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京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北京3个重点景区游客的随机问卷调查,借鉴国内外已有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了城市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并利用SPSS11.5和AMOS5统计软件对北京旅游景点游客满意度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结果表明,北京游客综合满意度为69.23,水平还较低;游客的忠诚度较高,游客抱怨度较低;游客满意度主要受感知质量和景区形象影响,较低的感知质量直接导致了较低水平的游客满意度;游览安排和景区特色对感知质量有显著影响。今后,北京应加强景区特色的构建和游客投诉管理,规划更为合理的游览安排,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零缺陷”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卢建宏  李卓  孙驰贺  付乾  李俊  张亮  廖强  朱恂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0):4157-4163
区别于传统的稀释或加缓冲剂调节pH值的方法,本文提出采用微生物电解池(MEC)电调控暗发酵尾液pH值,并进一步采用微生物电合成系统(MES)降解废液产甲烷.结果表明,在MEC处理产氢暗发酵尾液过程中,伴随着阴极侧氢气的产生,暗发酵尾液中大量H+被消耗,溶液pH值从4.5升高到8.7;随后在MES中,产氢发酵尾液中有机物被进一步降解产生甲烷,其平均产甲烷速率达到4.5mmol/(L·d),且在21d内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89%,远优于没有经过pH调控的产氢发酵尾液MES中的产甲烷性能.  相似文献   
13.
华南地区不少农田土壤受到Cd/Pb污染,为了得到可以应用的低积累Cd/Pb的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L.)品种,在广东省2个典型重金属污染农田,包括代表有色金属矿区的韶关市翁源县和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白云区,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开展大田试验,种植了3个已经筛选的品种(2个低Cd品种LGL、YL702和1个高Cd品种ZCCX)和3个当地菜心品种(翁源CCXW、CJ60、TL60;白云CCXW、CXSH、CL80),测定作物产量和食用部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选用的菜心品种茎叶Cd含量在轻微污染土壤上(Cd质量分数介于0.3—0.6mg·kg-1)均能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2 mg·kg-1)。翁源试验区土壤为酸性,菜心对Cd的富集系数较高,变化于0.4—0.6之间;对Pb的富集系数相对较小,变化于0.000 5—0.000 9之间。在翁源试验区Pb重度污染土壤条件下种植的4个菜心品种,其茎叶Pb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3 mg·kg-1),只有LGL和TL60品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为新筛选出的低积累Pb的品种,然而TL60产量低。白云区的试验土壤为弱酸性,菜心对Cd的富集系数变化于0.07—0.22之间,对Pb的富集系数变化于0.000 3—0.000 7之间,并核实了LGL为较高产低积累Cd、Pb的菜心品种。不同品种的菜心茎叶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还受生长期长度和成熟期类型的影响,值得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慢生根瘤菌交叉结瘤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包括6株花往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Arachis)]在内的13株慢生根瘤菌,进行了6种豆科植物结瘤试验及共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慢生根瘤菌与试验的豆科宿主植物间普遍存在交叉结瘤,还发现有些菌株在原宿主外的豆科植物根部形成类根瘤的现象。16S rDNA和23S rDNA的PCR-RFLP分析揭示出这些菌株rDNA基因的差异性,不同宿主来源的慢生根瘤菌株可以同属一个rDNA类型,而从同一宿主中分离的根瘤菌菌株可分属多种不同的rDNA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DNA PCR-RFLP等遗传背景分析的手段,可能筛选出广谱的根瘤菌力株,表4参8。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3组日处理规模为5 m3/d的活性污泥法装置中进行连续进出水试验,考察了投加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multifunctional compound micro-organisms preparation ,MCMP)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减量的影响。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曝气池中,每次MCMP菌剂加入量为日处理水量的0.02%~0.04%的条件下,运行2个月装置未排放剩余污泥,有效地实现剩余污泥源头减量的预期要求。该技术不增加或改变原有污水处理工艺和运行方式,不增加处理系统总的动力消耗,并且不会对出水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材料性能的要求,选择环氧树脂为粘合剂,低分子聚酰胺为固化剂,石粉,石英砂,玻璃纤维3种物质为填料,根据优化的配方制成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该材料的硬度约为240HB左右,冲击强度约为30kg·cm/cm^2,均接近于某些金属材料的指标,易成型,并且成本较低,可以用来代替纺织厂有梭织机的某些受撞击比较严重的金属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工降雨实验的坡面泥石流启动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条分法对人工降雨试验后坡面启动的泥石流土体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大于1,不符合坡面泥石流启动时所处的实际力学状态。通过能量守恒原理和动量定理对土体的内摩擦系数以及影响泥石流启动的渗透力建立了新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坡体稳定系数,更好地反映了坡面泥石流在降雨作用下所处的实际力学状态,为坡面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预测中国未来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分布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假设未来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占全国总面积比例不变,根据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实际面积、未来全国耕地及各省份高标准农田规划面积等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二次多项式拟合预测未来30 a全国及各省份耕地面积和高标准农田面积,进而预测未来各省份耕地面积保有率和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结果表明:(1)到2050年,我国耕地面积稳定在1.20×108 hm2,耕地面积保有率稳定在100%,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3×108 hm2,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从2020年的43.59%增长到2050年的85.89%,增长近一倍。(2)七大区域中,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的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较高,在2020年均已达到70%以上,东北区、西北区、青藏区、西南区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则处于40%~60%之间。到2050年,受耕地比例稳定中略有下降的趋势影响,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青藏区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均达90%以上,东...  相似文献   
19.
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污水监测值的统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污水,将一年内监测的曝气池山水和入水中酚、氰、氨氮、COD等指标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时间序列、正态分布性、自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指标呈正态分布而周期性特征不明显;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水COD与入水COD、出水酚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大型溞(Daphnia magna)慢性毒性测试的毒理学数据是美国环境保护局水质基准(water quality criteria,WQC)制定中非常重要的数据来源,用以推导能有效保护水生生物的化学污染物浓度阈值.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部分生命周期暴露的基础上得出的最低观察效应浓度(lowest observed effective concentration,LOEC)有时会高于在大型溞全生命周期暴露时的LOEC.因此,对于一些具有生物富集性和环境持久性的化学污染物而言,由部分生命周期测试的毒理学数据推导出的水质基准在全生命周期暴露后是否仍然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尚未明确.为此,本研究选取美国环境保护局WQC文件中的污染物4,4'-滴滴涕(4,4'-DDT)为受试化学污染物,其基准连续浓度(criteria continuous concentration,CCC)为测试浓度,开展模式生物大型溞全生命周期暴露实验,检测4,4'-DDT在大型溞不同生命阶段对其生长、生殖、心率、行为、存活及基因转录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环境保护局WQC文件制定的4,4'-DDT的CCC对大型溞全生命周期的生长、生殖、存活都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生命阶段对于其心率和行为有显著性的毒性效应.基因转录结果表明,4,4'-DDT在生长阶段和死亡阶段分别显著性改变了大型溞与免疫功能和细胞信号传导功能相关代谢通路中基因的转录.此外,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其心率参数的LOEC从第21天的1 ng·L-1降低至第32天的0.1 ng·L-1,说明即使在0.1 ng·L-1暴露条件下仍然能够观察到4,4'-DDT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因此在对一些持久性环境污染物作环境风险评估与环境基准制定时,全生命周期毒性测试也应得到适当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