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826篇
安全科学   240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1520篇
基础理论   407篇
污染及防治   626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Han GB  Park NK  Yoon SH  Lee TJ 《Chemosphere》2008,72(11):1744-1750
SO(2) reduction by CO over SnO(2) catalyst was studied in this work. The parameters were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space velocity (GHSV) and [CO]/[SO(2)] molar ratio.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GHSV and [CO]/[SO(2)] molar ratio were 550 degrees C, 8000 h(-1) and 2.0, respectively.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SO(2) conversion and sulfur selectivity were about 78% and 68%, respectively. The following reaction pathway involving two mechanisms was proposed in SO(2) reduction by CO over SnO(2) catalyst: in the first step involving Redox mechanism, the elemental sulfur was produced by the mobility of the lattice oxygen between SO(2) and SnO(2) surface. In the second step, COS was formed by the side reaction between elemental sulfur and CO or metal sulfide and CO. In the third step involving COS intermediate mechanism, the abundant elemental sulfur was produced by the SO(2) reduction by COS which was produced in the second step and was more effective reducing agent than CO.  相似文献   
942.
文章选用凡尔赛营养液作为基础培养液,分别加入一种含钛植物生长促进剂和TiCl4溶液,以早熟五号大白菜为试验对象,基础培养液作为对照,考察钛元素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及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加含有相同含钛量的植物生长促进剂与TiCl4溶液的大白菜中单株大白菜鲜重增幅分别为35.4%和23.1%;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162.5%及118.8%;大白菜中硝酸盐含量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5.2%和13.8%;亚硝酸盐含量的降低幅度分别为36.4%和33.8%。同时,还测量了其他相关指标如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添加TiCl4的培养液与对照相比,在各项指标中都表现出优势,与添加植物生长促进剂的培养液相比,叶绿素、硝酸盐等指标相差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3.
针对易燃液体泄漏围堵问题,开发了1种可快速发泡的酚醛泡沫材料,对其表观密度、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氧指数、燃烧行为及产烟成分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泡材料在中性和酸性液体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在碱性环境中稳定性降低,由于共轭效应,导致分子中的H+遇碱性环境发生中和反应;发泡材料的氧指数和锥形量热测试参数(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及总生烟量等)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发泡原料中的含硫交联剂是其燃烧产烟生成较高浓度SO2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4.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讨论了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1)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可以显著降低环境污染;(2)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在人力资本的影响下,技术创新显现出明确的减污效应,同时在技术创新的影响下,人力资本也显现出明确的减污效应;(3)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跨越各自的门槛值后,二者的协同效应会增强,减污效果更明显;(4)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通过“产业清洁效应”、“外资清洁效应”和“金融清洁效应”3类中介途径实现的。研究结论为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45.
为了明确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内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潜在风险,2015年7月在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区11个示范村镇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带回实验室分析Pb、Cd、Hg、Cr、Cu、Zn、Ni含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进行风险等级评价。结果显示:部分采样点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青海省背景值;Pb、Cr、Cu、Zn、Ni主要受土壤母质的影响,Cd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Hg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11个点位的指数都小于1,该地未出现污染状况;生态危害指数显示除GMY点位处于轻微风险等级,其余采样点为中等风险等级。总体上示范区内土壤未出现强污染和面源污染状况,但需要加强点源污染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946.
研究了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柱净化(SPE)、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联合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选择以正己烷/丙酮(1+1,V/V)作为ASE提取溶剂,提取液经SPE硅胶小柱净化,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进行洗脱,洗脱体积为10 m L,洗脱液经旋转蒸发浓缩至近干,过0.22μm有机滤膜,用乙腈定容至1 m L,最后用HPLC-紫外检测器对提取液中16种PAHs进行定量分析。土壤中16种PAHs的方法检出限为2.8~4.9μg/kg,加标回收率为81.9%~102%,相对标准偏差为2.5%~6.2%,完全满足土壤中PAHs分析的质量控制要求,该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可操作性强,适合于土壤样品中16种PAHs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947.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 - The ilmenite-chloride process ha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iCl4 from the ilmenite (FeTiO3) ore, which produces cyclone dust containing mostly...  相似文献   
948.
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 - In this laboratory study, propagation behaviour, particle deposition patterns, and suspens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n-cohesive particle-driven gravity currents formed...  相似文献   
949.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biotoxicity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toward benthic organisms has evoked great concern for the health of freshwater ecosystems.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950.
南苕溪支流锦溪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运用灰色聚类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级聚类法就南苕溪支流锦溪近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溪入青山水库断面水质2005—2009年逐年改善,2007年后达到灰色聚类等级Ⅲ类水质要求;2009年秋季至2010年夏季期间秋、冬两季的污染程度高于春、夏季节;枯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但TN、TP污染分指数在丰水期最高,表明污染源中面源污染已占相当比例。空间变化方面从玲珑桥到江桥锦溪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不断提升,到江桥时达到极值13.25,锦溪末端三眼桥断面水质较江桥断面有所改善;SPSS空间聚类分析可分为轻污染区(从玲珑桥到冬韵桥)、重污染区(从群利桥到江桥)和中度污染区(从江桥到三眼桥)。锦溪上游农业区对河水中的COD、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为66%、54%和49%,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锦溪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