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207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水源水及底泥中细菌总数及其优势种群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测定广州市西村水厂水源水及底泥中的细菌总数分别为2.3×10~3个/mL和2.7×10~6个/g。底泥中的NH_4-N降解菌总数为1.31×10~6个/g,占底泥中细菌总数的48.5%。从水中分离出优势菌41株,经鉴定分别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杆菌属(Aeromonas)、亚硝化杆菌属(Nitrosococcus)、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tium)、产碱菌属(Alcaligener)等8个属。用亚硝化培养基从底泥中分离了NH_4-N降解优势菌20株,经鉴定,分别为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Pseudomonas、Xanthomonas、Nitrosococcus和Nitrobacter等6个属。  相似文献   
112.
针对辽宁省某焦化厂废水二级生化出水,开展了O_3-MBR的中试研究,对臭氧预处理的臭氧投加方式和比例进行优化,考察了不同臭氧氧化时间的处理效果,以最佳臭氧氧化条件与MBR组合,考察了MBR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方式为3段投加且投加比例为6∶3∶1,臭氧氧化时间为40 min,MBR停留时间4 h时,处理效果最佳且最经济,在此处理条件下,O_3-MBR组合工艺出水色度稳定在10倍以下,COD稳定在50 mg/L以下,浊度稳定在0.5 NTU以下,SDI值稳定在5以下,满足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13.
114.
在高层建筑火灾中,玻璃幕墙的破裂受到环境风和室内火灾的共同影响。研究了600 mm×600 mm×6mm的浮法玻璃幕墙在点支承安装方式下受到热辐射荷载和风荷载情况下的响应规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玻璃表面的温度变化、风荷载的大小与玻璃破裂时间的关系、玻璃破裂与温差之间的关系、玻璃裂纹扩展及其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玻璃两侧分别受到热辐射和风荷载共同作用时,风荷载的增加会加速玻璃的破裂。研究结果可为玻璃幕墙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5.
低温低湿条件下污泥干燥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污泥在低温低湿条件下的干燥规律,获得表征水分迁移过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_(eff))和活化能(E_a),以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污泥低温低湿干燥试验,探讨了温度(30℃、35℃、40℃、45℃、50℃)和相对湿度(20%、40%、60%)对污泥水分比(MR)和干燥速率(DR)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的低温低湿干燥过程属于内部迁移控制,即水分扩散速率决定干燥速率。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污泥水分迁移动力学模型,并与6种常用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拟合,通过对决定系数(R~2)、方差(χ~2)和残差平方和(RSS)的比较,得出污泥低温低湿干燥过程可以用Page模型来描述。结合Fick第二定律,得到不同温度(30~50℃)、湿度(20%~60%)条件下污泥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范围为(0.699~1.991)×10~(-9)m~2/s;对传统的Arrhenius公式进行湿度修正,获得了干燥介质温度和湿度对污泥干燥特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及活化能E_a=23.83 k J/mol。  相似文献   
116.
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严重,大多数省(市、区)都面临着如何有效治水的难题。2013年,浙江省提出了"五水共治"的治水战略,两年多来,浙江省水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浙江省治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制定可持续的区域长远战略规划,进一步构建水生态优良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探索多元的水治理路径;探索推行"污染排放协定标准",助推水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价值进行定价,用经济手段激励水环境治理;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发展绿色金融,提高水环境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7.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是企业和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不仅直接的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2002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利国职业病防治法》,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奠定了坚买的法律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危害仍然是影响职工生命健康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8.
吴季松简历:1944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技术经济学博士.曾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第六届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大会(1998,澳大利亚帕斯)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19.
120.
王璐  陈秀荣  闫龙  何怡萱  施震东 《环境科学》2015,36(4):1406-1411
利用处理含4-氯苯酚(4-CP)模拟废水的剩余污泥经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和下层污泥的提取液分别培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以达到处理剩余污泥上清液和提取液与培养小球藻的双重目的.试验在500 m L的锥形瓶中进行,将BG-11培养基与处理含4-CP模拟废水的剩余污泥提取液和上清液分别按不同比例混合,在光暗比14∶10条件下培养小球藻.试验考察了藻细胞数目、叶绿素a,藻细胞酶活性,油脂、液相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毒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小球藻培养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污泥提取液与上清液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及毒性,其中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40%和90%以上;污泥提取液可促进藻密度的增殖但不利于合成叶绿素a;培养10 d后,50%污泥提取液组的藻密度增加20倍,但其单位藻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却小于空白组.纯污泥提取液和上清液组的小球藻单位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高于空白组,这说明污泥提取液和上清液的毒性物质对小球藻具有一定的刺激效应.以小球藻内油脂积累作为其资源化价值的关键评价指标,结合液相氮磷和毒性物质的去除,最优的小球藻收集时间为培养第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