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仪征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了隶属度函数及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连续性方程,建立了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复合指标体系,给出了持续发展的水平及揭示了不同时态持续发展的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仪征市近,无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提出了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环境壁垒与我国环境和贸易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纵观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和环境问题特点,指出了环境壁垒是影响全球贸易和环境的重要因素,分析了环境壁垒产生的本质,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贸易和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生态足迹是定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将生态足迹用于不同时间序列分析,以描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研究仅初始于不多的国外研究机构。通过对江苏省10年间生态足迹变化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来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衡量在人类开发强度较大的江苏省,区域生态供给功能是否能满足开发和消费的需要,量化江苏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证实了研究区域江苏省的严峻形势。同时与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生态足迹研究成果比较,概述江苏省生态足迹赤字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发展态势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太湖水污染的主要症结是水体中氮、磷不断富集导致的富营养化,而随着区内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和集约化畜禽殖业的发展,流域内农业非点源营养物质的排放将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要实现使太湖水变清的目的,必须把农业非点源营养物的排放控制在最低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今后应加强:(1)农业养分流失的定量化研究;(2)非点源污染物的转移转化特征研究;(3)农业非点源污染高风险区的识别;(4)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东海环境污染调查工作,自一九七二年开始,调查的范围逐步扩大,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北部的沿海海域,调查监测的项目也越来越全面,目前已累积了大量的资料。为了更好地反映东海的环境质量,有必要将全部监测数据加以分析整理,通过数学模式和环境质量分级方法,把海域的环境单元的质量反映在环境质量评价图上,而环境质量评价图  相似文献   
16.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很多 ,它们所起作用各异 ,为尽可能客观地找出其中的关键因子 ,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治理或准确地评价环境治理效果 ,设计了一套直接寻找关键因子的方法 ,称作增量趋势法。该法是利用环境监测数据Ci 与标准值Cis,计算出各因子的相对超标量 yi1=[Ci(t) -Cis]/Cis 及相对变化量yi2 =[Ci(t) -Ci(t- 1) ]/Ci(t- 1) ;根据相对超标量yi1和相对变化量 yi2的符号 (>0或≤ 0 )的不同组合方式 ,将各因子分成 4种状态 ,再在各状态中 ,依 yi1和 yi2 的数值大小进行子排序 ;最后 ,由各因子所处的状态与位次进行总排序 ,找出关键因子。为说明该方法如何运用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水质为例 ,分析了各水污染因子所处的状态 ,并进行了排序 ,同时还与传统方法做了简单的对比。结果表明增量趋势法具有如下特点 :(1)物理意义明确 ,分析方法简明 ,适宜于用计算机和环境信息数据库进行自动分析 ;(2 )由于增量趋势法是利用原始监测数据 ,通过简单运算来寻找关键因子的 ,因此 ,能客观地判别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 ,揭示污染治理的效果 ,找出污染加剧的原因 ,增加评价的准确性 ,减少治理时的盲目性 ;(3)趋势增量法同时还考虑了污染因子的动态演变过程 ,可分析随时间推移各因子趋于好转或恶化的变化趋势 ,与许多静态方  相似文献   
17.
区域环境问题和区际环境协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和区域间环境影响机制 ,提出进行区际环境协作加强区际环境调控以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水质约束条件下确定土壤允许流失量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有土壤允许流失量(T值)定义多以防止土壤肥力减退、土地生产力下降为目标,考虑的主要因素为成土速度、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减退,确定T值的依据是土壤侵蚀速率不大于成土速率,保证土壤资源得到不断更新。然而土壤侵蚀并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更是一种客观自然过程,土壤侵蚀除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壤生产力下降,还可能对侵蚀发生地以外的地区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控制土壤侵蚀目标时,只局限于提高土壤生产力已与时代发展不合拍了,应将视野扩展到保护和改善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引入生态环境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保护水体环境质量要求建立了一种新的确定T值方法,该法体现了多目标特点,可实现既保护土壤资源又维护水环境质量的目标。以随泥沙入湖的TN、TP对湖水养分影响为例,探讨了水质约束条件下确定T值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江苏省常熟东南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方法,建立开发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实现了对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经济开发区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公害的演变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红英  窦贻俭 《灾害学》1999,14(4):71-76
在概述公害的发展与演变的基础上, 简要介绍了地方级应急意识与准备(APELL) 计划的有关内容, 以及我国首家实施该计划的上海市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