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81.
PM2.5变化的驱动因素是大气PM2.5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揭示PM2.5污染的特点及其驱动影响因子,以广州市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自然因素(包括平均降水量、平均温度、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植被指数)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交车辆数、电力消费量)对2015年广州市ρ(PM2.5)变化的影响机制与差异.结果表明:①基于因子探测分析发现,对ρ(PM2.5)变化影响最大的前三位驱动因素分别为植被指数、公交车辆数与电力消费量,对应的因子影响程度指标值分别为0.51、0.46、0.40.②基于生态探测分析发现,植被指数与其他自然因素(如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气压等)对ρ(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所有社会经济因素对ρ(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除植被指数外,公交车辆数与其他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对ρ(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③基于交互探测分析发现,所有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ρ(PM2.5)变化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一影响因素的独自作用,其中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气压交互作用后对ρ(PM2.5)变化的影响最大.研究显示,自然因素(尤其是植被指数、平均降水量)及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如交通出行、电力消费等)交互效应对广州市ρ(PM2.5)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2.
于2018年6月在东海开展航次调查,测定了水体中溶解气态汞(dissolved gaseous mercury,DGM)、活性汞(reactive Hg,RHg)、总汞(total Hg,THg)及溶解态汞(dissolved Hg, DHg)浓度,探究了夏季东海水体中DGM和RHg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东海水体DGM和RHg浓度分别为(151.3±75.9 )pg/L和(0.8±0.7) ng/L,DGM/THg、DGM/RHg和RHg/THg的数据分别为(4.5±2.5)%、(26.7±15.0)%和(21.6±14.8)%。与其他海洋体系相比,东海水体中DGM和RHg浓度显著高于多数大洋水体,低于或接近其他近海报道结果。空间分布上,东海水体DGM和RHg均呈现出相对复杂的分布趋势,在近岸浅层水、外海浅层及深层水中均存在明显的高值区,表明其可能受陆源输入和原位生成/去除过程共同控制。垂直分布上,底层水中DGM和RHg浓度相对较低,其他水层无显著差异。不同水层THg和DHg调查数据显示东海底层水中虽然THg浓度最高,但DHg相对其他水层浓度略低,这可能是导致底层水中RHg和DGM较低的主要原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Hg浓度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含量是影响海水中DGM浓度的关键控制因素,而DO含量是影响海水中RHg浓度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3.
2013年8月对蛤蜊岗潮间带开展了5条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每个断面布设6个站位,分析了不同调查断面的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及生物量,并进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聚类分析和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到大型底栖动物52种,各断面中,东北侧的T2断面物种数最高为33种,南部的T5断面物种数最低,为14种;(2)栖息密度、生物量均是西北部的T4断面最高,北部的T3断面最低;(3)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各站位群落类型可主要分为4类;(4)ABC曲线分析表明,T2、T3、T5断面群落较稳定,受干扰程度较低,T1、T4断面受干扰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4.
包头市空气氟化物污染是包头市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多年来,各级坏境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多项治理措施对氟污染进行控制。本文通过对近20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e丹,通过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污染程度明显下降。但是,近年一直呈下降趋势的氟化物污染又有上升势头,情势不容忽视,提示仍需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85.
本文介绍了呼和浩特市规模化养殖场的现状及产生污染物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6.
保留怒江“原生态河流”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怒江河谷区的"原生态"特征早已消失,当今急需为当地少数民族找到尽快脱贫的生产方式。建立水电站,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是一条能使当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从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出发,也必须开发怒江水电资源。建议尽快开展怒江流域环保规划,实施水电开发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87.
垃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既损害居民身体健康又制约城市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然后就目前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针对垃圾回收与处置现状提出垃圾资源化对策,并阐明了具体实施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8.
随着对铜管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传统的铜管生产工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铜管生产新技术连续挤压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89.
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何孟常  云影 《环境化学》2003,22(2):126-130
通过室内模拟对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分布、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锑矿区土壤中含有高浓度锑污染 ,其存在状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 ,其次是Fe/Mn结合态、有机 /硫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可交换态和水溶态占的比率最小 .不同溶剂对锑的提取率不同 ,NH4NO3对锑的提取率最高 ,其次是EDTA ,HAc和H2 O ,NH4OAc对锑的提取率最小 .土壤中锑主要以五价锑的形态存在 ,几乎占总锑量的 90 %以上 .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锑的浓度比较高 ,一般在 2 5— 1 3 2mg·kg- 1 ,中等可利用态占土壤总锑的1 6 2— 8 2 6 % ,生物不可利用态锑的浓度占 88 2— 97 91 % .  相似文献   
190.
呼市城市大气TSP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呼市城市大气TSP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 ,对其 1996年以来的污染变化状况及污染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并采用 3年移动平均法对呼市TSP历史数据进行了平滑 ,然后构建了呼市城市TSP污染预测模型 ,并对 2 0 0 7年呼市城市TSP污染进行了预报。最后 ,提出消除呼市大气TSP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