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兰州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分别以萘、蒽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BDP01). 通过菌株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比对, 确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的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菌株在LB培养基中48 h内呈对数生长, 48 h到72 h进入生长稳定期, 72 h后开始进入衰亡期;其最佳培养温度为30 ℃, 最适生长pH为中性或弱碱性, 该菌能在萘和蒽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mg·L-1和50 mg·L-1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良好生长, 与已报道的其他微生物比较, BDP01在较短时间内具有较强的降解多环芳烃能力, 1%的接种量15 d内可降解89.64%的萘和77.21%的蒽. 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菌株基因组中有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 (C23O)基因. 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发布的C23O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2%. 该酶在20~65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 细胞裂解液中酶活力变化范围为13.10~540.86 U.  相似文献   
132.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降雨径流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降雨径流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修建了5组径流场收集径流,采用GC/MS对径流中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水相中PAHs含量平均值为:耕地(26.53 ng·L^-1)〉栎林(20.91 ng·L^-1)〉果园(1...  相似文献   
133.
模拟氮沉降对土壤酸化和土壤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温室内对1年生盆栽杉木幼苗进行模拟试验,以研究氮沉降对土壤酸化和土壤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以NH4NO3为外加氮源,设置5种处理,分别为N0(对照,0 g m-2 a-1,以N计,下同)、N1(6 g m-2 a-1)、N2(12 g m-2 a-1)、N3(24 g m-2 a-1)和N4(48 g m-2 a-1),每处理重复6次.经过18个月的处理后,对盆栽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土壤pH值逐渐下降,而土壤交换性酸度和交换性Al3+则不断增加.经N1、N2、N3和N4处理后,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下降6.29%、8.94%、10.07%和10.38%,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分别下降5.07%、7.27%、8.53%和8.83%.随氮沉降量的增加,土壤NH4+-N、NO3--N含量逐渐增加.低氮处理(N1、N2)使土壤交换性K+、Ca2+、Mg2+含量增加,而高氮处理(N3、N4)则呈相反趋势.氮沉降由于增加了土壤活性氮的含量,加速了土壤酸化,从而导致了盐基离子的淋失.图3表3参41  相似文献   
134.
Herein, we use an oxidation flow reactor, Gothenburg: Potential Aerosol Mass (Go: PAM) reactor, to investigate th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 formation from wheat straw burning. 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are exposed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ydroxyl radicals (OH) to simulate processes equivalent to atmospheric oxidation of 0-2.55 days. Primar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were investigated, and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Go: PAM reactor. The influence of water content (i.e. 5% and 11%) in wheat straw was also explored. Two burning stages, the flaming stage, and non-flaming stages, were identified. Primary particle emission factors (EFs) at a water content of 11% (∼3.89 g/kg-fuel)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t a water content of 5% (∼2.26 g/kg-fuel) during the flaming stage. However, the water cont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at the non-flaming stage. EFs of aromatics at a non-flaming stage (321.8±46.2 mg/kg-fuel) are larger than that at a flaming stage (130.9±37.1 mg/kg-fuel). The OA enhancement ratio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OH exposure at first and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al increment of OH exposure. The maximum OA enhancement ratio is ∼12 during the non-flaming stages,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 1.7 during the flaming stages. The mass spectrum of the primary wheat burning organic aerosols closely resembles that of resolved biomass burning organic aerosols (BBOA) based on measurements in ambient air. Our results show that large gap (∼60%-90%) still remains to estimate biomass burning SOA if only the oxidation of VOCs we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135.
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业面恶臭散发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风洞采样方式以挥发性有机物、H2S和恶臭浓度为指标研究了生活垃圾填埋堆体类恶臭面源的污染散发率.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堆体表面的恶臭散发率与季节和表面吹扫风速等密切相关.高温季节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浓度计的污染散发率可较低温季节高出6倍以上,在0.6~4 m·s-1的测试吹扫风速范围内,恶臭污染物的释放率随风速增加而近似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夏季生活垃圾表面的挥发性有机物(PID测定以异丁烯计)的散发率为385~680μg·(m2·s)-1,H2S散发率为4~7μg·(m2·s)-1,恶臭浓度散发率为46.5~136 OU·(m2·s)-1.持续通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洁净空气吹扫得到的散发率是面源的最大可能散发率,在进行采样时间10 min以上的恶臭浓度或作业面散发量估算时,需对散发率进行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36.
李军  李旭  高世刚  李开明  焦亮  臧飞  潘文惠  台喜生 《环境科学》2023,44(10):5689-5703
为探究燃煤电厂周边土壤潜在有毒元素(PTE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以靖远电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36个城市土壤样品和27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了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土壤PTEs污染特征进行评估,并利用相关性分析、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法定量解析PTEs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除农田土壤As之外,靖远电厂周边土壤其余元素含量均值都高于甘肃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Cr、Ni和Pb相对较为富集,Hg空间分异较大,受人类活动干扰显著.地累积指数法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结果显示,周边土壤污染以Cd、Cr、Ni和Pb为主,Hg的污染范围较广.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显示,周边土壤为偏中度-偏重度污染,且城市土壤的综合污染程度高于农田土壤.源解析表明,城市土壤PTEs源自于交通燃煤混合源、交通工矿混合源和工业降尘源,APCS-MLR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35.2%、25.1%和23.4%,PMF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40.2%、12.4%和47.7%;农田土壤PTEs源自于工矿农业交通混合源和交通燃煤混合源,APCS-MLR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40.3%和35.9%,PMF模型的贡献率分别为36.2%和18.0%.此外,PMF模型还识别了贡献率为48.5%的燃煤农业混合源.  相似文献   
137.
卢冰洁  张翔  王川  邰俊  李丹 《环境科学》2022,43(10):4367-4379
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垃圾携带大量病原菌,垃圾房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及人群健康造成影响.以上海市某别墅区垃圾房、某校园垃圾房和周边某居民区垃圾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垃圾房内和周边环境空气中可培养细菌的浓度、粒径和种群分布特征,解析环境因素与空气中可培养细菌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采样点(某别墅区垃圾房、其下风向、某校园垃圾房、某办公楼顶和某居民区垃圾房)的可培养细菌浓度分别为:(1254±92)、(280±123)、(172±47)、(84±18)和(175±174) CFU ·m-3,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主要原因是该垃圾房内存在湿垃圾就地处理生化处理设施.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可培养细菌粒径主要分布在1.1~4.7 μm,而其余4个采样点的细菌粒径主要为>7 μm,少数细菌粒径范围为1.1~2.1 μm.本研究5个采样点可培养细菌中优势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分别为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检出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机会致病菌.某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的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PM2.5和PM10相关性较高,空气中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与PM10、温度和相对湿度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5个采样点的健康危险系数(HQ)值均小于1,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3个垃圾房的男性与女性工作人员健康风险均高于相应的基准值.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活垃圾房对周围环境气溶胶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为评价垃圾房内和周边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