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510篇
安全科学   28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1251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细菌群落结构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冯胜  秦伯强  高光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23-1829
于2005年2月在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采集水样,寞接提取水样的总DNA,以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V3区PCR扩增,产物经DGGE(变性凝胶梯度电泳)分离后,获得水体细菌群落的16SrDNA指纹图谱;并运用FDC(表面荧光直接计数)方法对细菌丰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细菌的群落结构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改变产生明显变化,细菌数量呈现随水体营养水平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营养水平较低的湖心区细菌数量仅为2.87×106 cells·mL-1,超富营养化的五里湖区水体中.细菌数量高达5.92×106cells·mL-1;细菌群落多样性随水体营养水平增加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超富营养化的1#、2#采样位点,细菌DGGE主要条带数量仅为23条,在沉水植物丰富区(贡湖湾)细菌DGGE主要条带数量达33条.PCA(主成分分析)的聚类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不同营养水平下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可大致归为3种类型,超富营养化的五里湖区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与梅粱湾及汞湖湾存在明显不同,可以大体归为超富营养类型、藻型湖区及草型湖区类型3种.此结果反映了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增加,促进了某些类群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水体中微生物的生物量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造成了微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这可能导致原本稳定的水生态系统脆弱化.  相似文献   
42.
载体对镍基氨还原SO-2到元素硫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的载体(MgO,α-Al2O3,γ-Al2O3和MgAl2O4)制备了4种镍基催化剂并对它们进行了氨还原SO2到元素硫反应活性评价。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由不同的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对该反应SO2的转化率和生成元素硫产率大小的影响次序均为:NiO/MgO〉NiO/MgAl2O4〉NiO/γ-Al2O3〉NiO/α-Al2O3;而对生成硫选择性大小的影响次序则为:NiO/MgO〉NiO/α-Al2O3  相似文献   
43.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the subtrophical oligotrophic Lake Fuxian, the second deepest lake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monthly from September 2002 to August 2003. A total of 113 species belonging to seven phyla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a filamentous green alga, Mougeotia sp., dominated almost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and comprised most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biomass.Mougeotia sp. has made a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it was absent in 1957, only occasionally present in 1983,in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1993, and became predominant in 2002--2003. It is likely that natural invasion of the Taihu Lake noodlefish (Neosalanx taihuensis) has led to a change of dominant herbivorous zooplankton from small to large calanoid, which has increased grazing pressure on small edible algae, and thus has indirectly favo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edible filamentous Mougeotia sp.  相似文献   
44.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偶联剂法在聚丙烯多面球表面负载化纳米TiO2,在高压汞灯照射下,以酸性红B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催化氧化法进行降解处理;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H2O2和Fe3+投加量、pH以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对酸性红B染料降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秋季鄂尔多斯市居民区、工业区和清洁区5个采样点大气PM2,、PM10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组分,运用Cmax、CPl、Cn(wax)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污染源进行了初步示踪研究,并对污染程度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秋季大气PM2.5、PM10颗粒物上正构烷烃来源相对比较复杂,各功能区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人为来源正构烷烃污染的影响.总体来说,工业区和居民区人为来源正构烷烃污染较重,这两个功能区污染状况基本相当,而清洁区受人为来源正构烷烃污染相对较小.在鄂尔多斯地区,气候因素尤其是风向因素对大气颗粒物上正构烷烃污染水平的影响比较大.通过与我国其它大中型城市进行对比发现,我国大部分城市市区大气PM2.5、PM10颗粒物中正构烷烃主要来自于人为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46.
重庆地区吴茱萸属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调查鉴定,重庆地区吴茱萸属药用植物有9种(含种下等级),首次发现吴茱萸红花品系。重点介绍了它们的生境分布、药材商品与生产经营现状等,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为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农业旱灾监测中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水分是农业干旱监测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文章全面回顾了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土壤水分遥感反演进展,重点讨论了符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光学遥感中,热惯量法和作物缺水指数法可分别较好地应用于裸露地和作物覆盖地的土壤水分监测;距平植被指数、植被条件指数采用了植被指数因子实现农业旱情监测,温度植被指数、植被供水指数和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同时考虑了作物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微波遥感被认为是当前土壤水分监测中最有效的方法。主动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较高,但对土壤粗糙度和植被敏感;被动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低,重访周期短,对大尺度农业旱灾监测具有较大潜力。为提高农业旱灾监测巾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的精度和效率,采用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结合可能是较为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中国盾叶薯蓣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述了我国盾叶薯蓣的野生资源现状、人工种植生产现状、资源濒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对策.指出:我国现有盾叶薯蓣野生资源蕴藏量估计在200万kg左右,资源数量已大为下降,然而年需求量却高达2亿kg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造成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利用过度、生境及种质资源被破坏、家种者皂素含量低且质量差而不能大批量用于皂素生产.建议在采取有效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尽快建立全国性良种繁育基地,按GAP要求建立我国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的高产优质药材原料生产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盾叶薯蓣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相似文献   
49.
成都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远清 《四川环境》2004,23(2):40-44
本文从城市发展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阐述了建设生态成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根据成都自然资源、人文、社会及经济等条件提出了成都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选择和策略。  相似文献   
50.
旅游灾害事件成灾模型的建立及解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秦志英  龙良碧 《灾害学》2004,19(4):72-76
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旅游灾害事件频发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根据灾害学原理和对旅游灾害事件成灾机制的研究,建立旅游灾害事件成灾模型,将在成功防范和减轻旅游灾害事件的损失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该模型主要就旅游灾害事件的基础条件、旅游灾害的诱发因素、旅游灾害的承灾体、旅游灾害损失类型、以及防灾减灾有效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