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合理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对于优化流域景观格局、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干旱内陆河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合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0 年,流域景观发生较大了变化,草地面积减少12.73×104 hm2,未利用地面积增加15.59×104 hm2;将生态风险划分为5 个等级,其中低生态风险区向流域上游不断迁移,面积减少31.89×104 hm2,较低生态风险区向上游和中游不断延伸,面积增加29.30×104 hm2,高生态风险区向下游不断扩展,面积增加58.69×104hm2;流域生态风险转换方式共有7 种,低向高等级转化的总面积为122.56×104 hm2,高向低等级转化的总面积为6.12×104 hm2,生态风险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2.
敦煌作为典型的绿洲型城市,分析其历史时期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探讨敦煌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历史借鉴意义.分析表明,历史时期敦煌城市形态呈方形,并具有延续性,在城市演变过程中自然环境、人口迁移、军事政权、丝路贸易和水资源是影响城市演变的主要因素.由于每一历史时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城市内部形态发展各异,但唐“安史之乱”是敦煌城市发展的拐点.  相似文献   
33.
以我国甘肃省河西地区5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2—2016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土地财政规模与结构,并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2002—2016年河西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较快,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远快于出让面积增长。(2)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土地财政依赖度和土地价格均价较低,5个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均值的高低次序与土地价格均价的次序一致,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对应性。(3)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高度正相关,土地财政与城镇化拟合曲线主要呈线性关系,效应系数较小。(4)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发展初期协调度较低,协调关系由失调衰退向协调发展演化,协调发展度逐年优化,土地财政有超前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4.
采用人均GDP泰尔指数和集中指数,测度甘南州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和集中程度,从综合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要素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选取15个单项指标构建甘南州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为研究界面,对甘南州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5.
以张掖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现状年(2012年)、近期规划年(2015年)和远期规划年(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影响张掖市建成区水资源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年(2012年)为不可承载,近期规划年(2015年)为差,远期规划年(2020年)为可承载,表明张掖城市水资源规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甘肃省国土开发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培基 《青海环境》2001,11(2):47-50,71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总体经济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问题突出。科学的开发国土开发整治关系到甘肃省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甘肃省国土开发整治重大问题出发,探讨了21世纪前期国土开发整治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新形势下国土开发整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7.
促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以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综合评估以水源供给、土壤保持、水质净化和固碳释氧为主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基于农户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核算多维贫困指数。在综合测度两者耦合协调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其耦合协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分类指导策略。结果表明:(1)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25个特困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 525.05亿元,其中,固碳价值最高。在各地类中,园地平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耕地最小;(2)在25个特困片区的多维贫困中,基本物质需求相对充裕,健康状况贫困、文化教育贫困和社会关系贫困次之,经济收入贫困最严重;(3)由耦合差异分析可知,车拉、藏族等9个片区为生计资本落后型,经济收入、社会关系和文化教育是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化的主要因素。南阳、崖城等12个片区为生态资产落后型,林地、园地等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类缺乏制约了多维贫困的持续改善。临江、新寨和大桥3个片区为协调发展型,仅理川片区为衰退失调型;(4)依据不同耦合差异类型及制约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分类指导策略,为精准扶贫战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