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2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非金属氢化物具有EHn活性基刚,大多数挥发性氢化物的最低爆炸氰浓度几乎是零。因此,在处理非金属氢化物时,全部除掉空气或氧气对安全操作是重要的。在氢化混合物中有杂质时会更进一步增加着火的危险。值得强调的是:硫化氢不仅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遇明火、高热且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相似文献   
82.
依据新银盐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使用多元素分析器准确测定水体中砷的含量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砷标准使用液浓度,吸收液配制,U型管DMF混合液加入量,脱脂棉装入U型管松紧程度,反应水样酸度,反应/吸收装置的致密性和一致性以及使用玻璃器皿的洗涤等,如果这些操作步骤不当都会给测定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为了尽量减少这些误差,分析者对该项目测定方法作了一些探讨和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3.
木屑和花生壳吸附去除水溶液中Cr3+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废弃物木屑和花生壳作为吸附剂,进行了吸附去除水中Cr3 的试验.研究了溶液pH值、初始Cr3 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这2种吸附剂去除Cr3 作用的影响,对吸附曲线作了线性拟合,确定了相应的平衡吸附率,在Cr3 初始浓度为1、5、10和20 mg/L时,木屑对Cr3 的平衡吸附率为81%、68%、56%和40%,花生壳依次为77%、63%、53%和42%,并探讨了这2种吸附剂对溶液中Cr3 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84.
园艺生产中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艺花卉产业的发展与其它农业生产一样,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和生产多样性的破坏以及对生物安全的威胁等。实现园艺花卉业可持续发展,应立足生态农业,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护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同时,作者提出了野生花卉资源收集、保护、繁育等方面开发国际使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85.
徐燕  孙小银  刘飞  樊玉娜  蒋斋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959-3966
泗河流域农药污染对南四湖湖泊乃至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流域农药迁移过程并对其采取治理措施,本研究在泗河流域通过实地采样与调查、室内实验分析、数据统计等手段,借助SWAT模型对流域除草剂阿特拉津及其代谢产物进行迁移模拟.结果表明,除草剂输出与流域径流量有很高的相关性,输出时间以7~8月份为主,输出量占全年的69%以上.且受河道长度、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阿特拉津的输出量以东部上游地区和中部地区为主,流域出水口处的阿特拉津输出量居中等水平;阿特拉津代谢产物DEA和DIA的输出量的空间分布相似,以下游流域出口处和中部地区为主.本研究可为流域除草剂迁移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6.
不同类型清水剂处理油田含聚污水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磊  王秀军  靖波  檀国荣 《化工环保》2016,36(2):124-130
考察了阳离子型CWC-14、非离子型NQS-01和阴离子型AQS-08 3类清水剂对油田含聚污水的处理效果,对比了它们的作用特点和絮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清水剂加入量350 mg/L、处理温度65℃、搅拌转速300 r/min、搅拌时间5 min的条件下,CWC-14、NQS-01和AQS-08对含聚污水的除油率分别为98.8%、98.0%和99.4%;NQS-01受处理温度、搅拌条件影响较大;CWC-14受污水中聚合物质量浓度影响最大。清水剂的絮体特点与其作用机理有关,CWC-14的絮凝速率最快,起效时间最短,絮体呈黏性大块状;NQS-01的絮凝速率最慢,起效时间最长,絮体呈浮油状;AQS-08的絮凝速率和起效时间适中,絮体呈松散状、流动性好。对比结果表明,非阳离子型清水剂可有效避免油田含聚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黏性油泥问题。  相似文献   
87.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regarding the preparation of MgCr2O4 from waste tannery solution, and chromium leaching behavior is also investigated with varying amounts of sulfate, chloride and calcium.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crystallinity index and crystallite diameter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XRD, FT-IR and thermal analysis. A well-crystallized MgCr2O4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at 1400 °C.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had a major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MgCr2O4 compared with sintering time. The MgCr2O4 phase was observed initially at 400 °C and its crystallite diamet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chromium leached and Cr(VI)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considerable amount of Cr(VI) was found in the leachate at 300–500 °C caused by Cr(VI) intermediary products. Sulfate and chlorine could impact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chromium adversely, and chlorin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than sulfate.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disturbed the formation of MgCr2O4 and new chromium species (CaCrO4) appeared, which resulted in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leached Cr(VI). Incorporating Cr(III) into the MgCr2O4 spinel for reusable products reduced its mobility significantly. This was demonstrated to be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the disposal of chromium containing waste resource.  相似文献   
88.
89.
长沙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沙市高开区、经开区、开福区以及马坡岭4个采样点夏季的大气颗粒物(TSP)浓度以及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u、Zn、Mn、Pb和Cd的浓度和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污染因子(Cf)对重金属元素的可保持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PCA)分析TSP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长沙市夏季TSP平均浓度为220.7μg/m3,表明长沙市颗粒物污染较严重。TSP中重金属元素浓度大小顺序为:ZnPbCuMnCd。从形态分布来看,大约63.3%~89.0%的Cu主要存在于可氧化态(F3),而Mn在这一态中分布最少。元素Zn、Cd则主要分布在弱酸提取态,分别占了70%和35%。Pb主要分布在残渣态,大约为24%~43%。由污染因子计算可知Cu、Cd和Zn比Mn、Pb有更高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90.
通过电渗透脱水技术及自然风干技术两种预处理方式降低污泥含水率,当污泥初始含水率相近时,研究经两种方式处理后污泥的干燥特性曲线,并对电渗透脱水污泥干燥特性曲线的优势情况进行探讨。在40~120℃的低温条件下,研究电渗透脱水污泥(泥饼厚度为3.5 mm)的干燥特性曲线并分析其干燥特性。通过所得电渗透脱水污泥的干燥特性曲线,引入薄层污泥干燥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电渗透脱水污泥的干燥速率要优于自然风干污泥的干燥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渗透脱水污泥的干燥速率随之升高,干燥到所需含水率的时间则随之减少。Logarithmic模型比其他模型更适合描述薄层电渗透脱水污泥在低温条件下的干燥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