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25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538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采用分体式MSBR和人工合成配水,对处理系统在进料高负荷变化条件下的运行特性和膜污染表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BR系统连续运行150 d以上,在进水COD 200~1 200 mg.L-1时,COD、TP、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0%、60%~80%和95%.MSBR中可实现污泥完全颗粒化,在70 d时350μm左右的颗粒占90%以上,之后污泥继续长大且平均粒径达394μm.MSBR形成颗粒后,膜系统的清洗周期达65 d,是絮体污泥清洗周期的3倍以上,也大大高于一般活性污泥膜反应器的清洗周期,说明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有助于提高MSBR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及减缓膜污染发生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2.
The test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 to Chlorella ellipsoidea and Aphanizomenon flos-aquae during 15 d with concentrations of MTBE from high (2.00×104 mg/L) to low (2 mg/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xicity was low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MTBE was 1.00×104-2.00×104 mg/L (the greatest inhibition of growth-rate was 70%-71%, occurring on day 1-5). Low concentrations (2-500 mg/L) stimulated algal growth up to the greatest effect of 85%-200%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MTBE was 50-100 mg/L on day 3-5. The low concentrations may lead to an algal bloom owing to overabundance, which represents an aquatic ecological risk. However, the stimulatory effect occurred only during the day 1-5 and disappeared gradually during the day 13-15. The toxicity of MTBE (72-120 h EC50) is 6.65×103-9.58×103 mg/L for C. ellipsoidea and that is 1.14×104-2.00×104 mg/L for A. spiroides. We found that the toxicity and ecological risk of MTBE for the algal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low. The toxicity was influenced by the duration of the test. We suggest that the duration of the test should not be shorter than half a life-cycle.  相似文献   
103.
邻苯二甲酸酯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吸附动力学,以及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二丙酯(DnPr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沉积物上共存的等温吸附行为,探讨了助溶剂甲醇、离子强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DMP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速率先快后慢;DMP、DEP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线性方程,而DnPrP、DBP的吸附等温线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沉积物对DMP的吸附容量还随着离子强度和溶液中甲醇百分比含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4.
表面活性剂协同膨润土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用两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与膨润土直接混合,协同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研究了不同配比的CTMAB、CPC和膨润土混合物对靛红染料废水脱色的适宜条件,并与经过这两种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有机膨润土脱色效果作对比,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MAB和CPC)用量对脱色效果影响最大;表面活性剂协同膨润土体系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其改性有机土,其中CTMAB混合膨润土体系效果最好,脱色率达99%以上;且表面活性剂混合膨润土体系的脱色效果受pH值和处理时间变化的影响较小,沉降速度快,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脱色、絮凝沉降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5.
目前对食品加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分析和评价的内容集中在项目自身的排污治理措施分析。而往往忽视了外界潜在污染源对食品厂区的环境空气影响,文章探讨了外界潜在污染源对食品厂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方法,分别从评价因子选取、标准值确定、模式选取、预测结果分析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以乳制品厂为实例进行说明,通过分析预测结果判断外界潜在污染源与乳制品厂之间距离是否合理,并且判断外界潜在污染源是否对乳制品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6.
开阳富硒农作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通过对贵州开阳禾丰乡和冯三镇富硒岩石出露区出产农作物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筛选了该区可供开发种植富硒农作物的土壤农田和农作物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为0.46~2.31 mg/kg,均值为1.42 mg/kg,冯三镇的安坪村、金龙村和禾丰乡的杨柳坝、甘塘村一带的土壤都达到了富硒水平;农作物的含硒量为0.007~0.61 mg/kg,筛选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辣椒、油菜、洋芋等,大都达到了富硒等级。  相似文献   
107.
稻田CO2通量对光强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CO2通量随光强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天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对光强的响应过程可以用直角双曲线方程进行描述.随光强的增加,CO2通量(绝对值)呈增加趋势,当光强大于1 000μmol/(m2·s)时,CO2通量变化比较稳定.早、晚稻间以及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晚稻的光量子利用效率(0.046 5~0.099 9 μmol/μmol)高于早稻(0.0176~0.0541μmol/μmol),并以水稻生长旺盛期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最高.夜间稻田生态系统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5 cm土层温度可以作为反映稻田呼吸速率变化的温度指标.早稻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的变化明显较晚稻生长季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8.
垃圾降解过程中脲酶测定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脲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以垃圾填埋场中的填埋垃圾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垃圾降解过程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垃圾降解过程中脲酶活性测定最优条件为:垃圾样品风干温度30℃,甲苯0.5mL,10%尿素1mL,0.1mol/LpH5.5柠檬酸钠缓冲液3mL,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分别为30℃和24h。优化后的的测定条件RSD小于0.82%,且测定值较传统方法提高30.48%~147.28%,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109.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was cultivated in sequencing batch airlift reactors(SBAR) at 25,30,and 35°C,respectively.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granules characteristics was analyzed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the granules were prob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0°C is optimum for matured granule cultivation,where the granules had a more compact structure,better settling abili...  相似文献   
110.
闽江河口芦苇潮汐湿地甲烷通量及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2007年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对闽江河口区最大的鳝鱼滩芦苇湿地和入侵种互花米草斑块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及落潮后甲烷通量季节动态进行了原位测定,并利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仪法测定了芦苇湿地不同土层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结果表明,鳝鱼滩芦苇湿地全年均属于大气甲烷的排放源,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甲烷通量大小并无一致的规律,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5.13、5.06和4.74 mg·m-2·h-1,差异不显著,其中涨落潮过程排放到潮水和大气环境的甲烷通量分别为2.98和2.08 mg·m-2·h-1.互花米草入侵斑块年均甲烷排放通量(11.02mg·m-2·h-1)明显高于芦苇湿地年均甲烷排放通量(4.98mg·m-2·h-1),互花米草入侵明显增加了闽江河口区湿地的甲烷排放通量.芦苇湿地0~40 cm土壤中甲烷产生潜力范围为0.029~0.123μg·g-1·d-1,0~5 cm土层的甲烷产生潜力最大,且与其它土层差异显著(P<0.05).气温、土壤温度和地上生物量对芦苇湿地甲烷排放影响显著(P<0.05),落潮后芦苇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盐度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