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目前针对硒砂瓜工程土地生态安全尚缺乏系统研究。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硒砂瓜地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建立了由23个原始指标或生成指标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经研究,在13个安全趋向性为正的指标中,土壤有机质含量(C10)、植被覆盖率(C12)、水域面积比重(C16)、草地面积比重(C15)和抗灾率(C11)值较小,说明硒砂瓜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壤有机质、植被覆盖、水域、草地等的生态风险增大,进一步导致该地区抗灾能力减弱。在10个安全趋向性为负的指标中,耕地压力指数(C6)、人口增长率(C1)、水土流失面积比重(C23)和城镇化率(C8)值较大,这是因为,随着硒砂瓜种植面积的剧增,耕地面积骤降,覆被等变化引起水土流失风险增加。同时,由于种植硒砂瓜短期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导致人口城镇化速度放缓,农村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人口增长率提高。总体来说,硒砂瓜工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6139,处于预警状态(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32.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大豆和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残留分析方法.大豆和土壤样品采用乙腈(含0.5%甲酸)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或石墨化碳黑(GCB)净化,UPLC-MS/MS外标法检测定量.在0.005—0.5 mg.kg-1添加范围内,氟磺胺草醚在土壤、大豆和大豆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9.4%—109.0%之间,变异系数在3.6%—10.1%之间.在山东、河南、吉林进行了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点中氟磺胺草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8.5—23.7 d;在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7—9.8 d.  相似文献   
33.
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高效氯氰菊酯和百菌清在食用菌及其拌料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十八烷基硅烷(C18)或弗罗里硅土(Florisil)净化后,用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百菌清和高效氯氰菊酯在0.01—5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在0.01、0.5、5 mg·kg-1等3个添加水平上,百菌清和高效氯氰菊酯在6种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5%—109.2%、80.9%—101.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11.3%、1.9%—11.8%,定量限均为0.01 mg·kg-1.  相似文献   
3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9%—115.4%,变异系数为2.2%—11.3%;棉籽中胺鲜酯与甲哌鎓的平均回收率为76.3%—98.4%,变异系数为3.1%—9.8%;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3%—108.2%,变异系数为2.7%—8.4%;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山东和河南省两地,胺鲜酯与甲哌鎓在棉叶中消解较土壤中快,在山东省棉叶及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4.5 d和4.3—7.6 d,在河南省棉叶及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1.9 d和4.1—6.2 d.80%胺鲜酯.甲哌鎓可溶性粉剂在棉花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05 mg·kg-1.  相似文献   
35.
噻苯隆在甜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噻苯隆在甜瓜和土壤中残留的方法.本方法甜瓜中噻苯隆的平均回收率为90.2%—107.3%,变异系数为3.5%—12.9%;土壤中噻苯隆的平均回收率为81.4%—94.0%,变异系数为3.1%—8.8%.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噻苯隆在甜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河南和山东,噻苯隆在甜瓜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7—1.2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1—7.6d.在甜瓜上使用0.1%的噻苯隆可湿性粉剂,按照最高推荐剂量和最高推荐剂量的1.5倍,施药一次,收获期距最后一次施药35d,噻苯隆在甜瓜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01mg.kg-1.说明噻苯隆为低残留,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36.
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烯啶虫胺在棉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9.41%-101.54%,变异系数为2.88%-5.76%;棉籽中烯啶虫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9.42%-94.19%,变异系数为1.06%-6.30%;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68%-105.58%,变异系数为1.40%-4.81%.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烯啶虫胺消解较快,在山东省和河南省两地棉叶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75d和5.58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45d和1.35d.在棉花上使用10%的烯啶虫胺水剂,按照最高推荐剂量和最高推荐剂量的1.5倍,施药3次,收获期距最后一次施药21d,烯啶虫胺在棉花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06mg·kg-1.  相似文献   
37.
2009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列出2009年中国5.0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年度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出2009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对自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38.
1990年5月8—9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在成都召开了传达第四次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精神的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39.
40.
基于卫星遥感的浮筏养殖监测技术初探——以长海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AR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配准和滤波处理.基于浮筏目标角反射同波信号较强、呈现条带状分布的特点,利用交互式操作的检测方法,提取了浮筏养殖用海的范围、面积、浮筏数量和吊笼总数等信息,为进一步了解浮筏养殖容量、合理规划增养殖用海提供辅助决策信息;也为遏制养殖环境的恶化,防治养殖病害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