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5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1444篇
安全科学   462篇
废物处理   183篇
环保管理   323篇
综合类   2699篇
基础理论   69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08篇
评价与监测   257篇
社会与环境   221篇
灾害及防治   1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富集污泥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磷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A2/O厌氧段污泥中,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23%,该种污泥可作为反硝化聚磷工艺的种泥;由于常规的聚磷菌被淘汰聚磷菌的数量由6.8×107个/mL减少到1.1×103个/mL,但通过选择和富集聚磷菌总数由1.1×103个/mL增加到8.2×104个/mL,且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也由23%提高到94%,磷酸盐去除率由最初的9.86%上升到95.2%,出水磷酸盐的浓度为0.79mg/L;通过改变进水中不同磷酸盐浓度验证体系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92.
对不锈钢管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采用中和、絮凝方法进行处理。出水可以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新建一级标准。利用该工艺处理废水的特点是工艺简单、投资省、占地小、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3.
藻类毒物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综述了运用藻类进行毒物检测的测试方法及指标,介绍了藻类毒物测试在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的检测与评价,饮用水的安全性评价,工业废水的毒性检测,及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4.
不同起始数量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起始数量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之间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数量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种群竞争关系有明显的影响.在3种不同的接种比例下,赤潮异弯藻在与东海原甲藻的生长竞争中始终占优势,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起始数量的提高,其种群竞争生长的优势愈加明显,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愈加显著.东海原甲藻仅在较高的起始数量(处理I,H:P=1:4)下,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处理Ⅱ和处理Ⅲ(H:P=1:1和H:P=4:1)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远程编报系统是根据海洋环境监测业务的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研制开发出的功能实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而对该系统的主要功能、软件设计、模块划分以及一些关键技术实现方案进行了探讨.该软件与以前人为录入、校验相比具有标准化、效率高、出错几率小,方便操作等优点.试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河岸缓冲区氮素截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缓冲区对氮素的有效截留以阻止其进入河流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是美国资源局所认可的一种最佳管理措施。总结河岸缓冲区中氮素截留的主要机制、影响因素及缓冲区的管理原则。最主要截留机制为反硝化作用与植物吸收,相应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缓冲区的水文特征。为达到较好的氮素截留效率,必须重建退化的缓冲区、保护缓冲区的完整性与不受干扰,并与其他流域管理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997.
剩余污泥的水解与氮磷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污水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剩余污泥,这些污泥有机质中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随着剩余污泥的消化并最终处置,大量的氮磷资源被白白浪费。在污泥消化过程中有机态氮磷可以在水解类细菌的水解作用下最终以氨氮和磷酸盐的形式溶出。当水解液中氨氮和磷酸盐达到一定浓度时,投加镁盐并调节pH,生成鸟粪石沉淀。鸟粪石作为一种缓释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资源回收的角度看,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阶段研究有利于实现剩余污泥中氮磷资源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998.
土壤对铜和镉的静态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德兴矿区大坞河下游下沽口土壤对铜和镉的吸附特点并采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进行拟合,探讨了pH值变化对铜和镉在土壤样品中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铜和镉的吸附特性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得到的金属铜和镉的Kf值分别为354.08、34.132;随着pH值的升高,铜和镉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逐步增大,随后降低,pH值与分配系数关系曲线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999.
In recent years,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 in China is facing the dual pressure of re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This requires that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for the planning and operation of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 is obligatory. To evaluate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ntegrated simulation, and fuzzy assessment is established. This method is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dding app 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 comprehensively.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SWMM), a simp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model, and a surface water quality model, an integrated modelling system for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as a key tool for assessment. Using the established method, a case study in Shenzhen City has been implemente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wo urban drainage system reno vation plans, the distributed plan and the centralized plan.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is case study, the established method is not applied entirely. Considering the water environ mental impact, ecological impact, technological feasibility, and economic cost, th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of the distri buted plan is better. As shown in this case stud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ound to be both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政策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国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新亮点就是创新的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概念,主导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需要配套各类专项政策。针对环境问题尝试在主体功能区划条件下设计区域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整个政策框架遵循区域差异、综合协调、可操控和环境优先四个原则分区域构建,各区环境政策都沿着政策定位、政府作为和重点政策三条思路充分拓展,对于各项环境政策在不同主体功能区实施的力度也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政策框架将为深入研究环境政策和启发其他配套政策的研究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