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18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456篇
基础理论   118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81.
河湖连通是保障城市水体水生态健康的一种常用工程手段,但对于蓝藻水华严重的湖泊,湖泊出流携带的藻团颗粒会对河道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分析富营养化湖泊引水对受水河道水质的影响程度,以太湖梅梁湾连通河道梁溪河为例,连续3a开展夏季河道蓝藻颗粒通量及其水质的高频监测,分析河道蓝藻水华颗粒物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梅梁湾藻情的好转及河道入口加压抑藻井运行显著降低了梁溪河的叶绿素a浓度与藻颗粒通量,2019年夏季河道叶绿素a浓度与通量均值分别为54.34 μg·L-1和84.7 t·d-1,显著低于2017年;②连通河道调水工程对改善受水水体的水质效果显著,除DTP外,梁溪河其余各形态氮、磷浓度2017~2019年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调水工程将湖水外排后,对梁溪河水质有一定改善效果;③携带大量蓝藻水华颗粒物的湖水进入河道后,显著增加了河道颗粒态氮、磷等营养盐含量,2017~2019年梁溪河水体中氮、磷均以PN和PP为主,分别占TN和TP的62.5%和70.8%;④梅梁湾水体大量携带的藻颗粒未对连通的京杭大运河等其他河道产生水质影响,2019年8月京杭大运河水体中叶绿素a相较于6月下降了65%,说明蓝藻颗粒物未在运河中积累;⑤在湖泊藻情未能得到有效改观的前提下,调水携带的藻颗粒态会对连通河道局部河段水质和景观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882.
草原荒漠化是导致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为掌握中蒙毗邻草原区荒漠化的时空动态,利用2001年、2010年和2020年的Landsat和Modis遥感影像、Albedo-NDVI特征空间及荒漠化监测差值指数(DDI)对该区域荒漠化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中蒙毗邻草原区荒漠化现状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 其中,蒙古苏赫巴托尔省典型草原区以未荒漠化(ND)和轻度荒漠化(LD)为主,东戈壁省荒漠草原区以极重度荒漠化(ESD)和重度荒漠化(SD)为主;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荒漠草原以中度荒漠化(MD)和重度荒漠化(SD)为主. ②2001—2020年研究区荒漠化总体呈逆转态势,净逆转面积(荒漠化逆转面积与加剧面积之差)约147 220 km2,其中2001—2010年逆转面积占34.89%,2010—2020年逆转面积占65.11%. ③研究区荒漠化逆转程度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其中,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草原区逆转趋势最为明显. ④研究区荒漠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表明降水增加有助于区域荒漠化逆转;近20年来降水量波动增加决定了中蒙毗邻草原区土地荒漠化总体呈逆转态势,而中国在中蒙毗邻草原区实施的多项生态保护工程有效加速了荒漠化逆转速率. 研究显示,实施荒漠草原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政策可有效遏制荒漠化的发展并促进荒漠化逆转,在巩固我国荒漠化治理政策的同时,应加强与邻国合作,以防治境外荒漠化程度加重导致的沙尘暴灾害.   相似文献   
883.
复合式气动旋流脱硫除尘技术在烧结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复合式气动旋流脱硫除尘技术的工艺处理系统原理和组成,并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该技术的除尘脱硫效果和经济指标。结果表明:该技术脱硫除尘效率高、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是一种符合国情的新型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884.
依据烧结烟气的特性,选用旋流板塔为脱硫吸收设备并对其结构进行设计。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设计的塔型具有脱硫效率高、液气比低、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应用于烧结机烟气脱硫的装置。  相似文献   
885.
稻田流失养分循环利用系统构建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化农田化肥投入超量、稻区水体N、P、K富集度超高,农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现状,该文系统研究了农田流失养分从农田到水体,再由水体回到农田的循环利用过程,并构建农田养分流失循环利用系统工程,为我国农田流失养分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健康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农田面积为18.6 hm2,水稻季农田化肥N、P、K投入量分别为305.7、44.9、150.8 kg·hm-2;整个水稻季本区域农田地表径流量为4 518.0 kg·hm-2,其中N、P、K流失量分别为16.6、0.5、9.6 kg·hm-2,占水稻季N、P、K肥投入量的5.45%、1.07%和6.37%;农田周围净化池塘中水生植物的N、P、K拦截量分别为67.8、8.1、99.7 kg,分别占本研究区域N、P、K流入量的21.84%、90.31%和55.73%。将水生植物还田,晒干水葫芦(Halerpestes cymbalaria)按4 500 kg·hm-2农田施用,可分别减少农田化肥N、P、K的投入量106.2、9.5、105.8 kg·hm-2。该研究成果对于减轻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推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86.
Fe(Ⅲ)对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Fe(Ⅲ)及其不同化学形态与EDTA,柠檬酸和羟基等配体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Fe(Ⅲ)浓度(18 μmol/L)高于强有机配体EDTA浓度(2.69 μmol/L)时,Fe(Ⅲ)主要以胶体和沉淀形态存在,但Fe3+及Fe(Ⅲ)的羟基配合物等藻类易于利用的化学态能维持较高的浓度,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都生长良好;Fe(Ⅲ)浓度(≤1.0 μmol/L)低于强有机配体的浓度(2.69 μmol/L)时,有机配体可以与Fe(Ⅲ)形成稳定的鳌合物; 可利用态的Fe(Ⅲ)浓度较低,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单位细胞叶绿素a质量、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光限制部分P-I曲线斜率都下降,但铜绿微囊藻变化较快,表明Fe(Ⅲ)与强有机配体络合造成的限制有利于四尾栅藻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887.
888.
波兰政府最近颁布法令,禁止砍伐位于波兰东部,占地577平方公里的比亚洛威沙原始森林。这里是欧洲野牛、狼、山猫、河狸等动物的主要栖息地。由于不合理的滥砍滥伐,目前该地区大部分森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人们不得不种植生长较快的针叶林取代受到砍伐的落叶林。所幸的是,仍有2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未遭破坏,这里古树参天,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被环境学家誉为欧州最大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89.
890.
本文分析了自1990年至今拉脱维亚转型时期的经济系统。影响农村地区形势和影响就业因素的特征是:农村生产的下降;失业;失云东方的市场;以及人民物质福利水准的下降。对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需要包括:使用农药和无机肥料地区的动态;拉脱维亚各流域的富营养化进程;土质;自流水的污染。本文还提出拉脱维亚向可持续农业迈进的初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