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960篇
安全科学   484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2260篇
基础理论   350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192篇
社会与环境   175篇
灾害及防治   14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 growing number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conducted worldwide suggest an in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 populations living, working, or going to school near major roadways. A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raffic emissions impacts on air quality and particle toxicity near a heavily traveled highway. In an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complex mixture of pollutants and atmospheric transport mechanisms affecting pollutant dispersion in this near-highway environment, several real-time and time-integrated sampling devices measured air quality concentrations at multiple distances and heights from the road. Pollutants analyzed included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regulated gases, particulate matter (coarse, fine, and ultrafine), and air toxics. Pollutant measurements were synchronized with real-time traffic and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devices to provide continuous and integrated assessments of the variation of near-road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and particle toxicity with changing traffic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distance from the road. Measuremen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impact of traffic emissions on near-road air quality. The distribution of mobile source emitted gas and particulate pollutants under all wind and traffic conditions indicate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near the road, suggesting elevated exposures for populations spending significant amounts of time in this microenvironment. Diurnal variations in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also demonstrated the impact of traffic activity and meteorology on near-road air quality. Time-resolved measurements of multiple pollutants demonstrated that traffic emissions produced a complex mixture of criteria and air toxic pollutants in this microenvironment.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assessments of these data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of traffic activity and meteorology on air quality concentrations and population exposures.  相似文献   
992.
通过研究红枫湖、普定水库和平寨水库三个喀斯特水库的碳、硅循环,探讨了水库碳-硅循环的耦合关系。藻类光合作用导致表层水体溶解硅(DSi)及溶解无机碳(DIC)的亏损;当DSi供应不足时,硅藻生长繁殖大量消耗DSi,导致DSi相对DIC快速亏损。沉降颗粒物中内源有机碳含量越高,生物硅(BSi)及有机碳(OC)含量越高,但OC/BSi受控于硅藻对沉积物有机碳贡献率,且与之呈反比。生物硅与有机碳含量之比K值(K=BSi/OC)可作为硅藻贡献率的潜在替代指标,并与之呈正相关;生物硅与内源有机碳(OC_(auto))含量之比K_(auto)值(K_(auto)=BSi/OC_(auto))可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潜在替代指标,并与富营养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3.
基坑开挖引起的地层移动对临近建筑物下桩基产生影响。运用岩土数值计算软件FLAC3D进行了多支撑围护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三维数值研究,采用修正剑桥硬化土模型模拟土体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桩基采用线弹性模型,桩土之间建立接触面。首先在标准问题中对不同桩顶约束条件的邻近桩基进行了研究,然后就围护墙体水平位移量、桩基与基坑开挖面的距离、桩基刚度、桩基长度和桩顶竖向荷载等因素对邻近桩基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与先前学者的工程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工程实测数据在其基本分布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相关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对双线水平平行盾构施工引起的三维地表隆陷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考虑正面附加推力、盾壳与土体的摩擦力、注浆压力和土体损失的共同作用,基于先、后行隧道地表隆陷的叠加原理和相互影响,求解得到双线盾构施工引起的总的三维地表隆陷,该方法适用于施工阶段。考虑两条隧道轴线间距J和先行、后行隧道开挖面前后距离K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减小K值,地表纵向沉降曲线形状逐渐由阶梯型转变成S型,最大地表沉降量和隆起量均有所增加;增大J值,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形状由V型缓慢转变成W型,最大地表沉降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95.
聚乙烯材料的管道易于变形,因此对其在安装和运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是一项新型的分布式光电传感应变监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结构物的变形监测中。本文基于该项技术,设计了一套聚乙烯管道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试验方案,对聚乙烯管道纯弯曲变形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取了管道表面光纤沿线的应变分布,据此分析了管道的变形方位,并推算出纯弯曲状态下的管道转角,验证了该技术在聚乙烯管道分布式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地下管道的一站式在线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河北省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河北省国家基准气象站的资料,根据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指标,计算了各站出现日照时数≤3h的风险概率和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的风险指数,并将两者标准化,得出了河北省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综合风险的指数。结果表明:河北省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综合风险最大的地区为邯郸的中部,石家庄、邢台两市的中部和邯郸大部次之,第三为保定、石家庄两市的东部和衡水中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其它地区则无风险。结合现有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分布情况,指出河北省大部分地区日光温室分布比较合理,南部的部分日光温室发展区域则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采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单片微机数据采集和控制、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等技术构建的一套具有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的远程滑坡位移监测系统。监测试验表明,系统监测误差小于1cm(单频GPS,垂直方向),并具备突发崩塌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风吹雪灾害形成的因素和机理,并结合黑龙江省4条主要公路的风吹雪灾害调查数据,对该省公路风吹雪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气候和地形条件,特别是公路路线走向、路基横断面形式以及路基高度对风吹雪灾害的形成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基于煤层底板突水的尖点突变特征 ,应用突变理论的方法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指标监测信号 ,分析了单变量序列尖点突变模型及其稳定判据 ,提出了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实例表明 ,预测结果与现场工程实际情况相一致 ,证明了该方法可望成为预测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在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监督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