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介绍淮阴电厂输灰管道结垢情况,及采用动态化学清洗工艺除垢效果。  相似文献   
162.
煤燃烧中硅酸盐A的高温固硫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硅酸盐A在不同含量,不同温度下的对碳酸钙固硫碱性能的影响,发现在1200℃高温下,碳酸钙固硫剂中添加一定量的硅酸盐A,固硫率从16%提高到33%,提高率达106%,若添加碳酸钾与硅酸盐A的复合添加剂,则固硫率为36%,提高率为125%,用含硅酸盐A的钙基固硫剂与煤制成型煤,在实际锅炉中于1250℃试烧,其固硫率达47%。  相似文献   
163.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是国家应急管理部近年来积极推进的一项特色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研究现在实行的安全管理体系涉及双重预防机制的内容,探讨了双重预防机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对企业各类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4.
近几年,"毒跑道"事件的持续爆发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Acid Esters, PAEs)塑化剂是塑胶跑道中的风险因子之一,但其含量监测与风险评估仍未见报道.本研究采集了13个地市中小学的83个塑胶跑道样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6种PAEs的含量,并应用美国环保署提供的PAEs评估方法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94.0%的塑胶跑道样品中检出PAEs,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检出率最高,达91.6%.6种PAEs(DEHP、DBP、DIDP、DINP、DNOP、BBP)含量之和(∑6PAEs)为0~26665 mg·kg~(-1),中位数为1850 mg·kg~(-1).经评估,塑胶跑道中6种PAEs的非致癌风险均低于1,对人体无明显非致癌危害.儿童和成人PAEs的致癌风险分别为8.84×10~(-6)和8.17×10~(-6),表明有一定致癌风险,但在可接受范围内.6种PAEs中,DEHP对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贡献度最大,并且儿童的风险高于成人.因此,将PAEs纳入中小学塑胶跑道的风险物质,并进行严格管控具有显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5.
工业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是造成依靠生态环境资源型商品,营销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充分掌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营销方式的改革方法。通过分析成品油营销方式、天然气营销方式、其它类资源型商品营销方式,确定资源型商品的传统销售手段。在保证其它两项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析其中一项变量销售价格,受到生态环境意识影响,而产生的改变情况。通过总结成品油、天然气、其它类资源型商品价格的改变情况,确定依靠生态环境资源型商品营销方式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6.
在放射性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含铯废水具有放射性周期长、潜在危险性大、处理难度大等特点,一直是放射性废水处理处置的研究难点。沸石分子筛对处理含铯废水有效率高、设备简单、原料充足等优点,且已成功应用在福岛核事故对铯的废水处理中。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几种除铯沸石,除铯沸石的主要合成方法为水热合成法,介绍了合成除铯沸石的影响因素,以及除铯沸石的工业应用进展,以期对现有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67.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水源地超采问题严重,引发了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贯通为该地区地下水水源地的回补涵养提供了契机;然而,京津冀地区众多地下水水源地在回补条件和回补需求等方面各异,在有限回补水源条件下,亟需建立该地区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评价和分级方法,从而筛选出可优先回补的水源地.借助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评价模型理念,在综合分析地下水水源地产生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存在压力、不利状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回补工程产生的响应基础上,解析影响地下水回补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家咨询和评分,建立了涵盖5个准则和21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集.在阈值确定和数据标准化基础上,依据评分数据确定各准则和指标权重,最后通过综合指数法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评价体系,并对京津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76个浅层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轴,分布在山前冲洪积扇的32个浅层地下水水源地为优先和较优先回补等级,从山前至中部平原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逐渐变差;回补水源类型、浅层含水层储水空间、区域浅层地下水质量、浅层含水层防污性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最重要指标.研究显示,位于京津冀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区的地下水水源地应最优先考虑回补,中部平原地下水水源地大多为一般或暂不考虑,东部平原区地下水水源地普遍不适宜回补.该评价方法指标选取和权重计算科学客观,可为京津冀地下水水源地的涵养提供标靶和决策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8.
利用外源投加酵母菌与醋酸菌的方式促进了剩余污泥水解产生短链挥发性脂肪酸(SCFAs)的产量,考察了混合投加模式下污泥水解溶出的正磷酸盐、氨氮和溶解性COD的浓度,研究水解过程胞外聚合物(EPS)组分中蛋白质及多糖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酵母菌和醋酸菌投加量分别为10和20g/L时,发酵第5d实现了最高的SCFAs产量,达到719mgCOD/gVSS,其中乙酸含量为328.78mgCOD/gVSS,占总SCFAs的45.72%.投加两种菌显著促进了剩余污泥水解产生SCFAs,且以乙酸为主.外源菌投加促进了水解酸化过程氨氮和正磷酸盐的释放,最佳反应条件下最大释放量分别为80.66和22.38mg/gVSS,有利于从剩余污泥中回收氮磷.投加外源菌后EPS中的蛋白质和多糖从内层向最外层释放,为污泥水解产酸提供底物.外源投加酵母菌与醋酸菌是促进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9.
随着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普及,性能优良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伴随的膜污染现象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膜改性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膜基体或表面进行修改,能够改善膜的性能以延缓膜污染,提高膜的应用价值。氧化石墨烯(GO)由于含有单层碳原子的二维平面结构和各种含氧官能团,同时其比表面积大、强度高、耐热性好、亲水性强,成为水处理中的研究热点。采用GO对PVDF膜进行改性,能够提高膜的亲水性,增强膜的抗菌性和光催化性,缓解膜污染,是一种抑制膜污染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了PVDF膜的工程应用价值。文章从PVDF膜的膜污染和GO的优良特性出发,介绍了GO改性PVDF膜的常用方法,总结了对膜抗污染性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70.
以山东沂蒙革命老区沂源县菜园村为例,采用参与式评估(PRA)的半结构式访谈与SPSS相关分析工具探讨山区村民居业空间行为的匹配性演化特征与村民属性对其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曾经"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案例区域和村落的非农产业呈衰退态势,居业协调模式(C)占比下降,居业分离趋势和程度加深,就近就地城镇化条件和基础欠发育。同时,性别对村民居业空间行为选择影响减弱,但男性村域外居业比例仍然高于女性;村民年龄(18岁以上)越小,实现城镇居业协调的比重越高,反之实现村域居业协调的比重越高,而年龄居中者居业分离所占比重较高;受教育程度高低与年龄具有相似的影响特征,有专业技能者在城镇居住与就业所占比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