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减排压力巨大,城市生活废弃物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突出。针对不断凸显的"邻避"效应挑战,如何优化配置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设施,保证城市具有良好的市容市貌及居住环境,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一种低碳化的城市生活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路线,其以建设城市生活废弃物综合处理静脉产业园为平台,以设置各类再生资源利用设施为核心,通过生活废弃物分类预处理、化石能源替代、碳汇基地培养等一系列低碳化技术的应用,达到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最大化,为城市提供"环境保护—气候减排—经济增长"的三赢模式,确保其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2.
煤层气开发引发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识别社会生态环境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及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对加速煤层气产业化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借助三角模糊数法确立综合关联矩阵,再利用DEMATEL方法对煤层气开发社会生态环境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中心度与原因度两个方面筛选出煤层气开发社会生态环境风险关键指标,进而结合模糊认知图模型的情景仿真、稳态值与关键指标综合重要度进一步优化以确定其核心指标,最后基于核心指标进行风险管理对策情景模拟,结果表明:①利用三角模糊数计算指标权重,并以权重比获取DEMATEL中所需关联矩阵,降低传统DEMATEL方法获取关联矩阵的难度和主观性。②基于DEMATEL中综合关联矩阵确立FCM中关联矩阵,不仅考虑到指标间的间接影响关系使FCM模型更加全面且降低FCM关联矩阵的获取难度,还可以弥补DEMATEL在确定核心指标时没有充分考虑指标重要性动态变化的缺点。③林草覆盖率、防范建设资金投入比、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机械设备可靠性、地下水主要污染因子评价标准指数、个人风险防范能力为关键指标,其中防范建设资金投入比、林草覆盖率、机械设备可靠性为核心指标,对煤层气开发社会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极为重要。④对策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影响机理方面)核心指标主要通过生产机械化程度、拆迁安置程度、经济损失比等影响社会生态环境风险;(影响结果方面)防范建设资金投入比、林草覆盖率分别是煤层气开发前、中后期对社会生态环境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故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煤层气开发社会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的阶段性建议:煤层气开发前期应加大防范建设资金投入比,中期应注重改善开发区植被受损情况,同时提高机械设备可靠性,后期应持续稳定加大防范建设资金投入,并注重受损植被区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3.
微生物在风化壳稀土元素迁移、富集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前期研究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黔中地区白云岩风化壳稀土富集层微生物多样性时,发现放线菌门为主要优势类群之一.本实验采用纯培养技术研究贵州喀斯特稀土层可培养放线菌生物多样性,并初步研究了放线菌对稀土La3+的吸附过程,以阐明微生物与稀土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完善稀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实验采用选择性培养技术共获得190株纯培养物,分别归属于放线菌门19个属,其中,优势菌属有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分别占总分离菌株的62.1%、12.6%和11.1%.稀土耐受性能较好的菌株Micromonospora aurantiaca KLBMP9018、Streptomyces mirabilis KLBMP8969和Nocardia sp.KLBMP9014在La3+浓度为20 mg·L-1的20 mL溶液中最大吸附量(干重,m/m)分别达到24.32、25.37和20.74 mg·...  相似文献   
104.
洪灾风险评价通用模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目前洪灾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通用的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系统,包括水文模型、水力模型及损失评估模型三部分。其中水文模型主要研究洪水的线发丰;水力模型主要研究河道及洪水风险区的洪水演进问题;损失评估模型主要对洪水灾害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大上作出定量评估。该模型系统为洪灾风险评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强、操作简单的实用模型。最后,通过实例研究,进一步证明通用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在北京市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采用排序logit模型论证了公众认养古树名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公众对于古树名木保护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年龄、职业、职业与资源保护的相关性、住所附近是否有古树名木等人口学特征,对公众出资认养古树名木意愿和出劳认养古树名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为提高公众认养古树名木意愿,提出应首要考虑增强公众参与保护的愉快性,同时加强身边人的支持、克服公众认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对认养能获得的益处的宣传、增加古树名木认养等信息的宣传渠道、针对特定人群开展宣传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6.
107.
基于二噁英稳定发生装置,研究在低温条件下(160℃)V2O5-WO3/Ti O2催化剂与2种活性炭(煤基活性炭及椰基活性炭)的物理混合物对气相二噁英(毒性当量质量浓度为9.80 ng·m-3)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在加入活性炭后,二噁英的脱除效率及降解效率都有一定提高(20%左右).与椰基混合物相比,虽然煤基混合物对二噁英的脱除效果较弱,但其降解效果更好.调整混合物的比例会造成二噁英脱除效率及降解效率的改变,总的来说,在提高催化剂的比例后,二噁英脱除效率略有下降,但降解效率会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当反应气氛中的氧体积分数为0%时,将严重影响催化剂活性,导致绝大部分二噁英被吸附在混合物中而无法被催化氧化,随着氧体积分数的提高,二噁英的降解效率将大幅提高.为了提高二噁英的降解效率,向反应系统引入200 mg·m-3的臭氧,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臭氧可以提高二噁英的催化氧化效果,但同时会与混合物中的活性炭发生反应,影响混合物的使用寿命.引入臭氧后,当煤基混合物配比为1∶1,反应温度为200℃时,二噁英的脱除及降解效率达到最高,分别达到98.0%和94.8%,尾气中的二噁英的毒性当量质量浓度仅为0.51 ng·m-3.  相似文献   
108.
小溪  晓纪 《河北环境保护》2007,(7):F0003-F0003
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因其风光酷似安徽黄山而被人们称为“小黄山”。 白石山,位于涞源县城南15公里处,因山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山体高大,有“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主脊线长7000余米,最高峰海拔2096米,是华北平原西北隆起之龙首。白石山奇峰林立,绝壁横陈,险壑纵布,到处直上直下如刀削斧劈,少曲线,多棱角。  相似文献   
109.
饲料不仅可以通过转化成食品影响人类的健康,还可以在饲养牲畜的过程中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饲料可以通过转化成牲畜粪便来污染环境,其中造成的土壤污染是最严重最难治理的;另一方面饲料中过量的添加剂和氮磷含量及霉变后产生的大量病菌,都会绐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然而事实上,人们对饲料安全却少有关注,因而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利庠博士为本栏目撰文,以期从环境污染的角度阐述饲料安全的重大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0.
模拟酸雨的土壤淋洗液对马尾松华山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土壤淋洗液作培养液,以中性降水土壤淋洗液作对照,研究了马尾松、华山松幼苗受土壤溶液酸度及Al3+浓度毒害的症状。观测了受毒害后的可视性症状出现的时间、根系伸长生长受阻的情况、植物体各部分生物量以及一些物质含量的浓度。结果表明,植物体受土壤溶液中各种浓度的H+与Al3+影响后,普遍出现根部膨胀、植物体发红的受害症状。低酸度模拟酸雨的土壤淋洗液可在一定时间内使幼苗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高酸度模拟酸雨处理后的情况则与之相反。与可视性症状相比,植物体中一些物质的含量对H+和Al3+浓度更加敏感;根系部分敏感于地上部分;华山松敏感于马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