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铁-铈水合氧化物吸附剂除磷的间歇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铁-铈水合氧化物脱磷吸附剂,进行其对水溶液中磷酸盐吸附的速率曲线、pH值影响曲线、吸附等温线等的测定。结果显示,该复合吸附剂在pH=2~6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吸附除磷效果,其最大静态吸附量是粉末活性氧化铝的1.8倍以上。对富磷吸附剂的解吸及再生试验显示,该吸附剂可循环使用,一次再生后吸附容量约为新鲜吸附剂容量的90%。  相似文献   
102.
用内填YDT弹性立体填料的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1065mg/L和253mg/L,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3.5h,混合液回流比为3.6时,出水COD约为180mg/L,NH3-N为5mg/L,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83%和98%。  相似文献   
103.
在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secondary effluent organic matter,EfOM)的微滤过程中,多种因素均与膜的有机污染相关,比如总有机物的含量,溶解性有机物的亲疏水性组成等.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二级出水微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膜污染,以及预臭氧化对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进而对膜有机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刘春  黄霞  王慧 《环境科学》2007,28(5):1102-1106
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经过启动期之后,可以实现对阿特拉津的高效稳定去除,去除率在90%以上.不同条件下,启动期最短2 d,最长可达12 d.阿特拉津初始进水负荷、运行温度和工程菌接种密度,对启动期具有显著影响.增加阿特拉津初始进水负荷、提高运行温度和增加基因工程菌接种密度,可以实现快速启动.进水水质对启动期影响不大,在人工配水和实际污水2种进水条件下,启动期基本相同,而且稳定期2种进水的阿特拉津去除情况也没有差异,说明进水水质对启动期和稳定期阿特拉津的去除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105.
微生物燃料电池表观内阻的构成和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鹏  范明志  曹效鑫  黄霞  王诚 《环境科学》2007,28(8):1894-1898
将微生物燃料电池内部各种阻力用表观内阻统一表征,在建立其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将表观内阻分为欧姆内阻和非欧姆内阻2部分。通过稳态放电法测量微生物燃料电池表观内阻,在改变外电阻后稳定时间需要60s以上方能保证测定准确性,通过稳态放电法测定一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表观内阻为289?,当外电阻等于表观内阻时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外输出功率达到最大,为241mW/m2;通过电流中断法测量一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欧姆内阻为99?,测定结果与断电前电流强度无关;当一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外供电分别处于活化极化区、欧姆极化区和浓差极化区时,非欧姆电阻占总内阻的比例分别为93%、66%和75%,在电池对外供电达到最大时非欧姆占总内阻比例最低。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能力需要同时降低电池的欧姆内阻和非欧姆内阻。  相似文献   
106.
雨水径流截流渗滤系统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设计雨水径流截流渗滤中试系统,监测其对汇水路面上降雨径流的长期净化效果,分析2次典型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及系统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路面径流污染严重,SS、COD、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61、135、7.88和0.62 mg/L;长时降雨形成的径流表现出明显初期效应,前25%水量中所含的SS、TP、DTP及PO34-...  相似文献   
107.
厌氧-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同步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了主要由厌氧-好氧-缺氧构成的短程硝化同步反硝化除磷工艺,并在常温条件下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研究发现,通过调节反应器内好氧区的pH(8.2~8.7)和溶解氧(DO为3~5mg·L-1)能实现该工艺的快速启动,在好氧区内实现亚硝酸盐的累积.在稳定运行期内,DO是影响短程硝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好氧1区DO控制在1.5~2.0mg·L-1,好氧2区DO控制在0.5~1.0mg·L-1,好氧区内亚硝酸盐氮累积浓度稳定在5~10mg·L-1,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各反应单元内碳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除磷贡献的研究表明,该工艺的缺氧段实现了在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以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共同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反硝化除磷量占系统总除磷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08.
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阴极微生物作为催化剂,降低微生物燃料电池成本的同时提高运行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文章根据最终电子受体将微生物燃料电池分为好氧生物阴极型和厌氧生物阴极型两类,分别对其产电机理、产电及污水净化效果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的各种因素,提出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9.
碳纳米管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和柔性石墨(flexible graphite,FG)为阳极材料的3种微生物燃料电池(CN-MFC、AC-MFC和FG-MFC)的产电性能,其最大产电功率密度分别为402、354和274 mW/m2,CN-MFC产电功率密度和库仑效率均高于AC-MFC和FG-MFC.CN-MFC、AC-MFC和FG-MFC的内阻分别为263、301和381 Q,以碳纳米管为阳极材料町以有效降低MFC的阳极内阻.稳定运行后3种MFC阳极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9、132和92 ug/cm2,阳极上蛋白质含量与阳极内阻呈负相关.碳纳米管和活性炭粉作为阳极的MFC表面累计孔体积均高于柔性石墨阳极.3种阳极材料中柔性石墨的导电性最好,其次为碳纳米管.活性炭最低,与阳极内阻高低次序一致.测量CN.MFC、AC.MFC和FG-MFC内阻所需的稳定时间分别为1 800、1 200和300 S.  相似文献   
110.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悬浮生长型MBR和3种附着生长型MBR处理人工模拟微污染水源水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4种MBR对氨氮的去除率均可达到85%~90%.投加块状填料和粉末活性炭(PAC)的MBR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较高;投加沸石粉的MBR和悬浮生长型MBR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前两者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HRT对MBR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小.PAC投加量及其饱和程度会影响PAC-MBR系统对有机物特别是UV254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提高到1000mg/L以上时,PAC饱和前UV254的去除率可较块状填料-MBR提高约25%; PAC饱和后,两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对于连续运行中膜的过滤性能,投加PAC和块状填料的MBR与悬浮生长型MBR相差不大,而沸石粉-MBR最低.改变PAC投加量对PAC-MBR中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