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湾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货币化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湾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地带,它以其特有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种服务。从海湾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入手,在分析溢油事故可能给海湾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调查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构建了海湾生态系统服务(子服务)损失货币化评估的相应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52.
<正>安全事故警示教育长鸣警钟,咨询日活动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常识送到百姓身边,应急综合实战演练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主题公园、主题社区、主题街道"创新活动模式……6月已过,长春市"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余温却仍在发酵,全市上下合力抓安全的氛围愈发浓厚。  相似文献   
53.
应用中尺度天气-化学预报模式(WRF-Chem),基于重点源(八大重点行业与交通)一般与强化两组减排情景,针对2013年开展长三角地区重点源减排对PM_(2.5)浓度影响的模拟研究.长三角地区SO2、NOx、PM_(2.5)和NMVOC排放在一般减排情景下分别减少36.3%、26.3%、32.0%、14.6%,强化减排情景下分别减少51.4%、39.6%、37.6%、28.4%.模拟结果表明,两组减排情景下长三角地区国控点PM_(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4~26.7μg·m~(-3)和2.1~32.3μg·m~(-3),降幅分别为2.7%~23.1%和3.9%~27.5%,二次无机盐中硝酸盐对年均PM_(2.5)浓度的降低贡献最大.PM_(2.5)及二次无机盐浓度变化的季节特征均体现为冬季降幅最小,夏季降幅最大,并且随着减排力度的增强,夏季降幅的进一步降低程度最显著,导致削减效果的季节差异增大.重点源强化减排即可使得上海、江苏夏季PM_(2.5)浓度降低约20%.对大气氧化性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减排对四季大气氧化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加大减排力度后,大气氧化性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二次PM_(2.5)的生成,从而阻碍了PM_(2.5)浓度的降低.其中,冬季的阻碍作用最强,导致PM_(2.5)污染改善效果最差.夏季大气氧化性受减排影响较小,从而使得PM_(2.5)污染改善在四季中最有效.此外,春、秋季的阻碍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4.
在恒温水浴厌氧接触反应器中,作者接种成熟的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菌种,投加人工配制的含硫含氮无机废水,进行自养厌氧生物工艺同步脱氮除硫的连续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含NO_2-N和无NO_2-N废水处理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NO_2-N存在的情况下,同步脱氮除硫很难实现。无NO_2-N存在的情况下,进水氨氮和硫酸根浓度分别控制在140 mg/L和480 mg/L,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驯化,发生了氨氮和硫酸根的同步去除,此时氨氮和硫酸根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2%和17.1%。  相似文献   
55.
环保产业——联结高新技术与环境保护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环境导报》1997,(2):29-3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着重讨论了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及伴随可持续发展思想而产生的新的科学技术观,并指出新兴的环保产业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恰当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56.
铬(Ⅵ)污染高岭土电动修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电动修复Cr(Ⅵ)污染高岭土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高岭土中Cr(Ⅵ)初始质量分数为500mg.kg-1。实验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施加电压、处理时间、含水量以及对阴极电解产生的OH-的控制等4种影响因素对修复效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对阴极电解产生的OH-的控制对修复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施加电压和处理时间,含水量影响最小。阴极电极产生的OH-的控制试验表明电动修复过程中,一部分Cr(Ⅵ)还原为Cr(Ⅲ),Cr(Ⅲ)与阴极电解产生的OH-生成沉淀,从而显著影响其去除效率。随着施加电压、处理时间和含水率增加,Cr(Ⅵ)去除效率增加。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最高去除效率为96.5%,最低仅为3.0%。土壤含水率对去除效率存在一定影响,建议下一步针对土壤含水率进行单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5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着重讨论了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及伴随可持续发展思想而产生的新的科学技术观,并指出新兴的环保产业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恰当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58.
电压对电动修复Cr(Ⅵ)污染高岭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高岭土中Cr(Ⅵ)初始质量分数为500mg·kg-1.试验研究了不同电压下的电动修复效率和单位能耗,并结合经济效益找出合适的电压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当电压为20V时,去除效率达到89.9%,单位能耗仅为93.04KW·h·g-1.当电压再增大的时候,去除效率提高较小,单位能耗增大迅速,不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由于适宜的施加电压和土壤本身性质有很大联系,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确定适宜的施加电压,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
沥青生产是重要的石化行业子行业之一,目前尚缺乏针对该行业VOCs排放的相关研究.为探明沥青生产行业VOCs的排放特征,选取以重质稠油为原料生产沥青的某典型企业,主要采集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工序环节的样品,通过GC-MS定量检测了65种VOCs.结果表明,该企业沥青生产的VOCs排放浓度为37.28~7528.00 μg·m-3,无组织排放和有组织排放VOCs均以烷烃为主,浓度占比超过50%,而有组织排放废气经末端治理设施处理后芳香烃贡献增加.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环戊烷、正己烷、甲基环戊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乙烯、1-丁烯、苯、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为该企业沥青生产过程的特征VOCs组分.沥青生产行业VOCs排放主要来自无组织排放,其中,95%的VOCs无组织排放来源于储罐区的呼吸损耗,为161.65 t·a-1,其次为装卸平台,挥发量为9.42 t·a-1.对无组织排放环节的管控应该成为沥青生产行业的管控重点.  相似文献   
60.
深入探讨城市新冠疫情管控期间大气环境质量及影响因素,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太原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里金插值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HYSPLIT轨迹模型对太原市主城区2022年疫情前后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O3浓度呈逐月递增趋势。其他污染物在管控期间浓度有所下降,与2021年同期相比,PM2.5下降了23.6%,PM10下降了32.7%,NO2下降了2.6%。(2)在空间分布上,PM2.5、CO、SO2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特点,PM10浓度则呈“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3)太原市污染物在疫情前及管控期间主要受来自西北方向长距离传输及山西省内晋中地区短距离传输影响。在常态化时期,气流轨迹更分散,来自晋中市和临汾市的短距离传输占比最高,为21.45%。(4)管控期间重点工业企业仍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用电量达到28.33亿kW·h,工业活动受管控影响较小;但移动源污染排放减少,缓解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