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研究了超声波/零价铁(US/Fe^0)工艺对水中双酚A(BPA)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S/Fe^0工艺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BPA,具有协同作用,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Fe^0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超声功率越大,越有利于BPA的降解;初始浓度较低时,BPA的降解效果较好;弱酸性条件有利于BPA的降解;加入一定量的自由基捕获剂(正丁醇)可以抑制BPA的降解;联合作用2h后,TOC的去除率较低,说明其矿化程度不完全。  相似文献   
272.
厌氧硫酸盐还原-氨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在无机营养条件下培养历时354 d,成功实现了SO2-4和NH+4的同步生物去除。结果表明,提高进水的TN负荷有利于促进硫酸盐还原-氨氧化的发生,当进水TN负荷提高到120 mg/(L·d)时,对TN的平均去除速率和硫酸盐硫的平均去除速率达到了最大,分别为64.43 mg/(L·d)和44.82 mg/(L·d);在同步生物脱氮除硫前期生成了大量的NO-3-N,平均浓度为53.88 mg/L,远大于由Anammox反应生成的量,推测部分NO-3是直接由NH+4和SO2-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该体系中存在单质硫的自养反硝化,可以解释反应后期硫酸盐重生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273.
根据印染废水的特点和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从适用性、与其他工艺的衔接、工程造价、运行费用及水解效果等方面对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和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在适用性和工程造价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但是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对印染废水中COD、SS和色度去除率能够分别达到50%、73%和75%,明显高于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且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每降解1kgCOD所需电量为(0.23±0.05)kW·h,优于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274.
采用厌氧氨氧化污泥,通过脱氮效能的测定,研究了常温(15±2)℃下保藏过程中基质添加与保藏时间对污泥活性的影响以及探讨长期保持污泥活性的保藏策略。结果表明,在无营养物添加的情况下,保藏的前45天厌氧氨氧化污泥氮去除速率由0.107 kg/(m3·d)下降到0.025 kg/(m3·d),其速率下降最快,但是经过6 d培养,污泥的活性可以得到恢复;当保藏365 d后,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基本消失,即使通过11 d恢复也无明显的厌氧氨氧化特性。说明常温下保藏时间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影响显著,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污泥氮去除速率会大幅降低,甚至消失。根据衰减指数模型拟合出常温状态下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衰减模型为y=0.547×exp(-0.0109×t)。通过定期(15 d)投加营养物,经过150d和365 d保藏后的厌氧氨氧化污泥仍然保持48%和31%的活性。说明定期投加营养物可以有效缓解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在常温保藏过程中的衰减,适用于厌氧氨氧化污泥常温下长期保藏。  相似文献   
275.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存在微生物的混合培养、泥龄、硝酸盐等问题,制约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BICT)工艺以CASS工艺为基础,通过单独设立膜法硝化池,使自养菌和异养菌分开培养,解决了微生物混合生长所带来的问题,同时BICT工艺中间歇反应器与连续流反应器的特殊组合方式使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各池间转移,可增加系统充水比和提高容积利用率.保证BICT工艺具有良好的氮、磷去除效果.利用BICT工艺对CASS工艺进行工程升级改造,比利用物化法对CASS工艺进行改造所需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在对CASS工艺进行改造时,可以优先考虑BICT工艺.  相似文献   
276.
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试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BP类神经网络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与多输入单输出(MISO)模型。应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试6个不同工况的实测数据对2个模型进行训练,均表现出很好的收敛性。通过另外2个中试工况的实测数据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测试,MISO模型对化学-生物絮凝反应器出水的COD、TP和SS的预测相对误差均低于MIMO模型,其预测相对误差均在9%以下。研究表明,MISO模型是一个很易使用的建模工具,能很好地预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277.
利用2015—2019年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的CE-318型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淮河流域农田背景区及其灰霾污染日、非灰霾污染日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和类型的差异和联系.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农田背景区及其灰霾污染日、非灰霾污染日的AOD440平均值为0.60~0.86,以细粒子气溶胶为主,气溶胶散射能力强,吸收能力弱;(2)细粒子气溶胶增加在淮河流域农田背景区灰霾污染中占主导作用,灰霾污染发生时,AOD440平均值增大0.26,散射能力增强,吸收能力减弱,污染的气溶胶类型占比增加17.79%;(3)2015—2019年,淮河流域农田背景区及其灰霾污染日、非灰霾污染日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细模态粒子体积浓度整体呈减小趋势,气溶胶散射能力逐年增强,吸收能力逐年减弱;(4)淮河流域农田背景区及其灰霾污染日,随着污染等级的增加,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污染的气溶胶类型占比增大,重度污染时颗粒物向大粒径方向移动,但仍为细粒子;(5)受气溶胶来源、吸湿增长和高温的影响,春夏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单次散射反照率较高,秋冬季主要由雾霾污染造成,细粒子比例高,气溶胶光学厚...  相似文献   
278.
金属矿山安全管理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矿山实行安全管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而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矿山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根据金属矿山生产工艺的特点及危险源的分类,从管理制度、爆破、矿井开采、矿井通风、供电通讯及提升运输6个方面对金属矿山系统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该系统将更为直观、全面地为金属矿山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