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Double perovskite-type catalysts including La2 CoMnO_6 and La_2 CuMnO_6 are first evaluated for the effectiveness in remov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and single perovskites(La CoO_3, LaMnO_3, and La Cu O3) are also tested for comparison. All perovskites are tested with the gas hourly space velocity(GHSV) of 30,000 hr~(-1), and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100–600°C for C_7H_8 remova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double perovskites have better activity if compared with single perovskites. Especially, toluene(C_7H_8) can be completely oxidized to CO_2 at 300°C as La2 Co MnO_6 is applied. Characterization of catalysts indicates that double perovskites own unique surface properties and are of higher amounts of lattice oxygen,leading to higher activity. Additionally,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68 k J/mol is calculated using Mars-van Krevelen model for C7 H8 oxidation with La2 Co Mn O6 as catalyst. For durability test, both La2 Co Mn O6 and La_2 CuMnO_6 maintain high C7 H8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100% and98%, respectively, at 300°C and 30,000 hr~(-1), and they also show good resistance to CO_2(5%) and H2 O(g)(5%) of the gas streams tested. For various VOCs including isopropyl alcohol(C_3H_8 O),ethanal(C_2H_4O), and ethylene(C_2H_4) tested, as high as 100% efficiency could be achieved with double perovskite-type catalysts operated at 300–350°C, indicating that double perovskites are promising catalysts for VOCs removal.  相似文献   
52.
采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标准物质对化学发光法的氮氧化物分析仪进行校准,并分析校准系统中零气源、连接管路、动态气体校准仪和标准物质对二氧化氮校准的影响,发现一氧化氮标准物质中的二氧化氮杂质会影响氮氧化物的校准结果,得出氮氧化物分析仪校准需要进行二氧化氮补偿的结论;同时,通过比较国产二氧化氮和进口二氧化氮标准物质产生的校准结果,得出进口二氧化氮标准物质较国产二氧化氮标准物质的稀释结果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53.
基于总量减排和颗粒物源解析成果,提出一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可达性分析方法。以郑州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确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为例,采用郑州市已有的大气源解析数据,结合污染物削减量的测算数据,分析郑州市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两项指标的削减比例。结果表明,郑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是可达的。  相似文献   
54.
张培  张宽  靖中秋 《环境保护科学》2020,46(3):67-70,137
为了明确彰武水库流域农村生活面源污染负荷,运用输出系数法估算了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体粪尿面源污染物的产生量和入河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了污染评价,识别出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以及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结果表明:农村生活面源污染入河贡献依次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体粪尿,污染负荷比分别为61.56%、27.74%和10.70%;污染物入河贡献依次为总氮、氨氮、总磷和COD,总氮和总磷为主要污染物;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姚村镇、横水镇、城郊乡3个乡镇,其累计产生和入河污染负荷比均超过了50%,为彰武水库流域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55.
沿海城市有它们共同的特性,除了经济发展,它们还有优越的地理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势,沿海城市的固体废物同样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据此,分析沿海城市固体废物特性,固体废物的生产和处置状态,并综合沿海城市的地理和经济特性,及在国家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责,提出了通过控制污染源,建立循环性经济体制和固体废物电子管理政务体系,引进和研发高新固废处理技术、加强管理和国内、国际间的合作等措施,促进固体废物更有效地得以妥善处置,实现城市与海洋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6.
为获得最佳瓦斯抽采效果,研究不同钻孔孔径与塑性区范围及抽采效果之间关系,基于弹塑性理论,采用Comsol软件模拟嘉禾矿2254底板巷上穿层钻孔周围煤体塑性区范围分布,修正塑性区半径理论推导公式,得到抽采钻孔混合流量、纯流量和浓度,分析钻孔周围煤体不同塑性区范围下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钻孔孔径越大,塑性区范围越大,抽采钻孔卸压范围越大;若不考虑其他因素,钻孔孔径越大,瓦斯抽采效果越好;通过对比塑性区半径模拟值与计算值,修正塑性区半径公式,该公式适用于浦溪煤矿;随钻孔塑性区范围增加,钻孔瓦斯抽采流量逐渐增加,但瓦斯流量相对钻孔塑性区半径差变化率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矿井瓦斯抽采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7.
张华  朱菁  宋箭  黄健  张勇  王宽  黄珊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8):1274-1280
为快速、准确测定生物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w(PHB)(PHB为poly-β-hydroxy butyrate,聚-β-羟基丁酸酯)并及时预测PO43--P去除率,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微生物细胞内PHB的转化规律进行解析,并结合气相色谱法建立w(PHB)的快速测定模型,研究w(PHB)减少量与PO43--P去除率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PHB的特征峰位于波数1 730 cm-1处,PHB特征峰的吸光度与w(PHB)的增减趋势相同. 采用PLS(partial least squares,偏最小二乘法)对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PHB特征峰吸光度与w(PHB)建立PLS模型,对w(PHB)的校正和预测时的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63 0、0.951 4,其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1 0、0.037 9. 根据预测结果,进一步建立了反硝化除磷缺氧段w(PHB)减少量与PO43--P去除率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79 0. 研究表明,利用PLS模型对反硝化除磷系统中PHB红外光谱解析能够快速、准确地表征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细胞内w(PHB)的变化,并能进一步预测PO43--P去除率.   相似文献   
58.
探讨了在不同环境条件和污染状况下,带膜动态测量的微振荡天平法的自动监测方法能否准确监测空气中的PM_(2.5)质量浓度。通过自动方法与手工重量法的比对,针对2015年8月—2016年7月的监测结果进行讨论,尤其是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监测数据的影响,在平均相对湿度为60%~90%时夏季2种方法绝对偏差均值大于10μg/m3,并对该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比对溯源的建议,为PM_(2.5)的质量浓度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同时测定湿地土壤中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酒石酸和丁二酸等5种有机酸的方法,并测定了武昌湖、巢湖和鄱阳湖湿地土壤样品中的有机酸组成含量,为揭示有机酸在土壤-植物-根际环境中的转运、分配和分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利用UPLC法可以快速地分离5种有机酸,比HPLC分离时间缩短1倍左右;各有机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9.17%~103.55%,相对标准偏差为0.48%~1.92%,检测限为0.05~0.18 mg/kg,该方法线性关系优良(R2>0.997);除了鄱阳湖湿地土壤样品的酒石酸未能检测出,其他湿地土壤样品中的5种有机酸都能检测出;不同湿地土壤样品的优势有机酸种类不同,武昌湖湿地土壤中的柠檬酸和苹果酸对有机酸总量贡献较大,巢湖湿地土壤中的柠檬酸对有机酸总量的贡献最大,鄱阳湖湿地土壤中丁二酸占有机酸总量的比例小于10%;湿地土壤有机酸含量多集中在土壤深度为30~50 cm处,这与该区域植物根系分布及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60.
钼酸钠对靶用 5083 铝合金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靶用5083铝合金材料的耐蚀性。方法分别运用阳极极化、交流阻抗及EDS等试验技术研究钼酸钠对5083铝合金在3%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影响。结果钼酸钠加入3%氯化钠溶液以后,该铝合金的腐蚀电位下降,点蚀电位与腐蚀电位分离,维钝电流减小,阻抗值增大,抗点蚀能力提高。结论钼酸钠对5083铝合金产生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