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 以川西高山森林典型乔木(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灌木(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林窗中心到郁闭林下不同生境(林窗中心、林冠林窗、扩展林窗和郁闭林下)中凋落物第一年分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雪被融化期和生长季节)可溶性碳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6种凋落物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在冬季含量增加而在生长季节含量降低, 而可溶性无机碳含量在全年呈降低趋势;雪被形成期, 6种凋落物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在郁闭林下达到最大值, 而雪被覆盖期在林窗中心和林冠林窗达到最大值, 生长季节6种凋落物可溶性碳含量均低于初始含量。这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 冬季林内雪被覆盖时间和厚度降低且生长季节延长将减少凋落物可溶性碳含量, 且变化程度受到凋落物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2.
对滇池周边3个底泥堆场次生演替恢复过程中主要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和污染物富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底泥堆场由表流湿地向潜流湿地过渡,植被的整体含水量逐渐减少,种群密度逐渐增加;3个底泥堆场优势种的生物量随着植被恢复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少;植物优势种富集某种重金属的能力与生物量的相关性系数(Zn〈Cu〈Pb〈As〈Cr〈Cd〈Hg)随富集能力的提高而降低,其中Hg的富集与生物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的能力高于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凤眼蓝,其次是长柱柳叶菜和水烛;陆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稗、云南莎草和水蓼。  相似文献   
43.
为探明CO2对飞灰水洗液中Pb和Zn的去除效果,研究了CO2浓度、通入时间、流速以及体系反应温度和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Pb和Zn在水洗液中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洗液中Pb和Zn的初始浓度越低,通入CO2后Pb和Zn的残留率越低;增大CO2浓度、延长通入时间、增大流速以及降低体系反应温度,均可有效降低Pb和Zn的残留率;CO2沉淀处理在最佳工艺条件〔CO2浓度为10%(φ)、通入时间为80 s、流速为2 mL/min以及体系反应温度为40~50 ℃〕下,Pb和Zn的残留率分别降至3%和0.1%以下.   相似文献   
44.
以小麦和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400 ℃下制备秸秆生物碳,利用热重分析、元素分析、FTIR(红外光谱分析)和BET-N2比表面及孔径分布等手段表征生物碳的结构与组成,探讨其对天然类固醇雌激素E2(17β-雌二醇)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小麦和水稻秸秆在40~70、300~350 ℃有2个失重峰,分别为失水和纤维素热解所致;小麦秸秆生物碳中w(C)、w(H)、w(O)、w(N)分别为59.45%、2.81%、20.17%、1.20%,水稻秸秆生物碳中分别为51.14%、2.44%、17.02%、1.04%,2种秸秆生物碳均含有丰富的芳香性官能团及无机矿物组分;小麦和水稻秸秆生物碳比表面积分别为51.32和28.63 m2/g. E2在2种秸秆生物碳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Elovich方程,吸附热力学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中,非线性指数(n)分别为0.46和0.42,Freundlich系数Kf为2 526.15和4 368.23. 吸附过程可以被双模型方程很好地拟合,其中表面吸附的饱和吸附量(Q0)与20 nm以下的总孔体积呈良好正相关,分配作用则因原料不同而呈很大差异,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pH值对烧结砖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消解实验和NEN 7371浸出实验研究了烧结砖中重金属总量和有效释放量,采用pH-dependence实验研究pH对破碎烧结砖样品中重金属(Cr、Ni、As、Cd和Pb)浸出特性的影响,以及烧结砖样品的酸碱缓冲容量。结果表明,烧结砖中重金属的有效释放量低于总量,释放率从大到小依次为CdAsPbNiCr;烧结砖的酸缓冲容量较小,浸出液pH从7.03降到3.64,消耗了29.33 mmol/kg硝酸,碱缓冲容量较大,pH从7.03升到12.40,共消耗256 mmol/kg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在使用烧结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环境pH;浸提液的酸碱性是影响烧结砖中重金属浸出的重要参数,在实验研究的pH范围内,不同重金属的浸出规律不同。Cr和As的释放受pH影响较小,而Ni和Cd的浸出量随pH的增大而降低,Pb的浸出量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均较大,当pH在5.59~9.86的范围内浸出量很低。  相似文献   
46.
以含硫丹废物(硫丹乳油生产废弃物)和含多溴联苯醚废物(废旧打印机外壳)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在含硫丹废物堆存和含多溴联苯醚废物简单填埋场景下的浸出动态变化规律,并采用相关模型对其浸出规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0~48 h这段时间内,硫丹和多溴联苯醚(BDE-28、BDE-47和BDE-66)的浸出量增加较多,48 h之后,渐趋稳定;整个过程的浸出速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其中,累积浸出量和浸出速率大小依次为:α-硫丹>β-硫丹,BDE-47>BDE-28>BDE-66。并且α-硫丹、β-硫丹和多溴联苯醚(BDE-28、BDE-47和BDE-66)的累积浸出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用Elovich方程进行拟合,表明硫丹与多溴联苯醚的浸出过程是非均相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直接测定含微藻胞外分泌产物海水中Zn(II)的方法。将含微藻胞外产物的海水样品用(1 1)HNO3酸化后,用阳极溶出伏安法直接测定其中Zn(II)的含量,溶出时加入0.1 mol.L-1HAc-0.3 mol.L-1NaAc缓冲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4.5左右,以消除H 释放电流对溶出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含3种藻类4个样品的5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9%~7.5%,回收率为95.3%~107.8%,与消解后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别。在Zn(II)含量0~2.0 mg.L-1范围内,峰电流仍有很好的线性响应。  相似文献   
48.
土壤粒径及有机质对多溴二苯醚热脱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土壤粒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多溴二苯醚(PBDEs)热脱附的影响,以期为PBDE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300℃停留30 min条件下,粒径为<75、75~125、125~250、250~425和425~850μm的土壤中PBDEs去除率分别为49.53%、73.88%、79.39%、83.56%和87.09%,PBDEs总去除率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土壤BDE209较BDE206、BDE207和BDE208更易于脱除。此外,温度低于450℃时,H2O2氧化部分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PBDEs的去除率较原土高;表明,土壤有机质可能抑制土壤中PBDEs的热脱附。  相似文献   
49.
水培翅碱蓬对重金属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类活动以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滩涂湿地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污染和破坏,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主要污染问题之一。生物修复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它在去除污染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环保价值,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中国北方滩涂湿地的优势种植物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 kitag)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翅碱蓬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分别探讨了翅碱蓬对单一Cu、Zn、Pb、Cd及Cu和Zn、Pb和Cd混合重金属的吸收规律、翅碱蓬不同部位对Cu的积累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翅碱蓬对Cu、Zn、Pb、Cd的最大吸收速率分别为31、101、34、62mg/(kg.d);Cu的存在,促进了翅碱蓬对Zn的吸收,翅碱蓬各部位对Cu的积累量大小为根>茎>叶。  相似文献   
50.
对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浸出方法的几点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零顶空提取器,对陈旧油墨渣和蒽琨渣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浸出实验和分析测定,浸出液采用静态顶空分流进样、GC/MS法分析。对影响挥发性有机物浸出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提剂加入方式、浸出时间和浸出液收集方法等对分析结果准确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