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6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698篇
安全科学   320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192篇
综合类   1716篇
基础理论   386篇
污染及防治   267篇
评价与监测   171篇
社会与环境   194篇
灾害及防治   12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Converting lipid-extracted microalgal wastes to methane (CH4) via anaerobic digestion (AD) has the potential to make microalgae-based biodiesel platform more sustainable. However, it is apparent that remaining n-hexane (C6H14) from lipid extraction could inhibit metabolic pathway of methanogens. To test an inhibitory influence of residual n-hexane, this study conducted a series of batch AD by mixing lipid-extracted Chlorella vulgaris with a wide range of n-hexane concentration (~10 g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L).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hibition of n-hexane on CH4 yield was negligible up to 2 g COD/L and inhibition to methanogenesis became significant when it was higher than 4 g COD/L based on quantitative mass balance. Inhibition threshold was about 4 g COD/L of n-hexane. Analytical result of microbial community profile revealed that dominance of alkane-degrading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and syntrophic bacteria increased, while that of methanogens sharply dropped as n-hexan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se findings offer a useful guideline of threshold n-hexane concentr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hift for the AD of lipid-extracted microalgal wastes.  相似文献   
92.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声源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中将道路声源简化为1条位于道路中心线处的线声源与按照车道数简化为多条线声源之间的误差,针对不同宽度的道路,推导了多条线声源与1条线声源在接收点噪声影响的误差计算公式,并基于Predictor-lima预测软件预测和现场噪声衰减规律实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收点到道路边缘的距离大于道路宽度的情况,可简化为1条线声源;对于接收点到道路边缘的距离小于道路宽度的情况,应按照车道数简化为多条线声源。  相似文献   
93.
赵然  顾平  刘允 《中国环境监测》2018,34(6):164-169
阿什河作为松花江的一级支流,全境包含了从Ⅰ类到劣Ⅴ类的各种类型水质。通过对阿什河沿线底栖动物群落构成进行调查,结合典范对应性分析(CCA)对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为研究区域内底栖动物群落构成的主要限制因子。为分析不同水质条件下底栖动物种群变化成因和从生物学角度提出阿什河治理方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4.
分析了江汉平原2009年易于钉螺孳生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滩地、河渠和水田)比例与钉螺密度的关系。首先,在ERDAS9.2和ENVI4.7软件中对江汉平原2009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在已有的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借助eCognition软件利用向量相似度指标来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区域,结合目视解译经验并运用遥感指标通过建立规则集对变化区域进行分类,将变化区域的分类结果更新2000年数据,得到了该区域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接下来,整理了江汉平原2009年螺情资料并计算出村级钉螺平均密度,绘制了2009年钉螺分布图。将绘制的钉螺分布图与土地利用分类图叠置分析,并结合收集的螺情数据确定了钉螺易于孳生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滩地、河渠和水田。最后,将钉螺密度与这3种土地利用比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钉螺密度与这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模型精度为R2=0857。该结论对通过遥感影像来估算钉螺密度具有指导意义,另外也可以为湖北省提出合理用地和灭螺并重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5.
尹倩  张薛  陆韻  赵璇 《环境工程学报》2014,8(4):1692-1698
大型蚤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实验生物,广泛应用于污水、地表水等水质毒性检测。毒性水平较低的城市二级出水,对大型蚤往往无急性毒性效应,而具有慢性毒性效应,但慢性毒性检测周期过长,因此探索一种更灵敏的指标,实现快速检测,对于控制二级出水的水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考察了大型蚤在短期暴露于城市二级出水条件下,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ATP酶、羧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酶活变化特征,从中筛选出对二级出水毒性响应灵敏的标志酶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酯酶、过氧化氢酶对二级出水毒性响应相对较灵敏,具有成为标志酶的潜力,研究结果为城市二级出水生物毒性评价方法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6.
不同结构的亲水性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欣  范理波  邓芸  阮文权 《环境化学》2020,39(12):3504-3510
  相似文献   
97.
铜陵某富硫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某尾矿库堆积大量富硫尾矿,为研究其氧化状况及对周边土壤的污染情况,在尾矿库和周边采集尾矿及土壤样品,测试分析尾矿及土壤样品典型重金属(Hg、As、Cr、Cd、Pb、Zn)含量和赋存形态,并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尾矿中Fe_2O_3平均占比达到38.08%(质量分数,下同),S平均占比达到5.34%;(2)尾矿库周边土壤中Cd、As、Zn、Hg严重超标,分别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的6.3、3.7、1.8、1.5倍;(3)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但Cd、Hg、Zn的非残渣态平均占比均达到25%以上,生物有效性较高,对周边环境存在潜在危害;(4)两种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库周边土壤以Cd、As、Zn污染为主,该富硫尾矿库已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98.
地下渗滤系统(SWIS)对硝化、反硝化过程调控不灵活,导致其对氮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组建了两套SWIS装置(1#装置:65~80cm段没有生物基质;2~#装置:65~80cm段添加生物基质),对沿程氮素、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强度及氮还原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套装置均表现为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20~60cm段,反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60~80cm段。2~#装置的反硝化作用明显强于1#装置,因此其TN去除率高于1~#装置。硝化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反硝化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随深度的增加先减弱后又增强。主要原因是2~#装置中添加了干化污泥作为生物基质,为反硝化作用补充了碳源,增强了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99.
简述了企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政策的出台背景,介绍了自主验收目前取得的成效。针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自主验收缺乏有效监管及配套的技术支撑、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加强第三方验收监测机构管理、开展验收技术培训、规范建设项目变动认定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风险差异化分区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优化和空间防控策略对非点源污染风险控制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以控制非点源污染风险和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分区防控研究,在空间上划设了水资源保育区、水资源重点防护区、非点源污染一般阻控区、非点源污染中等阻控区及非点源污染重点阻控区,并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与2012年相比,预测2020年优化防控方案下,可减少总氮、总磷的输出10.96%和41.33%。由此表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构建空间差异化防控机制是有效调控非点源污染风险,实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