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安全科学   193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865篇
基础理论   206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118篇
社会与环境   124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天津地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分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80个土壤剖面13种微量几素及有关理化参数实测结果,研究了大津地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分异结果表明,天津土壤中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全国平均含量由于淋溶较弱,发育时间较短,各微量元素含量在土壤纵向的分异不明显与受市区影响较小的远郊相比,天津近郊土壤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中汞的增幅最大大津地区冲积母质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与残积母质土壤中相应含量的比值大多在1~15之间。冲积过程中的粒径分选作用是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空间分析的结果证明,母质是影响天津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主导因素,面人为影响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82.
利用1982、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地下水水质资料和监测数据,在GIS支持下,研究云南小江岩溶流域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环境效应。结果表明:20年来,流域610.12km2的土地利用面积发生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过程是由未利用地向耕地和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化;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发生很大变化,空间格局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动态一致性,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后,地下水的总硬度、总碱度、pH值、SO42-、NO3-、Ca2+等离子值明显升高,并形成明显的高值区;1982年流域地下水以I、II、III级水质为主,而2003年流域却以IV、V级水质为主,地下水水质呈明显恶化趋势;流域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与流域森林质量下降以及耕地扩张带来的化肥污染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83.
西北地区大型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文对西北地区各大型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中含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地下水径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内陆盆地各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模式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各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不仅在形式上是一致的,而且在量化比例上也具有非常的相似性。文章还就水文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内陆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84.
两种染料与阿特拉津在沉积物上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两种染料对阿特拉津(AT)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刚果红(CR)和亚甲基蓝(MB)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与AT发生竞争吸附,分别使AT的吸附率降低了14.29%和30.16%.共存体系的溶液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AT的吸附有所不同.当体系pH值和温度升高时,AT的吸附量减小;而离子强度的升高,促使AT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985.
氨基酸部分取代硝态氮对小白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氨基酸和硫酸铵部分取代硝态氮对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酸与谷氨酰胺等氮量配合(Glu+Gln)部分取代硝态氮对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较小,但谷氨酸(Glu)和硫酸铵[(NH4)2SO4]导致鲜重显著下降,并且Glu使干重也显著下降.氨基酸和硫酸铵部分取代硝态氮均降低小白菜可食部分的硝酸盐的含量,但氨基酸效果更好,依次为Glu>Gln>Glu+Gln;氨基酸部分取代硝态氮均促进小白菜对磷和钾养分的吸收,Gln促进氮的吸收,均提高地上部分的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氨基酸和硫酸铵部分取代硝态氮均使小白菜的品质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除Glu+Gln处理外其他处理都显著高于对照,并以(NH4)2SO4效果最好;Glu能显著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其他处理不显著;除Gln外,各处理均显著增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以Glu+Gln处理效果最佳;Glu和Gln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NH4)2SO4和Glu+Gln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氨基酸和硫酸铵对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与其对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提高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6.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对人工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淋洗效果,土柱分为2层,上层为人工污染PAHs的土壤(1cm ),下层为清洁土壤(9cm).实验结果表明,5CMC(临界胶束浓度) LAS促进了土柱中PAHs的迁移渗透.低环PAHs的穿透曲线基本符合正态分布,4环以上PAHs相对淋溶率较低,低于10%.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穿透曲线相比,PAHs的淋溶均有滞后现象,而且随着环数的增加,PAHs淋溶滞后现象越加明显.分析人工污染土柱中PAHs的相对淋溶率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7.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DDTs、PCBs及酞酸酯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第2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渤海表层沉积物中DDTs、PCBs和酞酸酯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DTs和PCBs的高值样点主要分布于秦皇岛近岸、辽东湾近岸和渤海湾近岸海区;酞酸酯的最高值和次高值样点分别出现在莱州湾近岸和辽东湾近岸,而秦皇岛近岸海区的平均水平高于其它海区.目前,渤海表层沉积物中PCBs和酞酸酯的含量相对较低,对周边底栖生物尚未构成威胁.另一方面,DDTs组成的比值关系显示秦皇岛近岸、渤海湾近岸和辽东湾近岸海区近期出现DDTs的输入,并且DDTs含量已超出相应的生态效应低值区间的标志水平,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在渤海海区大多数样点,DDTs的主要代谢产物为厌氧条件下的DDD.  相似文献   
988.
草酸盐影响污染土壤中砷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取3种砷污染土壤,以草酸钾为提取剂在pH为5.5时解吸污染土壤中的砷,研究了草酸盐从0~10.0mmol·L-1浓度范围内对污染土壤中砷的释放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砷的释放量随提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提取时间6h左右砷释放量最大.3价砷、5价砷的释放量随草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5价砷释放量较3价砷大.同时发现土壤中Fe、Al的共同释放量与砷的释放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89.
多环芳烃光解活性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HF/6-311 G(d)和B3LYP/6-311 G(d)方法计算了16种PAHs的多种量子化学参数,选取六种参数为分子结构的描述符,采用最小二乘法对16种PAHs的光解半衰期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两个PAHs光解半衰期的QSAR模型,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可有效地用于预测PAHs的光解半衰期,结果表明,HF方法所得模型优于B3LYP方法所得的模型,所得模型与基于半经验PM3算法的QSAR模型相比较,HF从头算方法所建立的QSAR模型比半经验PM3算法的结果要好,在所考查的诸多参数中,分子最高占有轨道特征值EHOMO对PAHs光解半衰期起着决定作用,最后,运用所得模型预测了3种PAHs的光解半衰期。  相似文献   
990.
不同高度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天津地区20m,40m和60m三个不同高度同步采集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M10样品,测定了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不同高度PM10中PAHs的含量均表现出大气颗粒物中随高度先增后降的趋势,颗粒物质量中值直径(MMD)也呈现类似规律,但PAHs总浓度的MMD则呈向上递增的趋势.不同高度PAHs的粒径分布差别不大,高分子量的PAHs主要集中在空气动力学直径Dp<2um的细颗粒上,而Dp>2um的粗颗粒上低分子量的PAHs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