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9篇
  免费   644篇
  国内免费   2656篇
安全科学   704篇
废物处理   338篇
环保管理   517篇
综合类   4627篇
基础理论   113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883篇
评价与监测   304篇
社会与环境   322篇
灾害及防治   33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689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防灾预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立德  徐旭初 《灾害学》1992,7(2):17-20
本文提出了防御灾害预案的五要素和逻辑结构,进而讨论了防灾预案的优化准则、制定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2.
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其演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对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常见浮游植物约189种,隶属于8门92属,其中硅藻门25属64种,绿藻门39属79种,蓝藻门17属30种,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及金藻门种类较少。其个体密度年平均为44.9×104ind/L;生物量年平均为6.439mg/L,其中蓝藻占33.37%,硅藻和绿藻分别占20.68%和20.16%,甲藻占16.31%。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春季开始平稳上升,至秋季达到最大值。蓝藻、硅藻、绿藻等主要种类的季节变化按生物量大小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水平分布为上游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库汊低于中游而略高于下游。群落的相似性表现为上、中游相近,下游和库汊相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根据计算Shannon-Weiner指数为上游最大,其次为中游,下游再次,库汊最低。与198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小型化明显,生物量增加2.5倍。  相似文献   
23.
长江三峡地区坡地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坡地发育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研究对三峡库岸稳定性的评估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概括坡地发育的研究进展,阐述科学家们对坡地发育的不同看法入手,引出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特殊性。初步研究三峡地区的坡地发育具有分段式分进的特点,包括中山峰陡坡的剥蚀后退过程,山顶缓坡的风化剥蚀夷平的过程,上段斜坡的片流坡地侵蚀过程,下段陡坡的剥坡后退过程,山麓堆积缓坡的剥蚀过程等。通过分析三峡地区坡地的五种坡段的成因、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三峡库区的稳定性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的影响,预测未来的三峡库岸,大部分为剥蚀陡坡,部分为崩塌滑坡陡坡,三峡沿岸城镇开发建设的重点将是库岸有坡地的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24.
水体中钼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的重金属钼污染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显现,明确钼迁移转化规律是治理钼污染的基础.在总结水体钼污染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水体钼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其中,在水体胶体对钼的吸附研究方面较深入,酸碱条件和胶体种类是钼迁移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目前的研究,对尾矿中不同种类原钼矿物迁移转化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解决实际钼污染同题还需更深入的系统性探索.  相似文献   
25.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城市游憩需求和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因素,提出理想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通过调研大连市主城区游憩场所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连城市游憩者的游憩需求特征,分析了大连市游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和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26.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t three site groups, group E (in East Taihu Bay), G (in Gonghu Bay) and M (in Meiliang Bay) in Lake Taihu. TN and TP concentrations among site groups was in the increasing order of E < G < M. TP level at G sites is at the critical threshold for loss of submersed macrophytes. Mean values of DO and Transparence showed different trend, i.e., E > G > M. The mean phytoplankton fresh-weight biomass at M sites was 5.81 mg/l, higher than that at E sites (4.96 mg/l) and G sites (5.18 mg/l). Mean zooplankton fresh-weight biomass was in the decreasing order of M (6.4 mg/l) > G (4.9 mg/l) > E (2.7 mg/l). However, Rotifera density was in the sequence of E > G > M. Both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creased with the rise of TN and TP concentrations. Relationships between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phytoplankton biomass showed that zooplankton played a limited role in the control of algae in eutrophic lakes. Nutrient availability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zooplankton grazing pressure in controlling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lakes. For most sites in Lake Taihu, reduction of nutrient loading, as well as macrophyte conservation, zappears to b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maintaining high water quality and regulating lake biological structure, but for M sites, it’s urgent to control nutrient inputs rather than to restore macrophyt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27.
为利用植物油去除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研究了应用活性炭F400吸附柱再生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可行性,对含高浓度多环芳烃的植物油进行二级再生处理,优化了过程参数,比较了原植物油和经活性炭再生的植物油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能力的差别.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可以实现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再生,证明了修复策略的可行性.二级处理可以进一步吸附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且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几乎完全被去除.再生植物油和原植物油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能力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8.
地貌因子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是决定环境的主要因子,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导支力条件;是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是生态地质环境的基础,并影响其它因子或成份.如地貌因子或成份发生了变化,其它因子或成份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地貌因子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其它因子也会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文本论述了三江平原地貌特征,详细地分析了地貌的作用,阐明了有关地貌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9.
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土地复杂性、模糊性的特征,本文采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评价,并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Heavy metal pollu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due to the toxicity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