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2篇
  免费   669篇
  国内免费   3998篇
安全科学   915篇
废物处理   656篇
环保管理   867篇
综合类   6408篇
基础理论   193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849篇
评价与监测   521篇
社会与环境   515篇
灾害及防治   49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650篇
  2021年   528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595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1137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1016篇
  2010年   772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842篇
  2007年   657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942.
刘欣宇  卢江  孟璇  刘铮  宋鹏  李季  田光明 《环境科学》2023,44(8):4647-4654
收集整理1992年1月至2022年5月长江经济带地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文献,提取并整合了其中农田土壤有机碳的资料.采用归一化处理和变化速率的分析方法,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长江经济带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并比较3种耕作模式及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差异,判断分析试验持续年限长短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我国长江经济带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无机氮肥磷肥配施(NP)、无机氮磷钾肥配施(NPK)、单独施用有机肥(O)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PKO)处理均能增加农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其中以NPKO处理为最大,而单独施用无机氮肥(N)则会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旱田、水田和水旱轮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速率分别为0.22、 0.24和0.16g·(kg·a)-1,3种耕作模式在土壤固碳效果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O和NPKO处理下所带来的有机碳相对快速增加效应在旱田土壤中的持续年限最高不超过28 a,而在水田及水旱轮作土壤中依然可以持续到28 a以上.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速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平均有机...  相似文献   
943.
944.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APM) was collected at three sampling sites in Beijing, China, from February to June 1998. The concentration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and cobalt (Co), zinc (Zn), copper (Cu), cadmium (Cd) and lead (Pb) in the APM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Beijing, China, were compared to that obtained in Delft, the Netherlands, in 1997. The influence of coal combustion was consider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ntent of APM, the concentrations of REE and Co, Zn, Cd, Pb in the APM in Beijing, China,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Delft, the Netherlands. From the ratios of La to Ce, and La to Sm, which may be used as tracers for the origin of the RE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rigins of REE in China differ from those in the Netherlands.  相似文献   
945.
Location and migration of cations in Cu(2+)-adsorbed montmorillonite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ocations of Cu2+ ion in Cu(2+)-adsorbed montmorillonite have been studied b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supplemen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In the EPR spectra of Cu(2+)-adsorbed montmorillonite, three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Cu2+ ion, have been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Some Cu2+ ions seemed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interlayer metal cations and some entered into the hexagonal cavities. A small fraction of Cu2+ ions penetrated into the octahedral vacancies. There were two ways for the adsorption of Cu2+ ion by montmorillonite--exchangeable and specific. On heating, the hydrated Cu2+ ion in the interlayer loses the coordinating water and then enters into the hexagonal cavities. When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further increased, dehydroxylation occurs, which facilitates Cu2+ ion in the hexagonal cavities to penetrate into the octahedral vacancies.  相似文献   
946.
基于物质平衡原则的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物质平衡原则,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Malmquist碳生产率指数,用以考察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通过该指数的分解,碳排放绩效的变化被分解为技术效率效应、技术变化效应和配置效率效应,从而揭示了提升碳排放绩效的三个重要途径,即技术效率改进、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改善。应用上述分析框架,论文分析了1997-2012年期间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及主要来源。结果显示,在全国平均水平上,研究期间中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绩效总体上增长较快,碳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5.8%;碳排放绩效增长的主要来源为配置效率的提高,其次为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下降起到了抑制作用。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碳排放绩效增长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增长相对较缓。而且这种地区差异还有扩大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速度明显慢于东部地区,而技术效率下降的速度快于东部地区。论文还实证检验了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为了控制变量的空间交互作用,采用了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国有化程度、能源自给率对碳排放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外贸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能源价格对碳排放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人力资本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国有化程度、人力资本对碳排放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能源价格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外贸开放度、能源自给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论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7.
长江中下游河道与岸线演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比较稳定,岸线顺直,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较大;荆江段是长江著名的河曲段,其冲淤变化较大;城陵矶至湖口段为节点和分汊河床组成,一般来说节点较为稳定,而分汊河床不太稳定,湖口至江阴河段岸线一般较为稳定,但弯道河床变化较大;河口段不但受江流作用影响,还受潮流与波浪等共同影响,所以河口河床演变迅速,主要表现为汊道主泓迁移摆动。  相似文献   
948.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水污染区域治理的难度,沿海地区水污染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污染区域治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和水污染区域治理的主要途径,并以浑河流域沈阳地区2000年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例,概述总量控制方法和目标  相似文献   
949.
社会资本在反贫困领域的重要作用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实。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有效发挥社会资本的周急济贫功能,缓解乃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已成为当前反贫困战略推进中亟待探讨的问题。研究整合了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2012、2014、2016)个体家庭和村庄的嵌套数据,建立了“认知型”和“结构型”两种类型以及“个体家庭”和“村庄”两个层级的社会资本框架,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集体参与以及公共服务6个社会资本变量。研究利用HLM软件构建了多层广义线性模型(HGLM),通过四阶段的空模型、截距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完整模型分析了绝对贫困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个体社会资本总量与贫困代际传递呈显著负相关。②在个体家庭层面,社会网络、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对贫困代际传递有显著负向影响,但社会信任和地方信任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并不显著。③在村庄层面,公共服务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集体参与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公共服务水平对社会网络和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提出要大力培植贫困群体和乡村两个层级的社会资本以缓解农村贫困代际传递趋势:①要通过协调“乡政”与“村治”以形成良性的乡村治理格局。②要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在保障个体脱贫的同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③须提振贫困群体脱贫信心,增强村级自治与集体参与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950.
水动力学法预测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洲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水动力学方法,根据三峡建库前后不同的时空边界条件,模拟长江水情要素,并建立长江水位与洞庭湖水位的回归方程,从而预测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洲滩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