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研究适用于我国燃煤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的分级采样标准测试方法,采用民用小煤炉排放装置结合烟气采集系统,对比研究了直接采样法(双级虚拟撞击PM10/PM2.5采样器、旋风采样器、总烟尘采样器)和稀释采样法(低压荷电撞击器ELPI配备稀释系统)对烟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测试结果的稳定性、相关性、仪器可操作性等特点,并分析了煤质对颗粒物分级测试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从决定系数和残差平方和角度分析,稀释采样法测试结果自身拟合性相对直接采样法差,实测数据点相对分散,95%置信带较宽. 直接采样法中,基于本文确定的清洗和收集方式,旋风采样器测试得到的PM10和PM2.5浓度拟合度高达0.999;双级虚拟撞击PM10/PM2.5采样器测试结果稳定性也较高,其测试得到的PM10和PM2.5浓度拟合度也为0.999. ②不同颗粒物采样器对烟气中PM2.5、PM10、TSP的浓度测试结果均表明,稀释采样法与直接采样法测试结果相关性较低;而各直接采样法之间呈高度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在0.993~0.999之间. ③稀释采样法分级测试结果显示,当颗粒物排放浓度较低时,各级滤膜称量误差叠加可导致PM10、PM2.5浓度测试结果误差较大. 因此,针对常温且颗粒物浓度较低的烟气,建议采用直接采样法;针对高温烟气,稀释采样法可捕集稀释降温过程中形成的可凝结颗粒物. ④各采样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燃用无烟煤(如蜂窝煤),燃用烟煤产生的烟气中颗粒物浓度相对较高,且PM2.5占比较高. 研究显示:稀释采样法能模拟燃煤污染源高温烟气排入大气环境中可凝结颗粒物的形成过程,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排放情况;对于常温颗粒物浓度较低的烟气,更适宜采用直接采样法.   相似文献   
12.
厌氧—接触氧化—ClO2消毒法处理医疗生活污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厌氧-接触氧化-ClO2消毒法来处理医疗生活污水,处理后污水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Cr3+掺杂对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粉末和以釉面瓷砖为载体的TiO2薄膜,讨论了不同Cr3+掺杂浓度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UVVIS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r3+掺杂和釉面瓷砖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佳掺杂浓度为6.04×1017个·cm-3,且随着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薄膜的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的红移,提高了可见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是反映颗粒物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吸湿性研究对深入了解颗粒物的环境和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了国外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进展:①典型的大气颗粒物吸湿性分析方法为H-TDMA(吸湿性串联差分电迁移率粒径分析仪)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②大气颗粒物吸湿性呈单峰、双峰甚至多峰分布;根据Gf(吸湿性生长因子)随粒径变化的模式,可将大气颗粒物分为强吸湿性和弱吸湿性2类,也可分为纯不溶性、混合不溶性、混合可溶性和纯可溶性4类. ③城市背景点颗粒物的Gf比城市观测点高;城市观测点的颗粒物Gf分布呈夏季高、冬季低,白天高、晚上低的特征. ④颗粒物吸湿性与其化学组成和形态密切相关,纯可溶性盐颗粒物的Gf通常较高. ⑤柴油燃烧源新排放的颗粒物属于弱吸湿性颗粒物,Gf非常小,但在其表面老化后或随燃料中硫含量的增加Gf会明显变大. ⑥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的Gf相对较高,但存在区域差异性. 针对国内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海南五指山和福建武夷山降水离子组成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海南五指山及福建武夷山大气背景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降水pH及离子组成,并探讨离子来源. 结果表明:海南五指山监测点降水年均pH约为564,呈中性;武夷山监测点降水的年均pH约为530,呈弱酸性. 2个监测点降水中的SO42-、NO3-和NH4+的浓度和占总离子浓度的59%左右,表现出与城市相似的组成特征,表明这2个监测点的降水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降水酸度除受SO42-和NO3-的影响外,还受到NH4+、Ca2+和Mg2+等碱性物质的中和作用. 相对酸度和中和因子的计算表明,五指山和武夷山监测点降水酸度分别有85%和76%被碱性物质NH4+和Ca2+中和. 富集因子计算及来源定量分析表明,这2个监测点已受到人为源的影响,人为源的贡献大于海洋源及地壳源. 武夷山监测点88%的Ca2+和56%的K+均来自人为源,主要是受人为污染物长距离传输及生物质燃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发生纳米气溶胶吸湿性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溶胶吸湿特性对于灰霾的形成、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人体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加湿迁移差分分析(HTDMA)法,对实验室发生的8种纳米级无机和有机气溶胶进行吸湿特性定量表征,从而判定影响气溶胶吸湿特性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NaCl和(NH4)2SO4气溶胶的潮解点为相对湿度(RH)75%±2%,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接近,说明测试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对以往研究较少的NaNO3,CaCl2,CaSO4,合成海盐,乙二酸和己二酸气溶胶的测试表明,NaNO3,CaCl2以及合成海盐气溶胶随RH的升高粒径逐渐增大;合成海盐气溶胶在RH为86%时吸湿性生长因子(Gf)达到1.80;CaSO4,乙二酸和己二酸气溶胶随着RH增大未见明显吸湿增长.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8种化合物气溶液在不同RH下的形态特征,为掌握各种化学组分对气溶胶吸湿特性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形态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Al3+离子掺杂对负载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钛酸丁酯和Al2(SO4)3·18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钛片、玻璃、釉面瓷砖、陶瓷、不锈钢和铝片六种载体上制备了Al3+掺杂TiO2薄膜,讨论了不同Al3+掺杂浓度下,不同载体表面上制备的TiO2薄膜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l3+对TiO2薄膜的掺杂效果与载体的类型密切相关,并且不同载体其Al3+掺杂的最佳浓度也不同。Al3+掺杂后,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提高最大的是玻璃,其次是釉面瓷砖、铝片、钛片、陶瓷,最差的是负载不锈钢。  相似文献   
18.
皂化液分离器是一种新颖的环境保护设备,它适用于处理油脂、化工、纺织以及中小型机械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乳化油以及回收废液中的油类。经过破乳、粗粒化及吸附等过程,使原来混浊得如同浓缩肥皂水似的皂化液得以净化,废油得到回收,水质显得透明清  相似文献   
19.
铁路局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铁路局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铁路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信息综合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安全信息分析、安全决策的关键。通过对铁路局安全监控业务的分析及对铁路现有信息系统资源的利用 ,因地制宜地提出建立以铁路局为安全信息处理、分析的第一级信息中心 ,各个铁路分局为第二级信息中心 ,基层站段为信息输入终端的三级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在分布式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对保存的各类安全检查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使路局安全监察部门通过对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和预警 ,实现对安全隐患的监控和整改 ,形成闭环管理 ,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0.
用ART2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ART2神经网络方法对建筑结构的损伤进行了识别 ,实验证明该方法的识别精度高 ,具有自动从环境中学习的能力 ,对未知的损伤 ,ART2网络将能自动地给出新的识别输出 ,即对未知的损伤类型也能够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