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最新进展及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地方试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同时指出了其在制度设计和实施机制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政策法规、配套体制以及交易机构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分析了"十二五"前期火电行业NOx总量减排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火电行业发展预测、NOx污染控制的最新要求及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分析"十二五"后期的减排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日益严重的灰霾天气推高了NOx减排压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减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控制措施、管理体系、技术研发等角度提出下一步NOx总量减排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3.
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5-2012年MODIS气溶胶产品分析了中国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与2005-2007三年均值相比,绝大部分省份2008-2010年期间AOD下降趋势非常明显,而在2011-2012年期间AOD又有所回升,但大部分地区2011-2012两年均值仍低于2005-2007三年均值,因此2005-2007年是我国气溶胶污染最严重的时期;从AOD的空间分布来看,气溶胶污染较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华中、成渝等人口密集和工业发达地区;从典型城市AOD变化趋势来看,2005-2012年期间北京、石家庄、保定、邢台市AOD历年均值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京津冀城市群气溶胶污染异常严重。  相似文献   
44.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3个城市群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对象,以解决PM2.5污染问题为重点,要求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着力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建设清新蓝天中国。  相似文献   
45.
构建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大、地区分布不均衡、消费结构不合理及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由于煤炭消费和污染物排放过于集中,空气污染问题突出。在重点区域117个地级  相似文献   
46.
中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总体改革框架(续)AFrameworkforReformingPollutionLevySysteminChina(Continuation)王金南,杨金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管理研究所,100012,北京)大气污染物排放收费标...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在总结分析欧盟、美国与中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模式基础上,研究认为区域联防联控的管理模式分为两大类:第一,纵向机构的管理模式,即设定自上而下的机构层级通过行政手段实现区域合作;第二,横向机构的协作模式,即自发行动签订减排协议通过利益协商实现区域合作。长期来说,纵向机构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制和环保工作的长效化、制度化。设立跨行政区的管理机构虽然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在短期内难以建立。短期内以最小制度成本取得最优治理效果的方式是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协同努力解决跨界污染。区域环境协商是现阶段适用于我国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48.
基于全国城市PM2.5达标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第3代空气质量模型WRF-CAMx 和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开发了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迭代算法,并以我国333个地级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为目标,模拟计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SO2、NOx、一次PM2.5及NH3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以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标为约束,全国SO2、NOx、一次PM2.5和NH3的环境容量分别为1363.26×104,1258.48×104,619.04×104,627.71×104t.2010年全国实际SO2、NOx、一次PM2.5和NH3排放量分别超过环境容量的66%、81%、96%、52%.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河南、河北、天津、安徽、山东及北京6省市4项污染物排放量均超过环境容量1倍以上,环境容量严重超载区域与PM2.5高污染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一致性.  相似文献   
49.
中国PM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基于CAMx空气质量模型的颗粒物来源追踪技术(PSAT)定量模拟了全国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跨区域输送规律,建立了全国31个省市(源)向333个地级城市(受体)的PM2.5及其化学组分传输矩阵.基于此传输矩阵,从区域、省、城市3个空间尺度解析了PM2.5及其主要组分,包括一次PM2.5、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空间来源.结果表明,跨区域传输对重点区域、省及京津冀典型城市的PM2.5污染均有显著贡献,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及成渝城市群PM2.5年均浓度受区域外省市的贡献分别达到22%、37%、28%、14%;海南、上海、江苏、浙江、吉林、江西等省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贡献超过45%;北京、天津、石家庄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影响分别达到37%、42%、33%.  相似文献   
50.
关于我国生态环境补偿收费政策的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每年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达500多亿元。为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和改善生态环境积累资金,同时刺激有关企业有效地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提出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的背景和理论依据,然后提出了该项政策的基本框架,最后简要地提出了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