MYJ)进行敏感性试验,针对山西冬季典型静稳天气,对地面温度场、地面风场、PM_(2.5)浓度及边界层内部的动力和热力层结进行模拟分析,并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不同PBL方案对于气象要素和PM_(2.5)浓度分布的模拟能力,探讨边界层内部热力层结和湍流输送差异对PM_(2.5)浓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边界层方案均能较好模拟出冬季静稳天气背景下地面温度、风速及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和日变化特征,气温模拟的较大误差主要出现在夜间,而地面风速和PM_(2.5)浓度的模拟结果在午后误差较大;相对于YSU方案,局地MYJ方案模拟的温度、风场和PM_(2.5)浓度的误差更小,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况观测.地面PM_(2.5)浓度的模拟误差可能与近地面逆温层、混合层及地面风速等的模拟误差有关;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导致的边界层内热力层结和湍流输送的模拟差异,可能是影响近地面PM_(2.5)浓度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夜间MYJ方案逆温层厚度较厚,地面PM_(2.5)模拟浓度较低;午后MYJ方案混合层高度较低,加之地面风速较弱,导致地面PM_(2.5)模拟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9.
长治市大雾气候特征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治市1971-2004年水平能见度<1km的大雾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的统计研究,给出了该市大雾天气的气候背景.根据大雾形成的物理机制,对风场、湿度场、温度场、冷却条件分别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模型.通过98个大雾个例的分析,归类了形成大雾的主要500hPa高空天气形势(纬向环流型、弱西北气流型、槽后西北气流型、弱高内部型)和地面主要气压场(弱高压场、均压场、鞍型场),供大雾灾害预警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20.
全国环境监测QA/QC技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全国环境监测QA/QC技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13日至16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办,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承办,参加研讨会的有北京、辽宁、河北、新疆、陕西、贵州、云南、广西、青海、重庆、四川等十二个二级监测站和四十二个三级监测站从事QA/QC工作的技术人员或监测站质量负责人共计70余名。开幕式由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廖激主持,四川省环保局谢添副局长和四川省环保局科技标准处黄崇祥处长到会并讲话。研讨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齐文启和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