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武汉东湖3个样点沉积物及间隙水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位于排污区附近的1号点沉积物TP浓度最大,位于湖心位置的2号点TP浓度最小;(2)3个样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均为Fe P(铁结合态磷)所占比例最大(3885%~5914%),LP(不稳定态磷)所占比例最小(027%~149%);(3)东湖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较高,有较大的磷释放潜力;(4)东湖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正磷酸盐和上覆水中正磷酸盐存在较大浓度梯度,浓度梯度可能不是间隙水和上覆水之间磷交换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2.
张灿  刘文君  敖漉  史云  安代志  刘治平 《环境科学》2015,36(12):4561-4566
本研究采集驻京部队14个自备井水源样品,采用动态浊度东方鲎试验定量检测内毒素活性,同时检测了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法)、异养菌平板计数(HPC)、菌落总数(平板法)、总大肠菌群、颗粒物特征、浊度、溶解性有机碳(DOC)和UV254值,比较了内毒素与这些水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备井水源的总内毒素活性为0.15~13.20 EU·m L~(-1),其中游离态内毒素活性为0.10~5.29 EU·m L~(~(-1)),结合态内毒素活性为0.01~8.60 EU·m L~(-1).对于内毒素污染较严重的自备井水源来说,结合态内毒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游离态内毒素.总内毒素与其他水质参数关联顺序为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法)(r=0.88)HPC(r=0.79)DOC(r=0.77)UV254(r=0.57)总大肠菌群(r=0.50)菌落总数-平板法(r=0.49)=浊度(r=0.49)颗粒物总数(r=0.41).结合态内毒素与其他水质参数关联顺序为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法(r=0.81)HPC(r=0.66)总大肠菌群(r=0.65)浊度(r=0.62)颗粒物总数(r=0.58)菌落总数(平板法)(r=0.22).游离态内毒素与水中DOC、UV254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和0.26,结果表明游离态内毒素与水中DOC的相关性较大,与UV254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63.
以粤北某铀矿周边地表水为研究对象,用ICP-MS对21个样本进行放射性和重金属元素分析,采用内梅罗法对水质进行评价,为矿区地表水污染现状提供科学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矿区周边地表水超标元素为U、TI、Pb、As,其中U含量为4.194~114.7μg/L,最高超标1倍多。2)铀矿开采的污染来源主要有矿井水、碎矿废水、废石堆放场产生的废水,此外农田、养殖场废水也不容忽视。3)该铀矿周边地表水污染状况整体良好,Ⅱ号水体较Ⅰ号水体污染状况严重,其中20号采样点评价等级较低。  相似文献   
64.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上游来水的流速在此减缓 ,随江水而下的大量泥沙在此沉淀 ,将使坝下 (长江中下游 )水中的悬移质浓度降低、粒径改变 ,从而改变水环境容量。利用长江宜昌江段的周年悬移质样及水样 ,研究了悬移质对重金属 (铜、锌、铅、镉及铬 )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 ,悬移质对上述金属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型及Langmuir型等温式较好进行拟合 ;当较高浓度的金属污染物排入江水后 ,在吸附及沉淀的共同作用下 ,浓度明显降低 ;单位悬移质的吸附量随悬移质浓度降低而上升 ,但总吸附量降低 ,从而导致水中的金属污染物的平衡浓度升高。所得结果为预测水环境容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日照市作为典型沿海城市,近年来O3污染日益严重,为探究O3污染成因和来源,基于CMAQ模型的IPR过程分析和ISAM源追踪工具分别量化不同物理化学过程,不同源追踪区域对日照市O3的贡献,并对比在O3超标日和非超标日的差异,结合HYSPLIT模式探究日照市O3的区域输送路径.结果表明,以日照市及周边为CMAQ模拟区域,O3超标日与非超标日相比,日照市和连云港市沿海附近O3、 NOx和VOCs浓度明显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超标日日照市为西风、西南风和东风的辐合区,易于污染物的输送并累积;过程分析显示,输送过程(TRAN)对日照市和连云港市沿海附近的近地面O3贡献在超标日明显增加,而对临沂以西大部分区域贡献减小.光化学反应(CHEM)在各个高度对日照市白天O3浓度均为正贡献,TRAN在离地0~60 m为正贡献,在60 m以上主要为负贡献,超标日CHEM和TRAN在离地0~60 m...  相似文献   
66.
Local perception can b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climate-related extremes and identifying adjustment strategies unique to specific settings.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are two-fold. Firstly, it examined the perceived causes, exposures and adjustments to seasonal heat events using different residential density areas of Ibadan, Nigeria, as spatial units of analysis. Secondly, it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exposure, built environment,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Results show that intense heat from the sun, climate change and absence of rains, among others, was identified as perceived causes. Number of electricity hours, distance from water supply points and the number of neighborhood trees were listed as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heat exposure. In addition, there were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the perceived causes (F?=?4.86, p?<?0.05), in exposures (F?=?3.61, p?<?0.05), and in adjustments to seasonal heat (F?=?8.75, p?<?0.05) across different residential density areas in Ibadan, Nigeria.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local knowledge based on the perceptions, exposures and adjustments to seasonal heat waves has the potential in some cases to provide valid inputs into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67.
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选取分布于黑河下游段额济纳东河、 西河沿岸具有代表性的6眼长期观测井,根据其地下水位旬观测数据(1990-2009年),应用统计特征分析以及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趋势检验法分析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990-2009年期间,东、 西河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存在上中部浅、 下部深的空间分布特征;下部地下水位埋深呈显著增加、 上中部呈非显著性减少态势。各井地下水位埋深在2000年后不同年份出现了变化趋势转折。分析表明:2000年实施的生态输水是研究区地下水位得以逐渐恢复的根本原因,但输水量不足、 抽取地下水灌溉是导致下部地下水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黑河下游生态输水的效果评估和输水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黔西土法炼锌区Pb、Zn、Cd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黔北土法炼锌致使Pb、Zn、Cd在土壤和水体大量积累,危及到整个生态系统.以小流域为例,探索了废渣、土壤、水体的Pb、Zn、Cd地球化学形态及其迁移性.结果表明,冶炼废渣的Pb、Zn、Cd含量分别为4 632、 8 968、 58 mg·kg-1;污染土壤Pb、Zn、Cd含量分别达到234、 400、 9.6 mg·kg-1.废弃地的地球化学形态分析表明,污染土壤的Pb、Zn、Cd可交换态含量较高,具有较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相对而言,废渣中Pb、Zn、Cd具有很低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交换态含量低于0.2%.冶炼区的地表水受到严重的Pb、Zn、Cd污染,地下水重金属含量未超出三类水体的质量标准.在地表水体中,可溶态的Pb、Zn、Cd含量少,主要以悬浮态存在,表明了河流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沿岸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69.
1,2-Dichloroethane (DCA), a potential mutagen and carcinogen, is commonly introduced into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its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use.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lead and mercury on DCA degradation in soil was investigated, owing to the complex co-contamination problem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most sites. 1,2-Dichloroethane was degraded readily in both contaminated loam and clay soils with the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s ranging between 0.370-0.536 week1 and 0.309-0.417 week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0.
SO2诱导驯化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兵  张世玲  章江洪  敖勇  施哲 《环境科学》2011,32(7):2132-2137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采集的微生物用低浓度SO2诱导驯化6d以上可培养出脱SO2微生物种群,它们之间相互协同,共同行使着对溶于水中的SO2生化降解的生物学功能,对SO2的生化降解速率高达888mg·(L·h)^-1,1.5h水中的SO3^2-的降解效率〉85%.脱硫菌样品经DNA提取及16SrRNA基因片段的聚合酶链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