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污水厂进水或厌氧单元出水中的硫化物会对污水处理工艺的硝化反应过程产生潜在抑制作用,认识和调控硫化物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对污水厂工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亚硝化过程对于保障污水工艺氮的去除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硫化物对亚硝化过程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探讨相关影响过程的特征和发生机制.同时,选择不同典型浓度范围的硫化物和不同存在状态对亚硝化过程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浓度由10 mg·L~(-1)提高到30 mg·L~(-1),氨氧化抑制率由16.3%提高到40%,但随着硫化物浓度进一步升高,氨氧化抑制率上升并不明显.进一步通过硫化物对羟胺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硫化物导致羟胺氧化速率下降要大于氨氧化阶段.同时系统内硫化物耗尽后,氨氧化反应和羟胺氧化反应均不能完全恢复.铁盐作为常见的硫化物去除剂,铁盐加入后并未能够有效消除硫化物对亚硝化过程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电微生物电子传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燃料电池集产电和污水净化为一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回收技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来看,电子能否顺利地传递到阳极表面对于电流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电子在产电微生物体内产生的途径、电子从微生物体内向阳极传递的不同方式以及阳极材料对产电微生物附着和电子传递的影响。从生物化学、电化学和材料学上对产电微生物体内的电子到阳极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综述。明确电子传递的关键环节,为新型高效阳极材料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废水生物强化中基因工程菌的流失和环境生存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春  黄霞  杨景亮 《环境科学》2008,29(9):2571-2575
在废水生物强化处理中,基因工程菌从生物反应器向环境的流失会造成潜在生态风险.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反应器(CAS)和膜一生物反应器(MBR)中,考察了1株降解阿特拉津基因工程菌的流失和流失后在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在接种初期从反应器中流失的密度最大.在接种密度为1010CFU/mL时,CAS的最大流失密度接近接种密度,MBR的最大流失密度仅有102CFU/mL.在模拟自然环境中,流失密度是决定基因工程菌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在CAS出水1010CFU/mL流失密度下,高种群密度基因工程菌在水体和土壤中生存时间较长(30 d以上),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在MBR出水102CFU/mL流失密度下.基因工程菌在水体和土壤中很快衰亡,潜在生态风险较小.环境条件对基因工程菌生存状况具有影响,提高土壤的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以及环境选择压力的存在有利于基因工程菌生存.  相似文献   
14.
焦化废水处理中预处理蒸氨工艺不稳定容易引起生物处理出水NH+4-N的波动,为了在有机物去除的同时提高生物系统对NH+4-N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采用对NH+4-N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天然斜发沸石为生物填料构建沸石床多级生物膜系统,考察了进水负荷对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抗冲击负荷能力以及系统的功能分区和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NH+4-N负荷≤0.21 kg/(m3·d)、COD负荷≤1.35 kg/(m3·d)时,出水NH+4-N和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1.2)mg/L和(228±60)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9.1±0.5)%和(86.0±2.6)%.在低、高两次NH+4-N冲击负荷[0.03 kg/(m3·d)和0.06 kg/(m3·d)]条件下,系统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仍然分别高达99.0%和92.9%,高于对比系统的96.8%和89.3%,表现出良好的抗NH+4-N冲击负荷性能与处理稳定性.系统好氧单元反应器沿程出现脱碳/硝化功能区(C/N区)和硝化功能区(N区),其中N区的NH+4-N 降解速率为C/N区的2~8倍.系统进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 1×103~1×104、>1×104的TOC浓度分别为227.6、104.8和35.0 mg/L,处理出水中的TOC浓度分别为31.2、 22.9和31.5 mg/L,其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和1×103~1×104这2个范围的有机物降解良好,出水残余物质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5.
废水中有机物生物降解性数据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霞  蒋斌 《环境科学》1994,15(6):28-32
在全面分析废有机物生物降解性数据库系统的需求状态及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面向用户完成了该数据系统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为系统的进一步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膜-复合式生物反应器组合系统操作条件及稳定运行特性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桂萍  黄霞  汪诚文  钱易 《环境科学》1998,19(2):35-38,46
对膜-复合式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和稳定运行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平板式聚丙烯腈超滤膜进行实验,适宜操作压力为0.15MPa,适宜膜面流速1.4-1.7m/s,HRT至少可以控制在4h,悬浮污泥浓度是影响膜通透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值为2-2.5g/L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主要叙述TiO2/H2O2/UV和TiO2/O3/UV体系降解对氯苯甲酸(4-CBA)和喹啉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1)在TiO2/H2O2/UV体系里目标物降解速度先随过氧化氢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一定浓度之后便开始下降;(2)在TiO2/O3/UV体系中,目标降解物的反应速度都非常快,且臭氧浓度高的时候降解速度更快;(3)二氧化钛催化剂在TiO2/O3/UV体系中作为积极因素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而在TiO2/H2O2/UV体系是消极因素,会降低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8.
聚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中和混凝-厌氧十好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在不同工况和运行参数条件下处理聚醚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中和混凝能有效地降低生物处理的污泥负荷,调节pH值6.7,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l00mg/L时.聚醚废水COD去除率可达28%,当进水的COD为3000~4000mg/L时,聚醚废水经此组合工艺处理后,COD的总去除率达96%以上,出水COD值约150mg/L.  相似文献   
19.
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污染物对氮循环中硝化过程的影响,利用摇瓶实验测定了24种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单取代苯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OH>-NO2>-NH2>-Cl>-CH3>-H;取代基的位置对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二甲苯对底泥氨氧化活性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间>邻>对,苯二胺也表现为同样的趋势,但不明显;多取代甲基和氨基,随着取代基个数增加对底泥氨氧化抑制作用有增强趋势. 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IC50,μmol·L-1)与取代基团电负性之和(∑E)有较好的相关关系:lgIC50=14.72-0.91∑E,苯环上取代基团的∑E越大,该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作用的抑制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O3/UV降解喹啉过程中不同氧化剂的相对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O3/UV降解自配喹啉水溶液时水体中存在的不同氧化剂对喹啉降解的相对重要性的结果表明,O3和·OH是喹啉降解过程的主要氧化剂.通过靛蓝二磺酸钠法和·OH探针化合物(对氯苯甲酸)法分别测定了水体中的O3浓度和·OH浓度,定量地计算了O3和·OH在降解喹啉时的相对重要性,得到喹啉与·OH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6.65×109mol·(L·s)-1.在本试验条件下,由·OH引起的喹啉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88%,而由O3引起的喹啉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12%.提高水体中·OH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喹啉的总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