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对汉江上游郧县黄坪村剖面的沉积学特征及所在河段地貌进行了研究。发现剖面中夹有典型古洪水沉积物,其记录了发生于1 900~1 700 a B.P的古洪水事件。根据水文学和沉积学原理,利用尖灭点法和SWD厚度与含沙量关系法恢复的古洪水行洪水位高程分别为15495和15685 m,用比降法恢复的古洪水洪峰流量为65 320和74 442 m3/s。根据2011年汉江洪水洪峰痕迹高程用相同方法反推洪水流量,用Baker提出的河流流域面积与洪水洪峰流量关系进行了验证,证实所恢复的古洪水洪峰流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2.
尝试将超声氧化与单质锌还原耦合来降解对硝基苯胺,考察了初始pH、锌投加量及超声功率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与锌耦合处理对硝基苯胺的最佳条件为:溶液初始pH为7,锌投加量为0.6 g/L,超声功率为40 W,超声时间30 min,对硝基苯胺去除率高达94.2%,比单独超声和单独锌作用时分别提高了85.9%和47.2%。超声-单质锌耦合降解对硝基苯胺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且超声与单质锌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协同因子为4.06。理论分析显示,超声/单质锌体系主要是依靠羟基自由基氧化和单质锌还原之间的耦合来达到降解对硝基苯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溢油事故发生后,漂浮油会与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油-悬浮颗粒物聚合体(oil-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aggregates,OSAs),进而分散在水中或沉降到水底。实验室通过批量振荡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天然沙土对阿曼原油沉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振荡频率一定时,沙土能够显著促进阿曼原油在水中的沉潜,其中大部分以半潜油的形式悬浮在水中,少部分与沙土相互作用形成了油-悬浮颗粒物聚合体。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阿曼原油的沉潜率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当沙土的浓度在100~400 mg/L范围内增加时,阿曼原油的最大沉潜率和沉潜速率提高,沉潜过程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04.
不同种植方式对稻茬紫云英的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绿肥作物种植方式对其生长状况及土壤特性的影响,可为长江下游农区“水稻(Oryza sativa L.)—绿肥作物”轮作模式下如何以草增粮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2019年在江苏省昆山市采用套播留茬、浅旋直播、板茬直播3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绿肥种植方式对自身群体基础、越冬稳定性、生育进程、主要形态指标、产草量及还田后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播种量水平下,浅旋直播的群体起点最高,为58.29万基本苗/hm 2;越冬稳定性以套播留茬方式最高,越冬率为94.3%。不同种植方式下生育进程递进规律总体一致,主要影响绿肥作物的营养生长期,套播留茬方式的营养生长期最长(122 d),比最短的浅旋直播方式高出20 d。套播留茬方式下的株高、茎粗及其他主要形态指标明显高出其他两种方式。套播留茬方式的鲜草产量最高,浅旋直播方式居中,板茬直播方式最低,且均超过30 000 kg·hm-2。翻压还田后,3种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增加,其中套播留茬方式增加幅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5.
就目前煤矿污水处理在设计、使用等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据煤矿实际情况,从建设规模和工艺技术等角度进行剖析,提出了合理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6.
为探明浙北某乡镇经提升改造后一新建铅蓄电池集聚区运行7a后是否对周边土壤环境存在影响,采集该铅蓄电池集聚区周边表层土壤(0~20 cm) 76份,测定了土壤中汞(Hg)、砷(As)、铜(Cu)、锌(Zn)、铅(Pb)、镉(Cd)、镍(Ni)和铬(Cr)这8种重金属含量,并基于集聚区内、距集聚区边界50、450和850 m的空间距离,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然后利用地统计方法分析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的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与当地平均背景值相比,8种重金属元素中Hg、Zn和Pb在所有空间尺度下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对应背景值,对Cd而言,除集聚区内,其余空间尺度下的Cd平均含量均大于其背景值,As只有距边界50m处的平均含量大于其背景值,而其他元素在所有空间距离下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其对应背景值,其中Hg和Cd存在高度空间变异,而其他元素含量空间变异不明显,说明区域活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Hg和Cd上,且两者的含量随集聚区距离外延而增加.出现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点位的元素主要为Hg和Cd,其主要分布在集聚区外450 m和850 m处,其中Hg在对应距离下超出风险筛选值的点位占33. 33%和38. 89%,Cd分别占27. 78%和55. 56%,且两者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含量一致,而其他元素中仅有Zn和Pb存在零星点位超出风险筛选值,且总体上无明显空间特征.由8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综合污染风险分析可知,Cd是造成土壤综合污染风险的主要来源,由于其贡献使850 m处土壤处于警戒状态(贡献率为36. 73%).土壤的生态风险主要出现在集聚区外450 m和850 m处,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中生态风险主要来自Hg和Cd,Hg在对应距离下的贡献率分别为46. 30%和39. 37%,Cd分别为38. 98%和49. 30%,说明区域活动使Hg和Cd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主要元素.经地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表明,Hg和Cd含量呈现出在当地主风向(东北-西南)轴上由集聚区外围向内扩散的特征,且两者的主要来源为集聚区外围企业的燃煤活动.因此,新建的铅蓄电池集聚区运行7a后并未对集聚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的集聚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7.
以某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测定了焚烧飞灰的主要成分、矿物学组成和重金属含量,探讨了湿法预处理工艺对飞灰的化学组成、矿物学形态、化学形态及风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灰的主要化学组成为O、Ca、Cl、Na、K等,占飞灰总质量的93.54%,其次含有0.04% ~0.68%的Zn、Pb、Cu、Cr等微量重金属元素;经过湿法预处理,飞灰中可溶性氯盐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几乎所有重金属元素的不稳定形态(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比例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有效降低了重金属的毒性、生物有效性及环境风险水平.本研究有助于降低焚烧飞灰的环境风险和探寻其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北部湾典型海岛的景观格局指数数据,本文采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及变异函数模型对不同海岛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七星岛生态风险的最佳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其块金系数为0.06780,而团和岛为0.01225,表明七星岛景观格局主要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而团和岛则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2)对团和岛可以适度开发,而七星岛则要适当保护;(3)团和岛生态风险指数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格局,而七星岛的生态风险指数值则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4)岩性在海岛景观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基岩岛岩石坚硬,景观格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泥沙岛以冲积物为主,景观格局易受到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干扰。本文提出以地统计学理论为基础的海岛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可为广西北部湾海岛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HKUST-1,选取水源水中检出率较高的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和色氨酸(Trp)为目标物,开展了HKUST-1吸附微量氨基酸性能的研究.利用XRD和FTIR技术对吸附剂HKUST-1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的研究探讨HKUST-1吸附氨基酸的机理.结果表明,HKUST-1具有高结晶度,对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饱和吸附容量分别可达248.65,143.67,140.09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HKUST-1去除氨基酸的过程为吸热反应;高吸附容量主要归因于静电相互作用、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基于统计数据构建滨海地区点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和非点源(农用土地径流和畜禽养殖)污染物通量计算方法,依据地理信息将污染物排放量划分至入海河流,引入入海系数表征污染物从排放到入海过程中的衰减,从而得到各河流的污染物入海通量。应用该方法计算了2000-2014年天津市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通量,结果显示:天津市年均总氮入海量为9 940.7 t,年均总磷入海量为663.4 t;2012年总氮和总磷入海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 304.1 t和830.0 t;2000年总氮和总磷入海量均为最小值,分别为7 604.1 t和494.0 t;天津市入海河流中,永定新河的污染物入海通量占比最大;总磷入海通量以农用土地径流和畜禽养殖来源较多,总氮入海通量的来源中点源和非点源各占一半;从污染来源区域分布来看,各区县污染物入海通量综合反映了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和污染治理等因素。保护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消减污染物入海通量,应该着重控制滨海新区的工业废水污染、海河区域的生活污水污染、永定新河区域的农用土地径流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