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37篇
安全科学   153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954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现实,以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为目的的静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定西市为案例,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城乡生活垃圾综合利用体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4个方面阐述区域静脉产业发展路径,并为路径的优化建立政策保障、评价保障、技术保障、信息保障等保障体系,帮助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实现对区域静脉产业发展的系统认知,加快区域静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改性,结合臭氧预氧化技术,考察了臭氧-CNT膜改性联用工艺的阈通量及膜表面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原膜阈通量为45 L·(m~2·h)~(-1),联用工艺下阈通量为81 L·(m~2·h)~(-1),联用工艺相对原膜阈通量提高了约80%;且联用工艺的污染速率最低,约为0. 001 37k Pa·min-1·L-1·m~2·h.相同臭氧投量与CNT负载量下,对比联用工艺阈通量与临界通量运行情况,得出阈通量下运行过水量高于临界通量运行,表明阈通量下运行能够缓解膜污染,延长膜组件的运行时间.膜污染碳平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NT对膜改性后,膜组件的纳污能力与可恢复性得到明显提高,臭氧氧化能够进一步提高CNT改性膜组件的可恢复性,大幅提高其过水性能和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93.
为分析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植被自然恢复的碳汇效应和植被群落特征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了子午岭地区150 a恢复年限内8个演替阶段{坡耕地、撂荒10 a草地、20 a草地、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 Skeel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 Mary)+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混交林和辽东栎}下植被-土壤系统的固碳特征,探讨了群落特征变化对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植被群落盖度从坡耕地阶段的85%波动增加到乔木阶段的100%.物种数量、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总体呈现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降低直至趋向稳定的变化特征,演替中期(白桦)达到峰值.植被各组分(地上生物、地下根系、枯落物)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在演替过程中呈指数函数关系增加,即白桦以前增加缓慢,白桦和油松阶段显著增加(P<...  相似文献   
994.
新标准下燃煤电厂环保设施改造技术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执行在即,为了保证现役机组稳定达标排放,煤电机组的环保设施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满足新标准的综合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电网安全、机组安全、场地条件、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改造前应详细论证,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原脱硫、除尘、脱硝设施运行优化调整后仍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则需采进行局部或全面改造。脱硫设施的改造重点应在吸收系统,主要方法有原塔提效、单塔双循环、双塔双循环;除尘设施的改造重点应在提高原电除尘比收尘面积、改为布袋/电袋复合除尘或增设二级烟气净化设施;脱硝设施的改造重点应在优化流场氨氮混合均匀度、提高催化剂反应活性、增加催化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95.
在建立成都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采用源开关敏感性分析法,设置8个排放情景,基于WRF-CMAQ模型模拟分析了2015年1、4、7和10月这4个典型代表月份的大气污染传输和不同行业对成都市PM_(2.5)污染贡献.结果表明成都市PM_(2.5)污染较重,特别是1月达到130μg·m~(-3)以上;浓度的高值集中在中心城区,且与周边城市PM_(2.5)污染连接成片.由于气团比较稳定,大气污染物的区域传输能力较弱,成都市PM_(2.5)污染以本地源的贡献为主,占比为61%.从行业贡献来看,移动源、扬尘源和生活源对成都市PM_(2.5)年均浓度贡献率分别为29%、26%和24%,是影响PM_(2.5)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下一步应强化对这3类源的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996.
国六柴油机DPF再生时VOCs排放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钱枫  薛常鑫  许小伟  马东  李朋  祝能 《环境科学》2020,41(2):674-681
颗粒物捕集器(DPF)是柴油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必备装置之一.经台架实验证明,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辅助DPF再生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会大幅度升高,而2014年制定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并未考虑到DPF再生过程对VOCs排放的影响.通过台架实验,采集国六柴油机DPF再生过程的尾气,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尾气中的VOC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六柴油机DPF再生过程中VOCs排放有显著增加,DPF再生阶段排放的VOCs总量是不再生时的4倍,增排量为2 419. 6μg·m~(-3),且DPF再生所排放的VOCs中,烷烃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芳香烃、醛酮和烯烃,分别占总排放VOCs的42. 5%、29. 7%、24. 9%和2. 9%;用臭氧和二次有机气凝胶生成潜势对增排VOCs的大气活性进行评价,发现DPF再生过程中增排的VOCs对环境的影响显著,由增排的VOCs所生成的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别为4 272. 8μg·m~(-3)和9. 0μg·m~(-3),其中芳香烃和烷烃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贡献率相对较高.因此,在计算柴油车VOCs排放因子时,应考虑DPF再生的影响;且该国六柴油机DPF再生时的VOCs排放因子为1. 03 mg·(k W·h)~(-1),可为制定国六标准柴油车VOCs排放因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连续4 a施有机肥降低紫泥田镉活性与稻米镉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品有机肥由于可能含镉(Cd),并在施入后对水稻土中Cd的有效性具有"抑制"和"激活"的双重作用,导致施有机肥的稻米降Cd效应目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过选取湘东地区典型水稻土(紫泥田土种),连续4 a定位监测了大田施用商品有机肥对双季稻稻米的降Cd效应,探索稻米Cd含量与双季稻不同生育期土壤Cd有效性、土壤因子(pH、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与铁氧化物)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有机肥降低双季稻糙米Cd含量28%~56%,且晚稻糙米Cd含量降幅(43%~56%)高于早稻糙米Cd含量的降幅(28%~45%),降幅的年际波动小.一方面,施有机肥也导致双季稻某些生育期(分蘖盛期自齐穗期)土壤有效态Cd含量平均下降6%~7%;土壤交换态Cd含量降低11%,土壤有机结合态Cd含量提高14%,直接反映土壤Cd有效性的降低.另一方面,施有机肥也稳定提升土壤pH值0.1~0.3个单位,促进土壤环境由酸性向微酸性发展,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轻组有机碳、粗颗粒有机碳和细颗粒有机碳)含量大幅提升(53%、77%和107%),间接反映土壤Cd有效性的降低.本研究表明,紫泥田连续施有机肥后,土壤Cd有效性下降是双季稻米Cd含量降低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98.
通过调控水热温度、反应pH值和前驱体比例制备了类单晶WO3纳米片光催化材料,通过XRD,SEM,TEM,XPS,UV-vis和光电流密度测试等手段对WO3纳米片的形貌、晶型、组成以及电荷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可见光照条件下其对罗丹明B的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研究获得了厚度约10nm,边长尺寸约300~500nm的单斜晶相WO3纳米片,且纳米片具有连续整齐的晶格结构、较高的能带结构和较好的电荷载流子分离性能.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WO3纳米片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2.91h-1,是WO3纳米颗粒催化罗丹明B降解反应速率常数(0.56h-1)的5.2倍,推测WO3纳米片较好的催化活性是源于其较高的载流子分离效率.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可见光照下·OH和·O2-均为WO3纳米片催化降解污染物过程中的活性自由基.循环降解实验证明制备的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9.
通过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及标本统计分析,确定并分析北洛河流域种子植物信息数据.结果表明:该区共有种子植物123科581属1671种,占黄土高原种子植物的83.67%、67.24%、51.83%,集中分布于大型科(>50种)、较大科(21~50种)和单种属(1种)、小型属(2~5种)内.11个干流流经的地理单元植物相似性聚类分为5组,较早分离的是黄龙县,最大类因子午岭山脉连接而包含4个地理单元(富县、合水县、宜君县、黄陵县).富县、合水县和黄龙县植物丰富度SD值最高,洛川县、华池县和甘泉县SD值最低.该区地理成分在属级水平上有15个分布区类型16个变型,以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287属,占49.40%),并与热带分布及其变型联系紧密(115属,占19.79%),植物丰富度SD值与温带成分显著正相关;黄陵县、洛川县、黄龙县R/T值最高,热带性质最强,华池县、定边县R/T值最低,热带性质最弱.R/T值受海拔影响,随温度和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该区植物起源古老,分化程度高,物种多样性丰富,地理成分复杂,是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物种多样性地带性格局过渡性明显,体现出这些类群的生态位需求.需加强保护该区原生环境和植物,合理开发利用,可选择6大优势科(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唇形科和毛茛科)中适地适树适草的物种(温带性质),进行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化学浸渍法将Fe@Fe2O3纳米线负载在活性炭纤维/泡沫镍上组成Fe@Fe2O3/ACF/Ni复合阴极,以钛基铂(Pt/Ti)为阳极,考察载铁量、初始pH值和不同电化学体系对除藻效果的影响,探究无供氧条件下Pt/Ti-Fe@Fe2O3/ACF/Ni电化学体系除藻的效能;基于·OH间接检测、铁离子浓度、H2O2浓度及pH值的分析和·O2-的检测研究Pt/Ti-Fe@Fe2O3/ACF/Ni中性电化学体系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制备阴极阶段投加0.03g FeCl3×6H2O,初始藻浓度为0.7×109~0.8×109个/L,电流密度为75mA/cm2,初始pH6.2时,电解60min,该体系除藻率可达到92.3%.在Pt/Ti-Fe@Fe2O3/ACF/Ni电化学体系中,Fe@Fe2O3/ACF/Ni阴极可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大量·OH和·O2-,使藻细胞破裂死亡;该体系除藻的主要机理是非均相电Fenton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