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81.
钴—60γ物位计的应用,对于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对其废放射性源的处理更是没有经验。由于我们对放射性物质不了解,缺乏操作防护措施,心理上也有着不同程度上的恐惧。但是废源的处理和管理工作是对环  相似文献   
182.
183.
福州陆上驿路自唐元和二年(807年)开辟西路驿道起算,历时1105年。福州自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立闽越地方政权始,历经两汉、魏晋,以至隋唐的1100年中,与中央政权的各种联系均循海上驿路。唐元和二年(807年),福建观察使陆庶,从福州西门起,沿江“铲峰淹谷,停舟续流(建浮桥),跨木引绳(设桥梁)”修了从福州经延平通京师的第一条内陆驿路。其时,由长安至福建的驿路,系经东都(洛阳)、郑州、汴州(开  相似文献   
184.
为探讨水分与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对沼泽湿地有机碳分解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25℃,155 d)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24%~232%WHC)下三江平原3类湿地(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变化以及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对湿地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低于100%WHC(最大持水量)水分范围时,氧化还原电位随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100%WHC(至积水2 cm)时,水分含量变化对泥炭沼泽和腐殖质沼泽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影响作用降低.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有机碳矿化最适宜水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为32%、48%和76%~100%WHC.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速率与氧化还原电位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p<0.05),在还原态下(Eh值<300 mV),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量随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而升高,在氧化态(Eh值>300 mV)下则逐渐降低.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是三江平原湿地有机碳得以积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5.
福建牙城湾海水、沉积物的环境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5年10月首次调查了福建牙城湾海域水体及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海水中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O4-P和DIN,其含量范围分别为0.029~0.037 mg/L和0.270~0.510 mg/L,其它指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中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的一类标准,其中Hg、Pb、Cu和Cd等四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1×10-6、39.7×10-6、29.3×10-6和0.118 ×10-6,有机物和硫化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941×10-2和207 ×10-6.湾水水体已达到富营养状态,且N为限制因子.此外,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及其他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6.
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对小鼠和雏鸡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BMB304为受试菌株,对小鼠和雏鸡进行安全性测试,考察BMB304在鸡肠道中的存留情况,以探索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S-层表面展示系统研制热稳定性禽用口服活菌疫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1010 CFUBMB304菌液1.0 mL,观察14 d,未发现有急性毒性反应.小鼠饮用含BMB304 108 CFU/mL、107 CFU/mL和106 CFU/mL的饮用水28 d,各组小鼠精神和饮食正常,剖检未见异常变化,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变化、脏器系数、血常规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雏鸡24 h内灌服1010 CFU BMB304芽胞液1.0mL,14 d内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饲喂雏鸡含BMB304芽胞108 CFU/g、107 CFU/g和106 CFU/g饲料28 d,雏鸡精神和饮食正常,剖检未见异常变化,各剂量组的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喂雏鸡含BMB304芽胞106 CFU/g饲料3 d后,经测定,芽胞能在肠道中萌发并至少存留5 d但不超过7 d.研究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BMB304对小鼠和雏鸡安全无毒,且能在鸡肠道内暂时定植,能被用于研制在细胞表面展示外源抗原并能常温长期保存的新型禽用口服疫苗.  相似文献   
187.
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半滑舌鳎肝脏细胞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海洋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生物毒性效应,以半滑舌鳎肝脏细胞(HTLC)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含不同浓度PFOS的DMEM-F12培养基中,分别染毒24、48、72 h后,利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和透射电镜实验评价PFOS的细胞毒性;同时测定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探讨PFOS对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结果发现,细胞活性随PFOS浓度升高呈先促进后抑制趋势,当PFOS浓度达到1 000%mol·L-1时细胞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1);电镜结果显示PFOS能引起与代谢相关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发生肿胀甚至破损;与对照组相比,ROS含量和SOD活性分别在20%mol·L-1、200%mol·L-1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证实在PFOS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中SOD起到了清除自由基作用以维持细胞稳态。研究表明,PFOS对海洋鱼类细胞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能引起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并进一步破坏生物膜系统,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和多种代谢途径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8.
针对学校气象灾害风险的调查研究,台风风灾是影响学校安全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该文重点研究台风大风学校承灾体自身暴露度脆弱性风险指数的构建方法,完善原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关注致灾因子的风险评估模式,通过对沿海学校的大风风险隐患点普查和各隐患点的脆弱性分析,结合各学校不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现状,建立基于台风影响下风灾风险计算模型,形成风灾风险预评估产品。研究结果表明:本模型方法构建的风险指数可预评估出与实际较为符合的风险级别,实际应用而言更科学更合理,可为学校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9.
藻-菌颗粒污泥(MBGS)工艺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当前关于该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连续光照、间歇式反应器及含简单有机物的模拟污水,对其在昼夜交替条件处理含复杂有机物污水的研究鲜有报道,从而极大地限制了MBGS工艺的进一步工程应用.该文采用连续流的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直径2.3 cm、管长50 cm、容积200 mL),探究了在自然光昼夜交替条件下MBGS工艺处理含复杂有机物(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淀粉和尿素)的模拟市政污水的效能及机制.结果表明:①在白天平均进水ρ(COD)、ρ(NH4+-N)、ρ(TN)和ρ(PO43--P)分别为219.4、20.0、41.4和3.0 mg/L,晚上平均进水ρ(COD)、ρ(NH4+-N)、ρ(TN)和ρ(PO43--P)分别为237.0、21.2、43.7和3.0 mg/L的条件下,白天COD和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1%和87.2%,其相应的夜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0%和42.7%;TN在昼夜间的平均去除率均低于30%.②进一步分析表明,MBGS可在昼夜交替条件下调节系统DO浓度,从而实现MBGS系统的自我维持和COD的高效去除,COD在白天和晚上的平均去除速率分别约为0.34和0.42 kg/(m3·d).③Miseq测序结果表明,拟杆菌纲(Bacteroidia)、热带单胞菌属(Tropicimonas)和四膜虫属(Tetrahymena)丰度增高,可促进复杂有机物的降解.研究显示,MBGS工艺可以在自然光昼夜交替条件下实现有机物的高效去除,适用于碳氮比约为5的生活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0.
厌氧条件下染料的生物降解性能与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安虎仁  钱易 《化工环保》1994,14(4):200-204
首先用间歇法对21种水溶性染料作了厌氧条件下生物降解性能试验,发现大部分染料在不同程度上是可厌氧降解的,只有两种氧杂蒽结构的染料例外。然后对5种阳离子染料和5种其它类型的染料作了连续试验,证实了间歇试验的结果。此外,对一种染料废水作了厌氧-好氧处理试验,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