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新型固定化细胞膜反应器脱氮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废水土生脱氮反应器,即利用固定化细胞膜将反应器一隔为二,膜的侧与好氧的氨氮废水接触,另一侧与缺氧的乙醇 水溶液(反硝化碳源)接触,固定于膜中的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亚硝氮和硝氮,随即被同一膜中的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混合固定于膜内时的氨氧化速率约为硝化细菌单独固定时的2倍。未发现碳源重复利用对脱氮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此新型反应器 可以稳定运行50天以上。  相似文献   
42.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模拟煤气条件下研究了活性焦(AC)负载Fe_2O_3催化剂(Fe_2O_3/AC)对气态Hg~0的脱除,考察了Fe_2O_3负载、煅烧温度、空速、Hg~0浓度、H_2S等对Fe_2O_3/AC催化剂脱除Hg~0的影响及Fe_2O_3/AC催化剂的再生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Fe_2O_3在Fe_2O_3/AC上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Fe_2O_3/AC具有较高的脱除Hg~0能力,明显高于载体AC,主要缘于Fe_2O_3对Hg~0的催化氧化作用.Fe_2O_3/AC催化剂上负载的活性组分Fe_2O_3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载体AC表面上,而是成块簇状分布状态.300℃煅烧温度下制备的Fe_2O_3/AC催化剂脱除Hg~0的能力最高.在5000—15000 h~(-1)的空速和21—200μg·m~(-3)的Hg~0浓度范围内,Fe_2O_3/A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除Hg~0的能力.H_2S与Hg~0在Fe_2O_3活性位上存在竞争吸附、反应会降低Fe_2O_3/AC对Hg~0的脱除能力,但H_2S反应生成的单质S和FeS_x又可促进Hg~0的脱除.脱除Hg~0后的Fe_2O_3/AC催化剂可进行再生,再生后Fe_2O_3/AC仍具有良好的脱除Hg~0的能力.  相似文献   
4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oxic metal (loid) s in tailing sites inevitably lead to ecological disturbances and serious threats to the...  相似文献   
44.
通过研究机场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我国相关排放政策及规范,以排放因子法为主要方法,设计了可建立机场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计算方法,以期为机场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时监管提供研究基础。该方法针对飞机发动机和地面保障设备(GSE),实现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半小时级别排放量计算。通过收集整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日航班计划与GSE运作情况实际数据,计算并建立了高时间分辨率的排放清单,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随后,从活动水平误差和排放因子适用性两方面,对清单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并通过计算结果对机场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45.
利用微孔膜接触器进行了从高浓度含氨制药废水中脱氨的现场试验.当吸收液酸度大于20%时,浓度为22%的氨水处理量在2-6L*h-1,经面积为1.56m2的膜系统吸收后可使氨水出口浓度低于5%,脱除率大于80%,处理后的低浓度氨水可循环使用,避免了高浓度氨水的直接排放;膜组件进出口温度差小于7℃,出口温度最高不超过45℃;吸收过程母液体积会膨胀,膨胀率约为1/5,母液体积膨胀主要是由于母液吸收氨生成硫酸铵溶质质量增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6.
利用2011年8月-2012年7月环保局(对照点)和钢研所(工业区)两个监测点的PM2.5的24小时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上海市宝山区大气中PM2.5的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并以四次灰霾事件为例解析了灰霾期间大气颗粒水溶性离子特征,以及灰霾期间PM2.5源特征。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是以二次离子为主,因此,二次离子的污染水平可反映PM2.5的污染程度,是主要影响灰霾天气产生的物质。灰霾期间大气条件有利于二次离子的大量形成,更进一步加重大气细粒子的污染。而且,宝山地区大气细粒子污染具有受本地流动源和固定源双重排放控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47.
综述了国内外油品脱酸技术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技术工艺的优点和不足,随着环保、节能减排思想的深入,新的绿色脱酸分离技术将是以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8.
选择贵州典型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坡向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分布、种群习性等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结构随海拔的升高,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比例逐渐降低,一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是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一年生草本和灌木为辅的植物群落结构类型。(2)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中,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莠竹(Microstegium nudum)种群分别为不同海拔样点的优势种群,优势种群和次优种群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3)喀斯特山地草地不同海拔间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均在0~0.25之间,属于极不相似水平,海拔梯度间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同时坡向对于植物群落相似性的影响较小,海拔是影响群落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基于CMIP5模式输出的1850—2005年渭河流域17个站点的径流模数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变差系数、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径流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径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径流的空间分布为西南高东北低,最大值位于渭源、武山区域,最小值位于下游支流的洛河区域。年径流表现出波动变化,1850—1896年、1929—1939年、1968—1984年径流呈上升趋势,1896—1929年、1939—1968年、1984—2005年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径流趋势率为?0.004 L?(km2?s) ?1?(10a) ?1。春、夏、秋、冬径流趋势率分别为?0.002 L?(km2·s) ?1?(10a) ?1、0.022 L?(km2?s) ?1?(10a) ?1、?0.033 L?(km2?s) ?1?(10a) ?1、?0.004 L?(km2?s) ?1?(10a) ?1。渭河流域支流径流变率较大,干流变率较小,支流径流变率依次为北洛河>石川河>泾河>漆水河>千河>葫芦河>散渡河。年平均径流在1871年、1908年、1984年、1990年发生突变,而且具有4—6 a,8—10 a,15—20 a,25—35 a,85—95 a,110—120 a的显著周期。相关分析表明:气温、蒸发量与径流为反相关,降水与径流为正相关,土地利用及人类活动对径流也有一定影响。这些研究为认识过去长时期径流变化规律,以及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对比较不同资料径流研究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0.
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蕊  张建利  何彪  李峰  张志明  周睿  欧晓昆 《生态环境》2010,19(12):2821-2825
选择元江干热河谷典型草地群落,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流域上、中、下游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群落结构、种群习性等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流域上游祥云和中下游红河干热河谷草地群落中出现的植物种类最多,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是以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为辅的结构类型。(2)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群落中,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为优势种群,次优种群随流域环境的改变而不同。(3)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均在0.00~0.25之间,处于极不相似水平,种群的扩散受流域河谷通道作用影响较小。(4)种群的扩散和定居受海拔高度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植物群落的组成也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