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厂离子交换树脂生产过程产生的三废物质进行了综合治理的分析研究,提出一整套治理方案和方法。  相似文献   
52.
53.
作者针对小波分析技术及其在电梯曳引机故障检测中的应用作了一些研究。本文阐述了电梯曳引机故障的机理、故障特征,通过对信号的分析、处理,判断出电梯曳引机是否有故障存在以及故障类型,便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54.
转炉汽化冷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转炉实现高产、稳产是非常重要的,在连续生产过程中影响汽化冷却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较多,但常见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腐蚀、结垢、堵塞、操作"4类.结合现场实际对这4类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经过实践完善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一、一起病床梯事故情况介绍 2006年5月10日上午10时许,安徽省某医院老门诊大楼东侧一病床电梯发生滑落故障,省局接报后,和市质监局特设处及省特种设备检测院主要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经现场调查,此次故障由电梯超载造成。上午.10时许,该电梯上至二楼时涌入20多人,电梯当即报警,随后发生滑落。所幸电梯安全装置正常工作,及时制动,避免了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56.
研究农田土壤自养微生物碳同化潜力,对全面认识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和碳储存有着重要意义.选取6种典型农田土壤,通过14C连续标记示踪技术结合密闭系统模拟培养,量化了土壤自养微生物碳同化潜力及其向土壤活性碳库组分转化,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及酶学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土壤自养微生物细菌固碳功能基因(cbbL)丰度及关键酶(RubisCO)活性.结果表明,土壤自养微生物具有可观的CO2同化潜力,在本实验条件下,全球每年表层(0~20 cm)土壤通过自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可固定的碳为0.57~7.3 Pg.供试土壤的14C土壤有机碳(14C-SOC)含量范围为10.63~133.81 mg·kg-1,而14C可溶性有机碳(14C-DOC)、14C微生物生物量碳(14C-MBC)含量范围分别为0.96~8.10 mg·kg-1、1.70~49.16 mg·kg-1.土壤可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SOC的更新率分别为5.07%~14.3%、2.51%~13.12%和0.09%~0.64%.土壤细菌cbbL丰度范围为2.40×107~1.9×108copies·g-1,且RubisCO酶活性(CO2/soil)范围为34.06~71.86 nmol·(g·min)-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14C-SOC与14C-MBC及RubisCO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土壤对大气CO2的同化作用主要是由自养微生物参与的同化过程,且较高的RubisCO酶活性意味着较高的自养微生物CO2同化潜力.  相似文献   
57.
基于454测序对宁波沿海10个陆源排污口在2011年的3月、5月、8月、10月四个月份的希瓦氏菌的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象山爵溪东塘排污口在3、8月份,象山西周工业园区综合排污口在5月份,距象山爵溪东塘排污口50 m以外的海域在5月份,象山墙头综合排污口、宁海颜公河入海排污口在8月份、象山石浦水产加工园区排污口在10月份均无希瓦氏菌属检出;而希瓦氏菌检出频数最高的是3月份的象山石浦水产加工园区工业排污口,出现频数为1 084次,其中已鉴定出的种有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51)次,太平洋希瓦氏菌S.pacifica(46)次,希瓦氏菌ANA-3(1)次。从总体趋势来看,排污口处希瓦氏菌检出频数大于距排污口50 m以外的海域。  相似文献   
58.
运用多级连续提取法,对广州市不同季节不同采样高度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PM2.5中各重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形态分布差异较大,Zn、Cd、As、Mn主要分布在F1(可溶态与可交换态)和F2(碳酸盐态、可氧化态与可还原态),绝大部分的Pb以F2存在,Ni和Mo主要分布在F1和F3(有机质、氧化物与硫化物结合态),Cu主要以F2和F3存在,Cr主要分布在F3和F4(残渣态),Co则4种形态平均分布。采样高度对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影响不大,同一采样期内楼顶与地面样品中同一元素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比较一致。两个采样季节重金属的形态百分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2007年春重金属的不稳定态(F1)比例比2006年秋普遍增加,次稳定态(F2、F3)比例减少。在10种重金属中,Cd、Zn、Pb和As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高(〉0.7),属于生物可利用性元素,在环境中的活动性要明显高于其它元素;Mn、Cu、Mo、Co、Ni和Cr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系数值在0.2~0.6之间,属于潜在生物有效性元素,在环境中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9.
水稻光合同化碳在土壤不同粒径、密度分组中的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生长影响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及其各组分中的分布,是关系土壤有机质储量的重要因子.为量化水稻光合同化碳在土壤不同粒径和密度组分中的分布,进而为水稻土有机质积累持续机制与固碳潜力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应用14C连续标记示踪技术,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中优169"为供试作物,分别选取亚热带区4种典型稻田土壤,通过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方法探讨了水稻根际输入的光合碳在土壤物理组分(粒径、密度)中的含量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标记种植80 d后,250~2 000μm粒径的SOC14含量范围为118.23~309.94 mg.kg-1,SOC14/SOC的比例范围为0.52%~1.55%,均大于20~250μm、<20μm这2个粒径的SOC14含量和SOC14/SOC的比例,250~2 000μm、20~250μm这2个粒径的轻组组分的SOC14含量均显著大于相应的重组组分的SOC14含量,说明稻田生态系统通过水稻的根际沉积作用将有机碳(水稻光合同化碳)主要固定在大粒径的轻组组分中,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分析表明,250~2 000μm粒径与其轻、重组组分、<20μm粒径、20~250μm粒径的SOC14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20μm、20~250μm粒径的轻组组分的SOC14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60.
针对当前含银废液综合回收利用率低,以及不当排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本研究以邻苯二酚为原料,经亲核取代、酰氯酰化、缩合反应制得一种全新结构硫杂冠醚7,10-二硫杂苯并-18-冠-6(硫杂冠醚3,Thia18C6),产物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X-射线衍射单晶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而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考察了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萃取能力.结果表明,在单一体系下,Thia18C6对银离子表现出较为优异的萃取能力,萃取率可达97.68%,而在多种杂质离子(Cu~(2+)、Pb~(2+)、Zn~(2+)和Ni~(2+))共存的复杂体系中,Thia18C6对银离子表现出了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