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2篇
基础理论   4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71.
贵州黎平县内丰富的香禾糯资源是侗族人民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孕育了侗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而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也促进了香禾糯的持续种植和保护.通过研究黎平县香禾糯的历史发展情况,结合2013 年对黎平县香禾糯品种资源的实地调查,发现黎平县至今仍保留了45 个不同品质特征和用途的香禾糯品种,说明香禾糯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侗族的饮食文化、节日庆典、宗教信仰、传统农作方式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习俗与香禾糯品种资源保护的关系,发现香禾糯是侗族油茶、扁米、腌制品等日常食品的必备原料,也是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礼尚往来、祭祀仪式的必需品,同时,侗族和谐共生的“稻-鱼-鸭”生产模式更提高了香禾糯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揭示了侗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习俗是保持香禾糯高度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香禾糯资源消失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2.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类型及其评估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在分析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类型和内涵,并将其分为直接实物价值、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生态功能间接价值和非使用类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进而提出评估这些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北京市12个超市1000位消费者的现场问卷调查,本文揭示了消费者中有64.9%的人对转基因生物和产品不太了解或不了解,非常了解的仅有2.3%。在标识方面,有45.3%的受访者不知道我国已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标识,另有42.6%的受访者虽然知道有标识,但不能够辨别市场转基因产品的现有标识,共有96.9%的受访者要求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实行标识,其中有48.1%的消费者要求标识醒目。在消费倾向方面,有69%的受访者信任传统食品;仅有5.20%的受访者信任转基因食品;而25.8%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另有80.5%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应该“适当发展”转基因技术,并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慎重商业化生产”,而认为应该“积极发展”和“不作重点发展”的观点分别为10.9%和8.6%。  相似文献   
7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条件价值法(CVM),通过支付意愿(WT)调查,于1996年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进行了实际的量化评估.调查表返回603份,反馈率64.56%,其中74.02%的反馈者愿意为保护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支付费用,平均支付中位值为每人每年33.3元人民币.研究表明,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达43.19亿元,其中存在价值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5.
合理解决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农村乃至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基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之上建立的互助型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76.
国际生物安全现状与我国的生物安全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安全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包括科技,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内容的世界性环境与发展的基本问题。生物安全问题,特别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如不妥善解决,会大大限制生物技术的发展,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  相似文献   
77.
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8.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筛选出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及脆弱性和人类威胁等诸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和解析,进而制定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而又操作简便的生态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该标准适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状况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9.
作者在对江苏省太湖农业区田园杂草区系作过系统、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农田杂草发生、分布的环境因素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杂草的发生量和分布除受土壤水分、土壤pH、光、温等农田自然生态因子影响外,还受耕作制度、栽培措施、除草剂施用、引种调种等人为生态因子的制约。并根据杂草在各生态环境下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以杂草检疫,杂草测报、化学防治、耕作制度防治、生物防治及杂草生物量利用相结合的杂草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0.
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途径。至1993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类型自然保护区763个,总面积661.8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6.8%。本文在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概述了自然保护区对各类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驯化物种、野生亲缘种及种质资源保护的现状,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各组分已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分布及管理;评价了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各组分保护的效果;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