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5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721篇
安全科学   28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48篇
综合类   1767篇
基础理论   327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219篇
社会与环境   156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澳门夏季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微观形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澳门地区夏季(2007年7月)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不同种类颗粒物的数量-粒度和等效体积-粒度分布.结果表明,澳门可吸入颗粒物中,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普遍存在;矿物颗粒为不规则状,烟尘集合体有链状、蓬松状等形态;烟尘集合体在数量上平均分别约占30%~40%,矿物颗粒在数量上平均分别约占20%,烟尘集合体颗粒较多说明澳门夏季受机动车尾气影响较重.澳门大气PM10的等效粒径主要分布在0.2~0.4 μm范围内,主要为较细粒子.颗粒物种类有明显的地点差异,交通繁忙的高士德马路路口以烟尘集合体居多(平均47%),且其粒径在较宽范围内都有分布(0.1~0.8 μm);隧道内亦以烟尘集合体的比例较大,可高达59%;货运码头采样点以矿物颗粒较多.  相似文献   
992.
用高浓度对苯二甲酸溶液产电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高浓度对苯二甲酸(TA)溶液为底物,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效果.以厌氧活性污泥作为接种体,经过210 h驯化,开路电压达到0.54 V,证明了TA可以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底物进行产电.深入研究了不同pH值和底物浓度对产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pH为8.0时,负载两端(R=1 000 Ω)电压最大,底物浓度越高,负载两端电压越大,并逐渐趋近于一个最大值,通过Monod方程回归得到该微生物燃料电池体系输出电压的最大值Umax为0.5 V,Ks值为785.2 mg/L.当底物浓度(以COD计)为4 000 mg/L时,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96.3 mW/m2,库仑效率为2.66%,COD去除率为80.3%.  相似文献   
993.
健康湿地是面源污染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以浙北下渚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同步开展上覆水及底泥磷素野外调查;模拟湿地枯水季节设计微型静态湿地水柱试验,揭示上覆水-底泥界面磷素交换规律、磷库特征及其潜在水质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下渚湖湿地底泥总磷(TP)含量范围为0.187~0.591 mg·g-1,属于中度富磷;全年水体TP浓度为0.022~0.718 mg·L-1;水体磷素,即TP、溶解性磷(DP)及颗粒磷(PP)浓度大小的季节性特征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在上覆水磷素浓度梯度(0.0~10.5 mg·L-1)胁迫下,微型静态湿地水柱模拟表明,湿地底泥吸附上覆水磷素依次呈现缓冲吸附过程、快速吸附过程、及慢速吸附过程等3个特征性过程.在上覆水DP为1.0 mg·L-1的胁迫下,枯水季节湿地底泥磷库增量分配代表性比例分别为:弱结合态磷0.0%、铁/锰结合态磷(Fe-P)19.9%、碱可提取磷66.3%[其中铝结合态磷(Al-P)58.0%;碱可提取有机磷(OPAlk)8.3%]、钙结合态磷(Ca-P)1.9%及闭蓄态磷(Res-P)11.3%.在枯水期可以通过补充铝盐的技术手段增加下渚湖湿地底泥对水体磷素的净化容量.  相似文献   
994.
MnOx/TiO2-ZrO2催化剂的制备及低温催化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O2-ZrO2复合氧化物,以其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MnOx/Ti02-Zr02催化剂.低温下以NH3为还原剂考察了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的活性.借助N2吸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对催化剂进行微观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负载量为5%时,生成的MnO2高度分散,NO的转化率较高;负载量为10%和15%时,出现MnO2晶相,NO的转化率有所下降.120-240℃、体积空速为10000 h-1的条件下,3种负载量的催化剂上NO转化率均大于90%.  相似文献   
995.
O3/H2O2降解水中致嗅物质2-MIB的效能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3/H2O2工艺对水中致嗅物质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的去除效能与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H2O2与O2的投加方式、摩尔比以及溶液pH值和水质等因素对2-MIB降解的影响,并通过Gc-MS对2-MIB的氧化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H202能明显促进O3对水中2-MIB的氧化降解.单独臭氧氧化2Omin时2-MIB的降解率为38.7%;在同样体系中加入适量的H202后2.MIB的降解率最大能提高到89.2%,H202与O3最佳投加摩尔比为0.6左右.低浓度(0.5 mg·L-1)腐殖酸对O3/H2O2体系2.MIB的降解速率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腐殖酸则会产生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自由基捕获剂叔丁醇对O3/H2O2体系中2-MIB氧化降解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鉴定出2-MIB的氧化降解产物有4-羟基-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酮、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4-二酮、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酮等,并对2-MIB氧化机制和降解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996.
南太湖区域水浆管理技术与稻田磷素流失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太湖区域内稻田磷素的流失浓度及负荷与田间水浆管理技术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南太湖区域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监测站(余杭区)建立中长期试验基地,重点探索稻田养分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模式.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组合技术控制下水田磷素流失的过程及其截流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磷肥施用水平下田表水磷素浓度随时间的降低而降低.随之趋于背景含量水平.传统灌溉总磷负荷为0.046-3.569 kg·hm-2节水灌溉总磷负荷为0.023-2.602 kg·hm-2,传统灌溉比节水灌溉具有更高的磷素流失风险.本次试验提出了稻田水分"零排放"的技术模式.实现了传统灌溉总磷净负荷-0.102 kg·hm-2,节水灌溉总磷净负荷为-0.078 kg·hm-2,传统灌溉的截流磷素量高于节水灌溉模式.在无排水的前提下,稻田在P循环的"源-汇"交替中扮演"汇"的角色,实现了稻田圈截流磷素的生态作用.考虑多变的天气情况,节水灌溉模式在截流磷素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有效地使稻田向太湖的年磷素输出量最小化.  相似文献   
997.
哈尔滨市大气气相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哈尔滨地区8个采样点同时安装了PUF大气被动采样器,研究了该地区2007年春季(1月末~4月末)大气气相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UF大气被动采样器主要采集了大气气相中三环和四环的多环芳烃,占总量的91.22%~96.37%,PAHs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功能区差异,依次为:市区(356.49 ng/d),郊区(162.65 ng/d),农村(278.35 ng/d),偏远地区(183.99 ng/d),市区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是农村的2倍,偏远地区的3倍.污染源是影响大气中多环芳烃含量高低的主要因素,通过特征分子含量比值法对该地区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城市大气中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燃煤,农村大气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秸秆的燃烧.利用毒性当量因子法对该地区大气气相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具有与浓度分布类似的功能区差异,表明市区和农村地区大气中PAHs对于人们的健康存在较大潜在威胁.通过安装平行采样器,PUF被动采样器具有很好的重现性,研究表明,可以用于城市尺度多个采样点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同时研究.  相似文献   
998.
Sesbania rostrata is wellknown for its stem nodulation, but the roles of stem nodulation in root nodulation and adaptation of S. rostrata to Pb/Zn-enriched tailings environment has been poorly understood. We investigated the e ects of inoculating (with stem nodule treatment) and non-inoculating (without stem nodule treatment) Azorhizobium caulinodans on the growth, root nodulation, and N fixation of S. rostrata grown on three di erent types of soil substrata: Pb/Zn tailings, garden soil amended tailings, and garden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 height, stem basal diameter, biomass, chlorophyll content, nitrogen content and N-accumulation per plant were 2.3%–4.9%, 2.2%–7.7%, 27.8%–72.2%, 17.1%–23.5%, 12.3%–34.2%, and 43.1%–131.2%, respectively, higher in treatments with stem nodule than those without stem nodule for the same soil substrate. With respect to soil substrata, all measurements had consistently higher values in tailings than in amended tailings and garden soil, indicating that the poorer the soil condition, the greater the contribution of stem nodule. In contrast, the number and fresh weight of root nodules on plants without stem nodule were 6.9–11.6 times and 5.8–29.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with stem nodule, respectively,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plants grew on Pb/Zn tailings. In general, stem nodulation favored plant growth and nitrogen fixation of S. rostrata, but suppressed root nodulation. With the ability of stem and root nodulation, S. rostrata can be used as a pioneer plant species for remediation of Pb/Zn tailings.  相似文献   
999.
重金属Cd在不同水产品中的含量及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5月~10月,对上海市场水产品中的Cd残留进行了调查,分析了Cd残留的分布趋势,并引用水产品卫生质量标准对水产品中的Cd残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淡水产品中Cd残留量的情况良好,97%的产品低于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值,而海水产品的Cd污染水平要比淡水产品高。海水产品Cd污染水平较高,主要是由于头足类产品和海水贝类中的扇贝、贻贝Cd含量比较高。在生物体科间Cd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甲壳类动物中蟹对Cd的富集要强于虾;海水贝类中扇贝、贻贝和红螺超标比较严重,而缢蛏和蛤类Cd污染水平相对较低;在淡水贝中Cd含量河蚬要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在检测的所有鱼类样品中未发现有对Cd特别富集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00.
杀菌剂现状分析评价及新型杀菌剂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常规杀菌剂目前已面临微生物抗药性的威胁。利用高级氧化技术进行杀菌,具有能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性有机物质等优点,其中高级氧化法中的羟基自由基·OH是先进的绿色氧化处理方式,不会有任何残留,对环境和人类无任何影响。但是,普遍用于生成·OH的Fenton反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通过对目前各类杀菌剂优缺点分析,提出了利用有机酸和金属离子反应生成·OH的改良型Fenton杀菌剂的技术方法,并对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