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91篇
  免费   7236篇
  国内免费   28413篇
安全科学   4885篇
废物处理   577篇
环保管理   2706篇
综合类   40439篇
基础理论   5322篇
污染及防治   5666篇
评价与监测   2431篇
社会与环境   1890篇
灾害及防治   1324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623篇
  2022年   1688篇
  2021年   1656篇
  2020年   2565篇
  2019年   2559篇
  2018年   2619篇
  2017年   2720篇
  2016年   2360篇
  2015年   3171篇
  2014年   3713篇
  2013年   4099篇
  2012年   4597篇
  2011年   4082篇
  2010年   3757篇
  2009年   3610篇
  2008年   3079篇
  2007年   3180篇
  2006年   2715篇
  2005年   2044篇
  2004年   1610篇
  2003年   1188篇
  2002年   984篇
  2001年   985篇
  2000年   990篇
  1999年   724篇
  1998年   464篇
  1997年   421篇
  1996年   456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292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28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6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可变电荷表面对磷的吸附与解吸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可变电荷表面为主的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动力学。结果麦明,磷吸附和解吸动力学均可用修正的Elovich方程、双常数速率方程和分段拟合的抛物线扩散公式来表征。吸附和解吸过程均可分为快、慢两个反应阶段。磷吸附过程是一个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962.
源水水质的恶化给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带来了挑战.生物过滤是饮用水消毒输配之前管理、维护及增强颗粒滤料表面生物活性以去除有机和无机物的过程.由于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生物过滤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生物过滤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对水中溶解性有机质(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微量污染物的削减、嗅味化合物及氨氮的去除等.此外,针对生物过滤在水深度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含氮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生成、低温下生物过滤效能下降等挑战,并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3.
微氧强化硫酸盐还原-反硝化脱硫(SR-DSR)工艺因具有同步处理废水中COD、NO~-_3、SO■生成S~0且运行成本低、流程短的优势而受到关注.但因不同曝气方式而在反应器中形成的不同微氧区的位置对反应器运行效能、S~0转化率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5 mL·min~(-1)·L~(-1)曝气速率、10.4 mmol·L~(-1)硫酸钠、31 mmol·L~(-1)乳酸钠和8 mmol·L~(-1)硝酸钾连续运行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对比研究了回流槽中(底部)曝气(微氧区位于反应器下部)和反应区上部曝气(微氧区分别位于反应器上部和下部但DO更低)运行稳定后,反应器的运行效能、S~0转化率和功能微生物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上部曝气时乳酸盐去除率为100%,出水中乙酸盐浓度为9.1 mmol·L~(-1),丙酸盐浓度为3.7 mmol·L~(-1),NO~-_3去除率为100%,出水中NO~-_2浓度为0.35 mmol·L~(-1),SO■去除率为84%,出水中S~(2-)浓度为2.6 mmol·L~(-1),S~0转化率为59%.与底部曝气相比,上部曝气时出水中乙酸盐和丙酸盐浓度分别升高2.2和1.9 mmol·L~(-1),NO~-_2浓度下降0.15 mmol·L~(-1),S~(2-)浓度降低0.5 mmol·L~(-1),SO■去除率和S~0转化率分别下降6%和1%.上部曝气时,反应器下部和上部均存在相对减弱的微氧环境,使得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菌(SRB)Desulfomicrobium和Desulfobulbus的总丰度分别增加9%和5%,硫氧化反硝化菌(soNRB)Halothiobacillaceae和Sulfurovum的丰度均减小3.1%,异养反硝化菌(hNRB)Comamonas的丰度升高0.2%,互营菌Synergistaceae的丰度减少37%.其中,反应器下部的SRB和soNRB总丰度分别升高28%和3%,为SO■还原和S~0转化提供了充分条件,而反应器上部的微氧环境又减弱了SO■还原过程,从而降低了反应器出水中的S~(2-).因此,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反应器上部曝气的方式创造微氧环境,既可以保证较高的S~0转化率,又可以减少出水中S~(2-)和NO~-_2的浓度.  相似文献   
964.
利用2005-2019年OMI-OMAERUV L2气溶胶数据集,研究了近15年华中地区吸收性气溶胶指数(UVAI)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主导气溶胶类型,探究下垫面变化和人为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华中地区UVAI的年际变化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5-2008年UVAI波动下降,2009-2013年逐年增加并于2013年达到近15年来的最高值(0.767),2014-2019年逐年下降.2在空间分布上,UVAI整体由华中南部向北部递增,豫东平原、南阳盆地及武汉、长沙附近的城市群为高值区;UVAI的稳定性整体呈现“北低-南次之-中部高”的分布格局.3从季节变化来看,冬>春>秋>夏,冬季大部分区域由高值覆盖,夏季全境低值;气温、降水和UVAI均呈显著负相关;结合风场和压场进一步分析发现,加强源、较差的大气扩散条件和弱降水使冬季呈现大范围高值,夏季充沛雨水的冲刷作用叠加良好的大气扩散条件使得UVAI在夏季全境低值;气温、降水和大气扩散条件是导致UVAI呈明显季节性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4一氧化碳指数(COI)与UVAI的季均和年均空间分布一致且随季节同步变化,冬季UVAI高值区域的COI值>2.8;华中地区的吸收性气溶胶为碳质主导.52005-2018年林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长21.1%、67.9%、2.3%,扩大了环境容量,提高了污染物的代谢速度;城市及建设用地面积增长14.3%,致使该类排放源逐年加强;UVAI与人口增长率和第一、二产业的增加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合大气排放清单分析,工业源、居民源、农业源为人为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65.
基于高分辨率的TROPOMI数据,分析了我国疫情爆发期的NO2空间分布情况,同时对比了疫情同比期和环比期不同地区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全国范围内NO2柱浓度的同比下降率和环比下降率分别为40.46%和50.09%,经济发达且人口稠密的城市群,排放量下降较为显著,其中江苏、河南、山东、浙江等NO2历史排放较高的省份受疫情影响更大.湖北省疫情期的NO2柱浓度绝对值(1.63×1015molec/cm2)在中东部省份属于最低位水平,同比和环比下降率也均在50%以上.相对来说,武汉、孝感等周边城市的影响远大于十堰、恩施等西部山区.地基国控站点的NO2质量浓度也显示了与卫星观测较一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证明了采用“自上而下”的遥感手段,可以对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排放强度和社会经济活动水平进行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获取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飞行着靶姿态.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2台高速相机双光轴交汇的测量方法,即利用2台相机同步拍摄,获得各自物体的姿态角度,根据相机光轴方位、相机与目标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推导出物体着靶角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获得几种特殊情形下的简化形式.结果 把该方法应用于跌落试验的实测分析,迅速且准确地获得了物体的着靶姿态.结论 该方法中相机的布置方式受试验场所的约束较小,可为跌落、高速撞击等异常安全性试验研究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67.
介绍了某港区作业区利用处理后的含油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港口煤炭除尘系统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该系统设计处理量为400m^3/d。采用了水解酸化预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活性炭的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后的污水主要用于港区煤炭储存场冲洗地面、洒水抑尘等。  相似文献   
968.
阐述了汽轮机联锁保护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给出了该联锁系统在DCS上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69.
故障安全控制系统在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霍尼韦尔公司故障安全控制系统FSC的技术特点以及在我厂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情况,说明了该装置故障安全控制系统组成和操作界面,并总结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70.
露天煤矿排土场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对附近于家沟地区的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确定污染区域,对研究区内的17眼水井分别采样,进行了水质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每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确定出地下水环境质量等级,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概念更清楚,计算更方便,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