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鲁中南乡村代表地区凌河镇为研究对象,选择13个新村与11个旧村作为研究样点展开实地植物调查与植物文化访谈,并对乡村人居林树冠覆盖率、植物景观和人文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6年凌河镇所调查村庄整体树冠覆盖面积为1 213 875. 7 m~2,树冠覆盖率为10. 05%,较2012年有所下降,且新村下降幅度较大,新村平均树冠覆盖率由2012年的16. 86%下降至2016年的11. 18%,旧村平均树冠覆盖率由2012年的12. 50%下降至2016年的9. 07%。(2)新村与旧村的乡村人居林整体上呈现以杨树、日本樱花、白花泡桐、柿树、香椿、木瓜海棠和刺槐为主的植物景观,其中杨树为优势景观树种。与旧村相比,新村水岸林景观差异不大;庭院林杨树、白花泡桐、刺槐、国槐和垂柳景观减少,日本樱花、二球悬铃木、木瓜海棠和香椿景观增多,柿树景观保持稳定;道路林杨树、国槐、刺槐、垂柳和合欢植物景观减少,日本樱花、广玉兰、木瓜海棠、紫薇和二球悬铃木景观增多,柿树景观保持稳定。(3)乡村人居林整体人文特征包括审美观赏、食用补给和情感寓意3种类型,其中审美观赏和食用补给类型为新村与旧村庭院林首要需求,而情感寓意类型在庭院林、道路林和水岸林中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下南昌县早稻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早稻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变化状况及其与气温、产量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早稻生产。利用1996-2017年江西省南昌县早稻生长发育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对南昌县的气候、气温与LAI的关系、LAI变化特征及LAI与产量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7年南昌县历年平均气温、早稻生育期间的平均气温分别以0.4℃·(10a)~(-1)和0.6℃·(10a)~(-1)的趋势增温;早稻秧苗移栽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的LAI递减率分别为0.4·(10a)~(-1)、0.5·(10a)~(-1)、0.2·(10a)-1,分蘖期、乳熟期的LAI虽然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较平稳的变化趋势,历年早稻平均LAI呈下降的趋势,下降率为0.3·(10a)~(-1);在营养生长阶段通过气温升高缩短生育期导致LAI减少,生殖生长阶段气温的升高直接导致LAI的减少;LAI与早稻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无相关性,成熟期的株茎数分别与拔节期的LAI、抽穗期的LAI之间,理论产量与抽穗期的LAI之间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早稻拔节期的LAI达到3.4,成熟期每平方米株茎数最高可达414.1;抽穗期的LAI达到7.6,成熟期每平方米株茎数最高可达548.5;抽穗期的LAI达到9.9,理论产量最高可达749.00g·m~(-2);在乳熟期,LAI每增加1.0,成熟期每平方米株茎数可以增加34茎、理论产量可以增加50.0 g·m~(-2)。气候变暖下早稻LAI下降,理论产量每年约下降5.09 g·m~(-2)。提前播种、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是应对气候变暖导致早稻产量下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差,且炸药爆破增透存在危险性大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实验等方法,分析了液态CO_2致裂增透煤层原理及煤层损伤,计算了液态CO_2致裂当量,模拟优化了关键部件释放管几何类型及参数,研究了相变致裂点数对致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相变致裂利用高压气体冲击破碎煤岩体,增强了煤岩层的裂隙发育及透气性;1 kg液态CO_2相变致裂爆炸的当量相当于398 g TNT炸药;关键部件释放管最优结构为空心圆柱结构,最优长度18 mm,最优直径24 mm,最优压力276 MPa;瓦斯抽放影响半径与致裂管数满足三次函数关系,单孔一点致裂方案能够实现增透促抽;致裂后增透促抽瓦斯效果显著,为安全高效抽采瓦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排放多目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排放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模型.以生命周期CO,NOx,PM,HC,SOx,CO2排放为优化目标,对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排放进行了单目标及多目标优化,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后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混合比例为63%.与原始值相比,多目标优化后生命周期CO排放略有升高,NOx升高15%,PM升高19%;生命周期HC、SOx和CO2分别降低8%、50%和21%.  相似文献   
15.
春季不同天气城市街头绿地内PM2.5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春季,采用水平分布监测法监测了3种天气下距交通污染源不同距离的街头绿地中的PM2.5质量浓度,研究了不同天气下PM2.5的日变化、水平分布规律及绿地对PM2.5的净化效应,为城市街头绿地、城市公园建设及市民合理选择休闲锻炼时间和地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晴天和多云时,PM2.5质量浓度上午高于下午,7:00浓度最高,15:00最低;雨后阴天基本保持上升趋势。2)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晴天(61.67μg·m-3)〈多云(187.98μg·m-3)〈雨后阴天(291.48μg·m-3)。晴天除5:00和7:00外,其他时刻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13:00—15:00达到国家一类功能区空气质量要求;多云和雨后阴天PM2.5质量浓度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浓度限值150.6%和288.6%。3)观测时段内,无论哪种天气,5:00、7:00、11:00和15:00绿地的净化功能较强,19:00净化功能均最差,所有监测点无一例外的表现为负效应。4)3种天气下,PM2.5质量浓度在距离道路10~25 m最高,绿地的净化效应最差,55 m外基本可以形成稳定的森林内环境。5)在南方高湿环境下,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PM2.5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晴天和多云天气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雨后阴天二者呈负相关关系。6)在一定阈值内,街头绿地能够缓解PM2.5污染,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从游憩时间来看,市民可以选择晴天进入街头绿地休闲,多云和雨后阴天尽量减少外出;从活动最佳地段来看,距离污染源55 m以上适宜休闲锻炼;从街头绿地的规划面积来看,半径以不小于55 m为宜。  相似文献   
16.
改性粉煤灰对沼液中氨氮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制的改性粉煤灰为吸附材料,对沼液中氨氮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沼液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为7.0,吸附时间为30 min,改性粉煤灰的投加量为0.013 g/mL时,吸附效果较好。此吸附过程可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该过程的吸附速率主要受液膜扩散过程的阻力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石化环境监测LIMS系统中BOD5的组态方法。在组态之前,需要根据实际工作中变量的常规取值对BOD5和溶解氧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化,组态BOD5的LIMS分析方法所需的组态分项包括水样在培养前后的溶解氧浓度等15个,每个分项均应根据数据类型、修约规则、计量单位设置相应的属性,空白样在培养前、后的溶解氧质量浓度用LabWare LIMS的"标准试剂"功能实现组态。BOD5值根据分析方法的计算公式、检出限、测定范围等限定条件编制程序语句计算出最终结果,编程组态后的LIMS分析经反复测试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建成区道路绿化空间结构和行道树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普查测量方法,定量研究了北京建成区188条道路行道树的树种结构、径级分布、立木层次和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国槐(Sophora japonica)、毛白杨(Populus alba)、银杏(Ginkgo biloba)是建成区主要行道树种,使用量分别占研究区树木总株数的54.7%、13.7%和7.4%。建成区树木...  相似文献   
19.
顶板瓦斯高抽巷合理抽放负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板瓦斯高抽巷的抽采效果与抽放负压直接相关.结合阳煤三矿K8206大采长综放 面顶板瓦斯高抽巷实际抽采效果,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得出顶板瓦斯高抽巷 抽采正常期最优抽放负压,以期对高瓦斯矿区顶板瓦斯高抽巷的合理抽放参数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矿井的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  相似文献   
20.
尚玥  余欢  茅宇豪  王成  谢鸣捷 《环境科学》2021,42(3):1228-1235
对南京北郊2018年9月~2019年9月PM2.5中有机组分的吸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利用PM2.5化学组成及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该地区吸光性有机碳(棕碳,brown carbon,BrC)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和甲醇可提取有机碳(methanol extractable organic carbon,MEOC)在365 nm处光吸收系数(Abs365,w和Abs365,m)的平均值分别为(3.22±2.18)Mm-1和(7.69±4.93)Mm-1.Abs365,w和Abs365,m分别与WSOC(r=0.72,P<0.01)和MEOC(r=0.62,P=0.04)的质量浓度显著相关,均表现为冬高夏低,夜高昼低的时间变化特征.这可归结于冬季和夜间的气象特征(例如边界层高度降低和大气稳定度升高)、冬季一次源排放的增加以及夏季和白天更强的"光漂白作用".Abs365,m/Abs365,w的年均值(2.60±0.92)远高于MEOC/WSOC(质量浓度比值,1.37±0.30),表明MEOC中非水溶性组分的吸光作用更强,在BrC的吸光作用中占主导地位.WSOC、MEOC、Abs365,m和K+均未表现出强相关性(r<0.60),因此生物质燃烧不是该地区BrC的主要一次来源.WSOC和MEOC质量吸收效率(MAE365,w和MAE365,m)及其比值(MAE365,m/MAE365,w)的季节变化和Abs365相同.MEOC中非水溶性组分的MAE365[(4.10±5.15)m2·g-1]分别是MAE365,w和MAE365,m的6.0和2.9倍,支持BrC的吸光作用受非水溶性有机组分主导这一推断.和WSOC的埃氏吸收指数(ÅWSOC)相比,MEOC的埃氏吸收指数(ÅMEOC)随时间变化更显著,这可能与非水溶性吸光组分排放的季节变化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PM2.5中有机组分的吸光作用主要来源于二次形成过程和人为活动相关的一次排放,而不是生物质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