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抽水时间间隔是影响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以某铬污染场地为例,利用数值模型结合加权平均方法,以修复成本最小和抽出效率最高为目标,对抽水方案进行优化模拟。模拟结果显示:间歇性抽水方式平均抽出效率高于持续性抽水方式,间歇时间间隔最佳为10 d;以持续性抽水方式抽出30%污染物后,更替为抽水时间间隔为10 d的间歇性抽水是修复成本最低的抽水方案。该结论可为污染场地地下水抽水方案优化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由于雾霾事件频发,有关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组成及迁移转化规律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PM2.5颗粒物中微生物的组成和来源还知之甚少。本文应用T–RFLP、克隆文库和测序方法研究厦门2012年冬季PM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的群落组成,并分析其潜在的来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与克隆文库方法相比,T–RFLP分析所得的物种数量(TRF峰)相对较多,说明T–RFLP是快速、灵敏分析空气微生物群落特征的高效手段之一。T–RFLP和克隆文库结果表明,PM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其中2%的细菌16S rRNA基因和42%的真核微型生物18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知序列的相似度低于97%。分类分析表明,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是PM2.5颗粒物细菌的主要类群,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91%、10.68%、41.75%和44.66%;Stramenopiles、Alveolata、Metazoa、Fungi和Viridiplantae是PM2.5颗粒物真核微型生物的主要类群,其相对丰度分别为5%、7%、15%、20%和39%。然而,尚有14%的真核微型生物18S rRNA基因序列未能分类到已知门类,说明气溶胶真核微型生物方面的研究尚存在较大空白。与文献对比分析表明,厦门城区空气微生物的动态性较强,环境来源多变。环境来源分析表明,厦门虽然属于典型海滨城市,但其空气微生物的重要环境源可能为淡水,其次是土壤、水体沉积物、污水系统和动物粪便等。而季节性气团输送可能是厦门冬季气溶胶微生物多来源于淡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孙俊玲  王鹏焱  张庆华 《环境化学》2019,38(7):1582-1589
为探讨不同交通状况下大气颗粒物中二■英(PCDD/Fs)的污染特征以及评估交通限行对大气颗粒物中二■英(PCDD/Fs)变化趋势的影响,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门使用中流量采样器对大气颗粒物PM_(10)和TSP样品进行了连续同步采集,应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HRGC/HRMS)联用法和US EPA 1613B标准方法,检测分析了北京市交通限行期间以及交通限行前后等不同交通状况下大气颗粒物TSP和PM_(10)中17种2,3,7,8-氯取代PCDD/Fs浓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PCDD/Fs在TSP中的浓度和毒性当量(TEQ)分别是交通限行前2117 fg·m~(-3)(120.85 fg I-TEQ·m~(-3))、限行期间550 fg·m~(-3)(25.26 fg I-TEQ·m~(-3)),在PM_(10)中的浓度(毒性当量)分别是交通限行前2045 fg·m~(-3)(112.87 fg I-TEQ·m~(-3))、限行期间484 fg·m~(-3)(19.67 fg I-TEQ·m~(-3))、限行结束后1572 fg·m~(-3)(81.06 fg I-TEQ·m~(-3)). PCDDs浓度远低于PCDFs,体现了典型"热源"特征,除OCDF外,PCDDs和PCDF同族体浓度变化趋势表现为随着取代氯原子个数的增加而增大,PCDD/Fs主要附着在PM_(10)中,占TSP中总浓度的87%—97%,平均92%.交通限行期间PCDD/Fs污染水平明显降低,临时交通流控制措施是PCDD/Fs降低的主要因素.当前的研究结果力求为评价交通源对大气环境中PCDD/Fs的影响以及交通限行对PCDD/Fs的削减贡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4.
利用超细粉碎分级设备,分别测试粉碎工艺中除尘器在不同过滤面积、过滤风速、入口粉尘浓度时,喷吹后的除尘器阻力、过滤风速、喷吹时的除尘器阻力波动情况;测试脉冲宽度对喷吹后除尘器阻力和喷吹时除尘器阻力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石油焦的轻质和黏附性特性,过滤风速不应超过2.17 m/min,考虑到除尘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好控制在1.3 m/min以内;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的高低对喷吹后除尘器阻力和喷吹时除尘器阻力波动均存在较大影响,入口粉尘浓度低时,阻力和阻力波动都较小;脉冲宽度对喷吹后除尘器阻力和喷吹时除尘器阻力波动有一定影响,该实验系统最佳脉冲宽度为0.08 s。  相似文献   
65.
硝化产物对硝化细菌混培物保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彩华  郑平  胡安辉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0):1663-1668
采用添加硝化产物的方法,研究了饥饿保藏过程中硝化产物对硝化细菌混培物活性和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保藏过程中添加亚硝酸盐可改善硝化细菌混培物的保藏效果,并明显降低硝化活性的衰减速率.缺氧条件下,4℃加5mmol/L亚硝态氮、4℃加5mmol/L硝态氮及4℃不加代谢产物3种保藏方法下的硝化活性均呈指数衰减,衰减速率分别为0.010d-1、0.020d-1、0.021d-1,半衰期分别为72.3、33.9、32.7d;硝化活性趋于稳定时,3种方法下的硝化活性保留率分别为18.7%、19.1%和15.1%,总菌体量保留率分别为62.0%、47.3%和58.7%;随着饥饿保藏时间的延长,各方法下的硝化细菌混培物ATP含量和血红素c含量均随硝化活性的衰减而下降,混培物颜色也随硝化活性的衰减而变黑.  相似文献   
66.
为降低污水厂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时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宁波市某污水厂再生水回用于河道的生态修复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集成技术对再生水进行净化及自然修复,研究其对再生水常规水质指标、水体综合生物毒性及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生态修复措施对稳定再生水水质的效果明显,主要水质指标保持稳定并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再生水水质毒性降低,河道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及生物密度也均明显增加,有效降低了再生水补水时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对保障城市内河活水流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江汉下游农村经济区在湖北省中部,经济区位居中处优,在湖北省农村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区乡镇企业较发达,特别是天门、仙桃、潜江三市尤为突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社会市场经济转轨初期,全省处于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重要开端时期,为了阐明本区在“转轨”和“实现建议”时期的作用,就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8.
铁离子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蕾  郑平  胡安辉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8):1629-1634
考察了铁离子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205d的连续培养,添加铁离子可提高反应器的基质转化能力,铁离子浓度为0.075 mmol·L-1时,反应器对NH4+-N和NO2--N的最大去除速率分别为对照(铁离子浓度0.03 mmol·L-1)的1.8倍和1.6倍;添加铁离子可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生长,以NO3--N产生量和挥发性固体浓度(VS)表征厌氧氨氧化菌生长,铁离子浓度为0.075 mmol·L-1时,细胞生长量为对照(铁离子浓度为0.03 mmol·L-1)的1.36倍;试验反应器的VS是对照的2.15倍.添加铁离子可引起厌氧氨氧化菌细胞结构改变,细胞内产生不明灰色区域.试验还证明,厌氧氨氧化菌对铁离子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原有厌氧氨氧化菌培养基的铁含量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69.
对喷流除尘技术在收集硫酸铵和硝酸铵粉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喷流除尘技术利用粉尘颗粒在撞击区内来回振荡、相互碰撞并团聚的机理进行除尘.实验采用水平式对喷流除尘系统收集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物粉尘,主要考察喷嘴气流速度、含尘浓度和喷雾化水润湿含尘气流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并进行机理分析.实验表明,除尘效率随喷嘴风速的增大而升高,但喷嘴风速超过25~27 m/s后,反而下降;除尘效率随含尘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含尘浓度超过0 45~0.55 kg/m3后反而有所降低;喷雾化润湿含尘气流能显著提高除尘效率,最优耗水量为0.18~0.22 kg/kg粉尘,超过该值后无显著变化.实验确定的最优除尘条件为:喷嘴速度25~27 m/s、含尘浓度0.45~0.55 kg/m3、耗水量0.18~0 22 kg/kg粉尘,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6.8%.  相似文献   
70.
高新技术产业在降能提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适度产业集聚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推动绿色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及其不同集聚模式对绿色经济效率作用机制。其次以生产函数为出发点,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间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使用Super SBM-DEA模型和区位熵分别测算中国各省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SGMM)识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等解释变量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对绿色经济效率分解项的影响效果,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5—2015年,只有北京、上海和广东三省市绿色经济效率大于1,处于效率前沿面,而其他地区较低。总体来看,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递减趋势,这一分布状态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在区域上分布情形一致。(2)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对绿色规模效率和绿色纯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呈现"U"型曲线关系,其主要通过对绿色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来实现。(3)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提高,而多样化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4)环境规制和城镇化能显著促进绿色经济效率,外商投资水平显著促进绿色纯技术效率,但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和绿色规模效率。政策启示在于:(1)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突破口。(2)有效利用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高新技术园区在推动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多元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多样化集聚。(3)避免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结构,将集聚区打造成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