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1.
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的急性毒性及乙酰胆碱酯酶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进行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的12、24、36、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35、241、116、58μg/L-1.24 h暴露后,1、10、100、500、1000μg/L各浓度组之间试验动物脑乙酰胆碱酯酶酶活存在显著差异(P>0.05);48 h暴露后,1、10、...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电网遭受雷击灾害风险进行研究,以高压输电线路多个雷害影响因子为出发点对其进行归类,解决了以单因子雷击跳闸率作为高压输电线路遭受雷害评价指标的不足。采用AHP(层次分析法)-FUZZY(模糊数学理论)对电网雷害风险展开评估分级,引入某地500 k V电网工程实例,成功将该地电网雷害风险等级定为Ⅲ级中等雷害风险。为验证AHP-FUZZY法对电网雷害风险进行评估的准确性及可靠度,采用SVM(支持向量机)理论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相关性系数R2为0.932,预测错误率为0,表明本次风险评估是可靠的,能够为电网雷害风险研究提供较大的理论与实际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曝气生物滤池为核心工艺研究优势菌强化印染废水脱色及污染物降解。从印染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染料脱色菌15株、苯胺降解菌2株、印染助剂降解菌10株。试验进水平均色度为400倍,平均COD浓度为1295mg/L,厌氧段以组合填料为载体,水力停留时间10h,菌种投加量为0.2%;好氧段以煤渣填料为载体,水力停留时间25h,菌种投加量为0.1%。结果表明:系统连续进出水一周以后出水COD浓度稳定在130110mg/L,平均浓度为118 mg/L,去除率90.9%;出水色度在40倍左右,去除率90%;出水苯胺浓度低于4mg/L。  相似文献   
14.
3种水生植物腐解过程中磷营养物质迁移、转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内模拟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浮水植物菱角(Trapa bispinosa Roxb)、挺水植物荷花(Lotus flower)在5.7 g·L~(-1)初始生物量密度下的腐解过程,并探究该过程中磷营养物质迁移、转化规律.结果发现,3种植物腐解速率在第2 d上升至最大值(分别为1.075、1.455、1.16 g·d~(-1))后出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并且在整个腐解周期内种间差异性显著(p0.01),造成整个腐解周期内狐尾藻、菱角、荷花3种植物平均磷释放速率分别为0.456、0.670、0.537 mg·g~(-1),且以无机磷酸盐为主;水中释放的磷在底泥吸附及其自身沉降等作用下,明显向底泥迁移转化,水中磷含量下降,最终在试验结束时恢复至初始水平(0.5 mg·L~(-1));该研究可为湖泊水生植被系统的修复或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氧化石墨烯(GO)、二氧化钛(TiO2)和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GO-TiO2)为改性物质,借助真空过滤法对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进行改性制备复合膜.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手段探究了复合膜的结构和亲水性.同时选用腐殖酸(HA)作为水中微污染物的代表考察了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选择常州滆湖支浜水样作为原水,研究了复合膜在黑暗及紫外光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GO、TiO2和GO-TiO2(GT)复合膜均具有优于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黑暗条件下,GO浓度为1mg/mL的GO复合膜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26.4%;紫外光条件下,GO和TiO2间存在协同作用,GO-TiO2浓度为1mg/mL、GO/TiO2=3:1的GT复合膜氨氮去除效率达到最佳(58.2%).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毒性效应研究,以探讨利用该研究结果准确评价有机磷农药渔业事故中有机磷农药浓度的可行性.结果如下:(1)24和48 h暴露条件下各浓度组酶活抑制率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在较低浓度范围内(1~15 μg/L),浓度与酶活抑制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24和48 h条件下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96和0.97.(2)在冷冻(-20℃)保存条件下,0、12、24、36和48 h时的酶活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48 h内,在冷冻条件下保存的试验鱼的AChE酶活将保持不变.(3)采用10μg/L浓度组暴露24 h后的致死鱼与活体鱼的AChE活性比较表明,活体与致死个体之间的AChE活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选取典型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滆湖的原位模拟试验探究正常水位(T0)、半淹水深约40 cm(T1)和全淹水深约80 cm(T2)及淹水持续时间(试验周期42 d)对菖蒲生理特性及其根际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菖蒲能够适应28 d半淹环境,但半淹水35 d或全淹水21 d以上均会加剧菖蒲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促使丙二醛(MDA)含量增高,显著抑制菖蒲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光合作用能力(P0.05)。(2)对比淹水前(0 d)和淹水结束后(42 d)菖蒲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发现,淹水导致菖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与淹水前相似度较低,但不同淹水深度之间相似度较高;淹水结束后菖蒲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有所增加且特有细菌种类增多;淹水前后细菌群落组成在门、纲、目、科、属类水平上优势种群相近,但是数量不同:淹水结束后在门水平上蓝藻门和厚壁菌门丰度上升,变形菌门丰度下降;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属、硫杆菌属和硫曲菌属等好氧菌群丰度下降,普氏菌属等厌氧菌群丰度上升,这与淹水易造成植物根际低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南方某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吸收工艺联用技术对难降解恶臭气体进行高效处理,大大提高了恶臭气体的去除效率,实现了该行业废气的无害化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行结果显示,光催化氧化技术/吸收工艺联用技术能实现难降解恶臭气体的高效处理,排放废气可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故障信号中的衰减直流分量对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的影响很大,需要完全滤除掉此分量;针对传统全波傅氏算法消除采样信号中衰减直流分量存在的问题,进行计算误差分析;假定在输入信号只含有基频分量、衰减直流分量和各整次谐波分量时,提出一种改进的全波傅里叶算法;对传统傅氏算法和改进算法分别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改进算法能够完全滤除衰减直流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