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安全科学   28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672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太湖苕溪流域氮磷的生物学阈值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体富营养化与氮、磷含量过高密切相关,本研究从悬浮、底栖叶绿素a限值及其与氮、磷的响应关系入手,选择干、支流清晰的太湖苕溪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建立河道氮磷阈值评估方法. 90个点位的监测数据表明,苕溪流域总氮污染超标比例高;悬浮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底栖叶绿素a只与总氮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总磷的相关性不显著;根据回归分析、El-Shaarawi经验方程,以及对应的目前公认的悬浮叶绿素a和底栖叶绿素a的限制值(悬浮叶绿素a≤ 5 μg·L-1,底栖叶绿素≤100 mg·m-2),苕溪流域干流和支流的总氮阈值相差较大,支流(1.3 mg·L-1)大于干流(0.9 mg·L-1),总磷阈值相差不大,约为0.05 mg·L-1.干、支流有区分的氮磷阈值的限定有利于改善苕溪河流整体水质,对其他类似苕溪、支流较多的河流面源污染控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2.
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作用,认为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环境管理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3.
企业废气如冶金工业的锅炉废气,医药制造工业的各种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硝酸铵等对空气的污染极具严重,因此加强企业废气的监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们健康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企业废气监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废气监测的相关技术,希望对进一步强化企业废气监测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44.
本文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带永久正电荷的磁性阳离子水凝胶,评价了该水凝胶对水体中六价铬的吸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磁性阳离子水凝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磁性,水凝胶中的磁性粒子γ-Fe2O3约占总质量10%,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水凝胶表面含有酰胺基和季铵基团.在pH 3—12,磁性阳离子水凝胶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其表面...  相似文献   
945.
1999-2008年湖南省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9-2008年湖南省暴雨的时空特征,并从地形和低空气流、水汽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该省暴雨时空分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春季和夏季暴雨总日数较多;春季,湖南东部的西北、中部和西南部暴雨日数较多,且东部比西部暴雨总日数多;夏季西北和东南暴雨日数较多;秋季,东部暴雨总日数比西部多;冬季,暴雨分布在岳阳-益阳、株洲北部-衡阳北部-永州北部-邵阳南部这两条西南-东部走向的带状区域。(2)春季,湖南北部和西部日暴雨降水较多;夏季,湖南山区日暴雨降水较多,日暴雨降水从东南至西北呈多-少-多的带状分布。秋季,在临湘-平江-长沙县、长沙市域、望城-湘潭-衡山-衡阳市域-祁东-祁阳、永州市、双牌-蓝山、临武、嘉禾这一带状区域暴雨日平均降水较多;冬季,株洲北部-衡阳北部-永州北部邵阳南部一带的平均日暴雨降水较多。(3)冷暖气流交汇、山地对暖湿气流阻挡以及山地有利于湖南平原地区暖气团维持是该省暴雨时空分布一个重要原因。(4)春季和夏季水汽条件相对秋季和冬季充足,导致春季、夏季暴雨比秋季和冬季暴雨要多。  相似文献   
946.
湖南省农业旱灾的年际变化及重灾年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灾是湖南省最严重的农业自然灾害之一,旱灾几乎年年都有发生,且涉及面广,后续和潜在危害较大。湖南省农业旱灾的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的变化规律揭示:过去58年,农业旱灾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与阶段性,大致以5年为尺度,轻重灾期交替出现;受灾率与成灾率具有同步性,在重灾期尤为明显;1980年以来灾情更为严重,成灾率、受灾率都较大。湖南省农业旱灾异常指数周期性变化可以分为2个时段,1990年代初期以前存在4个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3年、5年1、0和21年4个周期;1990年代初期以后存在3个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3年、7年和17年年3个周期。根据异常指数的变化,建立了农业旱灾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进行了重灾预测。结果表明,今后20年湖南省农业旱灾将出现5个重灾年份,分别在2010-2011年、2013—2014年2、016—2018年2、021—2022年、2025—2027年期间,间隔为4年左右。  相似文献   
947.
跃距是颗粒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沙粒跃距的实验研究对沙粒跃移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高风速下沙粒跃移轨迹平缓,飞行距离较长,因而,高风速下沙粒跃距的实验研究很少.通过对沙粒跃移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同时采用水平集沙仪和垂直集沙仪观测沙粒跃距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高风速下沙粒跃距进行野外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沙粒跃距随粒径减小呈指数规律增大,沙粒粒径与运动方式转换趋势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测量沙粒跃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8.
王芳婷  包科  黄长生  赵信文  顾涛  曾敏 《环境科学》2022,43(7):3789-3798
了解土壤重金属镉的分布格局及富集规律,掌握其活性及影响因素,对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测试南沙区第四系剖面重金属Cd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Er)对污染水平进行评价,采用因子分析(FA-MLR)方法,确定镉元素全量及各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pH值的差异导致镉含量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酸性环境中深层土壤镉的迁移量及纵向迁移深度更大;第四系沉积物镉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呈双峰分布,镉含量分别在20~25 m和5~10 m达到峰值,该段岩心沉积物多为海相沉积物的淤泥和淤泥质黏土,阳离子交换量及有机质均较高;以黏性土为主的细粒级沉积物中镉元素Igeo和Er明显高于以砂性土为主的粗粒级沉积物;pH变化对镉迁移转化的影响不完全体现在对镉全量的影响上,更重要的是改变了镉的有效态,从而影响了镉的生物有效性;由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态组成的不稳定镉约占总镉的37.92%~49.10%,土壤镉有较强的不稳定性.今后需要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949.
不同雨强对太湖河网区河道入湖营养盐负荷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陈洁  朱广伟  许海  詹旭  朱梦圆  笪文怡  黄亚文 《环境科学》2019,40(11):4924-4931
为揭示太湖河网区不同雨强下入湖河道面源污染规律,以太湖入湖负荷最大的河道大浦河为例,通过一周年逐日高频监测水体各形态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碳等营养盐情况,结合河道流量及降雨量的自动监测资料,分析了大雨、中雨、小雨及无雨等4种降雨强度下太湖河网区典型河道的流量和营养盐负荷特征.结果表明,作为太湖河网区的典型入湖河道,大浦河时常发生往复流现象,观测的365 d内,有60 d日均流量为负值,占16%;河道流量对雨强的响应较为迟缓,仅强降雨事件( 25 mm·d~(-1))下,降雨当日河道流量才显著增加;中雨期平均流量仅比无雨期高了29%,在统计上不显著.河道水体营养盐浓度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差异不显著,大雨、中雨、小雨及无雨事件下河道总氮浓度分别为(3. 00±0. 58)、(3. 34±0. 93)、(3. 55±1. 05)和(3. 37±1. 14) mg·L~(-1),小雨事件当天水体总氮浓度均值最高,而4种类型降雨事件下河道总磷含量分别为(0. 228±0. 068)、(0. 258±0. 121)、(0. 219±0. 083)和(0. 225±0. 121) mg·L~(-1),差异性也不显著,就平均值而言,中雨时河道总磷浓度最高.夏季典型降雨过程分析表明,不同雨强发生之后河道溶解性有机碳和各形态氮的浓度变化不大,但大雨之后次日河道各形态磷浓度有明显增高,持续时间为2 d,中雨后次日河道总磷和颗粒态磷有明显增高,持续时间仅为1 d,小雨后磷浓度基本无变化.大雨、中雨、小雨和无雨时总氮日负荷分别为7. 64、3. 19、3. 21和2. 62 t·d~(-1),总磷日负荷分别为0. 59、0. 26、0. 22和0. 20 t·d~(-1),受入湖流量影响,大雨期营养盐日负荷显著高于中雨及以下强度的降雨;然而,由于一年内大雨出现频次较少,大雨期氮和磷总入湖负荷占年负荷的比重不大,大雨期总氮和总磷分别入湖61. 11 t和4. 72 t,占观测周年的5. 6%和5. 8%,这与山区河道降雨负荷间的关系有着显著区别.本高频观测表明,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河道面源污染汇集过程复杂,入湖负荷受降雨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入湖水量是营养盐负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对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湖泊的面源污染的估算及控制对策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0.
黄祎  王鹏  丁明军  黄高翔  张华  聂明华  高鹏飞  叶深 《环境科学》2023,44(10):5556-5566
为探明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特征和环境胁迫对浮游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分别于枯水期(2月、12月)、平水期(4月、10月)和丰水期(6月、8月)采集了均匀分布于南昌市不同县级区划下的7个主要城市湖泊表层水样.测定了WT、DO、NH4+-N和NO3--N等环境胁迫因子指标,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浮游真菌群落特征,运用网络分析等方法阐明浮游真菌群落的共生模式,并揭示影响浮游真菌群落结构和共生模式的环境胁迫因子.结果表明:①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组成在水期间具显著差异,在各湖泊间差异不显著.WT、DO、pH和NH4+-N是影响浮游真菌群落组成的显著环境胁迫因子.②浮游真菌群落优势门为Chytridiomycota (9.55%~33.14%)、Basidiomycota (0.48%~4.25%)和Ascomycota (1.29%~3.19%),优势菌门数量大小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在丰水期显著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在枯水期显著低于平水期和丰水期,Ascomycota水期差异不显著.③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共生网络稳定性大小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WT是影响浮游真菌群落共生模式的最佳环境胁迫因子.研究可为湖泊的综合评价和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